《太初曆》是如何制定出來的,《太初曆》的由來是怎樣的?

2021-05-20 19:02:53 字數 4718 閱讀 6322

1樓:北京創典文化

我國古代制歷必先測天,堅持曆法的優劣需由天文觀測來判定的原則。當時人們對於天象觀測和天文知識,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這為修改曆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司馬遷等人算出,公元前104年農曆的十一月初一恰好是甲子日,又恰交冬至節氣,是制定新曆一個難逢的機會。

這種測天制歷的做法,對後代曆法的制定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接著,他們又從製造儀器,進行實測、計算,到稽核比較,最後一致認為,在大家準備的18份曆法方案中,鄧平等人所造的八十一分律歷,尤為精密。在司馬遷的推薦下,漢武帝識金明裁,便詔令司馬遷用鄧平所造八十一分律歷,罷去其他與此相疏遠的17家。

並將元封七年改為太初元年,規定以十二月底為太初元年終,以後每年都從孟春正月開始,至季冬十二月年終。新曆制定後,漢武帝在明堂舉行了盛大的頒歷典禮,並改年號元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116年為太初元年,故稱新曆為《太初曆》。《太初曆》的頒行實施,既是一件國家大事,也是司馬遷人生旅程中值得紀念的一座里程碑。

司馬遷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從改歷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朝野兩方對天文學有較深研究者,可謂人才濟濟。特別是民間天文學家數量之多,說明在社會上對天文學的研究受到廣泛重視,有著雄厚的基礎。

《太初曆》的原著早已失傳。西漢末年,劉歆把鄧平的八十一分法作了系統的敘述,又補充了很多原來簡略的天文知識和上古以來天文文獻的考證,寫成了《三統曆譜》。它被收在《漢書噝律曆志》裡,一直流傳至今。

《太初曆》的由來是怎樣的?

2樓:北京創典文化

西漢初年,沿用秦代的《顓頊歷》,但又發現《顓頊歷》有誤差。公元前104年,經史學家司馬遷等人提議,漢武帝下令改定曆法,並責成鄧平、唐都、落下閎等人議造漢歷,公元前203年曆成。這一年改年號為太初並頒佈實施這套漢歷,因此後人稱此歷為《太初曆》。

太初曆的詳述

3樓:百度使用者

太初曆行用於太初元年夏五月至後漢章帝元和二年二月甲寅,共188年,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具有較完整文獻資料紀載的古代曆法。它同時考慮到太陽視運動和月亮圓缺變化規律,採用迴歸年和朔望月平均值為基本週期,屬陰陽合曆,繼承了中國古代陰陽合曆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並且採用夏正——以寅月為歲首,與春種、夏忙、秋收、冬閒的農耕節奏合拍,對指導農業及畜牧業生產生活帶來極大方便。

太初曆還以無中氣(二十四節氣中位於偶數者,即冬至、大寒、驚蟄、春分、清明、小滿、夏至、大署、處署、秋分、霜降和小雪)之月為閏月,比此前的年終置閏法更為合理。其交食週期,五星會合周期都比較準確。太初曆所測定的二十八宿赤道距度(赤經差)值,一直沿用了800多年,直到唐開元十三年才被一行重新測定韻值所取代。

漢初使用從十月朔日開始的歷日製度,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顯然漸覺這種政治年度和人們習慣通用的春夏秋冬不合。於是大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令司馬遷等建議修改曆法。同時漢初以後,人們對於天象觀測和天文知識,確有些進步,這為修改曆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十一月初一恰好是甲子日,又恰交冬至節氣,是一個難逢的機會。

這年五月,漢武帝命公孫卿、壺遂、司馬遷等人議造漢歷,並徵募民間天文學家20餘人參加,其中包括治歷鄧平、長樂司馬可、酒泉郡侯宜君、方士唐都和巴郡落下閎等人。他們或作儀器進行實測,或進行推考計算,對所提出的18種改歷方案,進行了一番辯論、比較和實測檢驗,最後選定了鄧平、落下閎提出的八十一分律歷。把元封七年改為太初元年,並規定以十二月底為太初元年終,以後每年都從孟春正月開始,到季冬十二月年終。

