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油畫《開國大典》的高清圖,越大越好起碼要

2021-03-19 18:26:42 字數 3357 閱讀 4825

1樓:匿名使用者

給你個** 看看

這個夠你的標準被

都是 4049*1889的 需要註冊會員

油畫 開國大典 賞析

2樓:森海和你

1.油畫《開國大典》場面恢巨集,喜慶熱烈,***和其他**領導神采奕欒,氣度不凡。藍天白雲,風和日麗,廣場開闊,紅旗如海,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

畫家在進行嚴謹的寫實描繪中,借鑑了民間美術和傳統工筆重彩的表現手法。作者使藍天與地毯、紅柱子、紅燈籠及紅旗等造成強烈的對比,並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在寫實手法的描繪中,畫家又進行了大膽的藝術加工,如透視和光影的處理都沒有嚴格地按西方寫實繪畫中的素描要求;又如在畫面人物的佈局上,除***側身站在靠近中間位置,其他領導人都站在左邊三分之一的畫面,而右邊是廣場群眾。

這樣左實右虛相差懸殊的佈局按一般構圖規律來看有失平衡,但能更好地突出節日氣氛,在暖調子的紅燈籠、紅柱子、紅地毯的襯托下,***主席健朗魁偉的身姿處於畫面中心,也體現了領導全中國的核心之核心,並與遠方千千萬萬的群眾遙相呼應,共同為中國歷史掀開新的一頁而自豪。

畫家在構圖、設色、人物等場面的處理上,體現出一個泱泱大國的氣魄和風度;再如,按正常規律,在***的右前側應有一根大紅柱子,但被抽掉了,並且天安門城樓中間兩根廊柱之間的跨度大大放寬了,和實際的建築構架也相差懸殊,他所以要做這樣的構圖處理,是運用了美術透視法則,都是為了顯出天安門廣場的明朗開闊,群眾場面的雄壯巨集偉!

使得國家領導人置身在這樣一個天地恢恢的氣氛中,從而體現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的莊嚴宣言。

為了穩重起見,董希文請教了幾位建築學家,樑思成這樣評價:「畫面右方有一個柱子沒有畫上去……這在建築學上是一個大錯誤,但在繪畫藝術上卻是一個大成功。」這些都是為了適應並強化畫面主題和總體的需要,同時也適於中國廣大讀者的審美情趣,因而使這件作品具有較強的裝飾性抒情性。

畫家在此畫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畫技法與我們民族的審美觀相適應,特別在色彩處理上,強調色彩的單純,對比強烈。紅地毯、紅燈籠、紅柱子及遠處紅旗的海洋與藍天、綠樹形成對比基調,使畫面熱烈而明快的;金黃色的菊花與藍天、白雲的對比。既點明瞭秋高氣爽的季節,又與黃色的燈穗相呼應,增強了華貴燦爛、富麗堂皇的歡慶氣氛。

畫家艾中信曾作過如下分析:「從構圖到設色,從人物到場面,它的氣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國的風度。董希文把主要人物處理在不到一半幅面的左側,不僅是手法的大膽,重要的是他懂得構圖的大局。

《開國大典》的大塊色彩,通俗易懂,看起來似乎簡單,但這大紅、碧藍和金黃(纓絡和菊花)是有意安排的。它把一個風和日麗日子裡一個莊嚴熱烈的場面描繪出來」

《開國大典》體現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藝術不是生活毫不走樣的「複製」,藝術的真實,不是生活的真實。藝術的表現,是由主題的需要而決定的。

《開國大典》一直被譽為「共和國成立的藝術見證」 。它深入人心,也凝聚著一代又一代新中國建設者的愛國情感。

2.《開國大典》是中國畫家董希文於2023年完成的著名油畫,描繪2023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在天安門城樓上宣讀**人民**公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一刻,為董希文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在文革期間,由於政治上的原因,原作不幸遭到兩次修改,破壞了藝術的真實性。2023年6月,為慶祝建黨90週年,油畫真跡首度向公眾開放。該作品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2023年12月,《開國大典》草圖首面世,並將在2023年1月8日的「油畫中國風——董希文百年誕辰紀念展」中展出。

油畫《開國大典》所描繪的是2023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成立時天安門國慶典禮的盛況。場面恢巨集,喜慶熱烈,***和其他**領導神采奕欒,氣度不凡。藍天白雲,風和日麗,廣場開闊,紅旗如海,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

畫家在進行嚴謹的寫實描繪中,借鑑了民間美術和傳統工筆重彩的表現手法。作者使藍天與地毯、紅柱子、紅燈籠及紅旗等造成強烈的對比,並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在寫實手法的描繪中,畫家又進行了大膽的藝術加工,如透視和光影的處理都沒有嚴格地按西方寫實繪畫中的素描要求,在畫面的右側部位減去一根柱子,這些都是為了適應並強化畫面主題和總體的需要,同時也適於中國廣大讀者的審美情趣。

還應該提到的是,這些作品具有較強的裝飾性抒情性 。有評者認為是「富有裝飾意味的紀念碑性的大型歷史畫。

《開國大典》是中國畫家董希文創作的油畫作品,原作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畫庫,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是《開國大典》畫作的複製品。該作品描繪了2023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宣讀**人民**公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一刻。

《開國大典》油畫原作於2023年創作。《開國大典》草圖於2023年12月首次在北京**美術學院美術館面世。

《開國大典》油畫(縱:405cm;橫:230cm),描繪了2023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盛大慶典。

***在天安門城樓上宣讀**人民**公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一刻。場面氣勢恢巨集,喜慶氣氛熱烈。

時任中國領導人,11位入畫:**人民**主席***,副主席**、***、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政務院總理***,副總理董必武、郭沫若,**人民**祕書長林伯渠。

董希文創作的《開國大典》油畫,是受動於中國國家行為下,代表一個民族的政治無意識,該幅作品作為紅色經典,是對一個政黨、國家與民族,行走至一個重大歷史時刻的集體記憶,是紅色政治無意識的視覺想象,而全然不是畫家董希文的個人視覺私語。

作為畫家的個體,董希文也不敢承擔這幅作品是原創於他個人的創作動機。

《開國大典》充滿了新中國誕生時中國人意氣風發的豪情,以及在油畫民族化探索中的自覺踐行。該油畫作品,是中國老一輩文人、畫家關於政治無意識的集體記憶,由於該幅作品的創作,是那個時代中國美術界的國家行為,所以其本身必然就是一幅紅色經典。《開國大典》是國家畫語。

藝術家不是政治家,藝術家也不應該成為政治家,藝術家應該守護自己純然的職業身份,但是藝術家受動於政治無意識的執著,及其生發出來的不可遏制的激情與偏執,往往會使他們的立場呈現為一種極為前衛的姿態。

藝術家們,可能會依憑藝術家的稚氣,成為一個時代政治無意識的搖旗吶喊者及代言人,並且裹挾著一種非理性的藝術激情而所向披靡。

第二版《開國大典》油畫,在2023年中國建國10週年之際,被雕刻成紀念郵票。 《開國大典》作為表現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作品,作為歌頌新中國成立的