這種曆法叫做太初曆,它是我國最早根據一定規制而頒行的歷法。從改歷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朝野兩方對天文學有較深研究者,可謂人才濟濟。特別是來自民間的天文學家數量之多,說明在社會上對天文學的研究受到廣泛的重視,有著雄厚的基礎。

我國古代制歷必先測天,曆法的優劣需由天文觀測來判定的原則,這時就已得到了確認和充分的體現,這對後代曆法的制定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它的制定是劃時代的。

太初曆的基本常數是,一朔望月為29.4381日,所以叫做八十一分法,或八十一分律歷。這個朔望月的日數比戰國時期四分曆的朔望月日數更大,當然是不夠精確的,但太初曆的頒佈施行是經過考驗的。

昭帝元鳳三年(公元前78年),太史令張壽王反對施行太初曆,主張用殷歷。經考驗後,因殷歷疏遠而仍用太初曆。

太初曆已具備了氣朔、閏法、五星、交食週期等內容。它首次提出了以沒有中氣(雨水、春分、穀雨等十二節氣)的月份為閏月的原則,把季節和月份的關係調整得十分合理,在農曆(夏曆)中一直沿用。

太初曆還第一次明確提出了135個朔望月中有23個食季的食周概念,關於五星會合周期的精度也較前有明顯提高,並且依據五星在一個會合周期內動態的認識,建立了一套推算五星位置的歷法。這些都為後世曆法樹立了範例。

太初曆的原著早已失傳,西漢末年,劉歆基本上採用了太初曆的資料,據太初曆改為三統曆。它被收在《漢書?律曆志》裡,一直流傳至今。

實際太初曆以改元而得名,而三統曆是以法數而得名。劉歆把鄧平的八十一分法作了系統的敘述,又補充了很多原來簡略的天文知識和上古以來天文文獻的考證,寫成了《三統曆譜》。《三統曆譜》以統和紀為基本,統是推算日月的躔(chán,音纏,日月執行時經過某一區域)離,紀是推算五星的見伏。

統和紀又各有母和術的區別,母是講立法的原則,術是講推算的方法。所以有統母、紀母、統術、紀術的名稱;還有歲術,是以推算歲星(木星)的位置來紀年;其他有五步,是實測五星來驗證立法的正確性如何;此外,還有 世經,是考研古代的年,來證明它的方法是否有所依據。這些就是《三統曆譜》的七節。

這部曆法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完整的天文著作。它的內容有造歷的理論,有節氣、朔望、月食及五星等的常數和運算推步方法;還有基本恆星的距度,可以說含有現代天文年曆的基本內容,因而《三統曆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曆的雛形。

依據三統曆所講的根數和原則推算氣朔的條件,都已齊全。就推算氣朔

一方面來講,其出發點在於規定一月的日數為29.4381日;其餘日數,則反而是從這朔推出或遷就而得的。

這個一朔望月的日數,一迴歸年的月數和日數都嫌太大些。

1章=19年=235月在這個週期,朔旦冬至覆在同一天。

1統=81章=2023年=562120日=19035月在這個週期,朔旦冬至覆在同一天的夜半。

1元=3統=2023年在這個週期,朔旦冬至又覆在甲子那天的夜半。因為一統的日數是562120用60來除,還剩40。所以若以甲子日為元,則一統後得甲辰,二統後得甲申,三統後才復得甲子。

這就是「三統」名稱的由來。這個元法4617以60除不盡,所以元首的年名,不能一樣。

三統曆的元首,設在漢武帝元封七年歲前仲冬甲子,據《漢書·律曆志》所載,當時曾實際觀測,得到這天朔旦冬至,所以改元封七年為太初元年。

古人除了甲子夜半朔旦冬至之外,還要配合日月合璧和五星連珠的週期,所以三統曆又立5120元即3632023年的大週期,其起首叫做太極上元.並定太初元年二距太極上元的積年為143127歲,即在大週中已過了三十一個元法。

三統曆是我國首先使用交點年和恆星月的歷法。它的置閏方法是先定閏餘,閏餘是所求年前冬至距前朔得朔實(一月的日數)十九分之幾分。二十四氣名稱順序和《淮南子·天文訓》所載的相同。

並稱從冬至起,奇數次的氣,如大寒、雨水等為中氣;偶數次的氣,如小寒、立春等為節氣。而在《三統曆譜》中,則把雨水和驚蟄二氣次序顛倒,清明和穀雨二氣次序顛倒,其他各氣次序沒有改變。(這四個節氣次序的改變,是由於劉歆本人的偏見,而不是當時人們遵行的歷法)。

太初曆的制定是以天文觀測記錄為依據的,是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它的內容比過去的顓頊歷豐富得多。《三統曆譜》中所敘述曆法的天文資料和運算推步方法,都是合乎科學的,成為後世曆法的範例。同時,西漢時期的士大夫,大都利用經術來指導各種制度,劉歆為了支援王莽的託古改制,也特意利用《易經·.

繫辭傳》來解釋太初曆的天文資料,故而具有鮮明的術數色彩。

王莽篡漢時候,以夏正十二月為正月,以它為歲首;而曆法的常數,仍用三統曆的數值。東漢初期也用三統曆,太初曆從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

行用到東漢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共行了188年。

太初曆是誰編制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部完整的歷法:《太初曆》。 司馬遷等編制。歷時7年,於公元前104年完成。第一次科學地測定出135個月的日食週期和五大行星的會合周期。

《太初曆》歷中有哪些不用於《太陽曆》的規定?

5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公元前104年,漢都城長安貼出了招募天文歷算家來京制歷的通告,接著從全國不少地方徵募到20多人,其中有又阡、落下閎、唐都、公孫卿,壺遂等。他們討論制定了《太初曆》,這是流傳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歷法。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司馬遷也參加了制歷的討論。

只是司馬遷的建議未被採用。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司馬遷寫《史記·曆書》,就沒有提到《太初曆》。

《太初曆》規定1個月的長度是294381天,平年12個月,閏年加1個月,19年中加7個閏月,這樣計算,每年就是12719月,相當於一年是3653851539天。年和月的長度是制歷的兩個最基本資料,用現代測量值來比較,這兩個數的誤差雖都比較大,但對早期的歷法,能做到這樣卻也是不容易的了。

當時參加制歷的落下閎曾說,此歷過800年後差1天。因此《太初曆》不如後來的《四分曆》精確。

《太初曆》於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太初元年)開始頒行,以該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夜半冬至這個時刻作為起算點,這是一個實際測量的結果。在公元前104年的十一月初一夜半時刻正交冬至節氣,而這一天正好又逢甲子日,以這個時刻做起點對曆法的許多週期數值的計算大為有利。因為一天的起點——夜半;一月的起點——朔旦;一年的起點——十一月;六十干支周的起點——甲子;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冬至,5個週期的起點都相會合在一起,就像五個賽跑者此時都正在起跑點上起跑。

有了這個起點,對任何一個時刻,它們到了什麼地方都可以由各自的週期簡單地推算出來。

《太初曆》共行188年,到公元84年時為後漢的《四分曆》所代替。

字是歷的成語有那些,第四個字是歷的四字成語有那些

第四襲個字是歷的四字成語只有4個 1 再接再歷 z i ji z i l 解釋 為 再接再厲 之誤。近義詞 再接再礪 2 隔年皇曆 g ni n hu ng l 解釋 皇曆 原指清朝廷頒發的歷書,後泛指曆本。隔了一年的黃曆。比喻過時的事物或陳舊的經驗,在新的情況下已經用不上。出處 清 夏敬渠 野叟曝...

如何培養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不知道你的年齡哦,如果是自己想培養歷史學科的興趣,就讓自己每天看一點開始,比如,看一頁書或者看一集某個歷史朝代的歷史劇等,告訴自己,我要培養興趣,我就積累一點點,如果是為了讓孩子對歷史感興趣,那就以提問的方式 比如,今天想起來秦始皇那個大皇帝了,他是啥樣的人?或者說,孩子,你學歷史了,春秋戰國經歷了...

萬年曆查詢表農曆的公曆是哪天,萬年曆查詢表農曆1967 12 9的公曆是哪天

農曆1967年12月9日公曆是1968年1月8日,萬年曆可查。農曆1967 12 9的公曆是1968年1月8日 摩羯座 capricorn 陽曆12月22日 1月19日 1967年農曆9日12陽曆是幾月幾號 1967年農曆九月十二那天的陽曆日期是10月15日。農曆 1967年九月十二 公曆 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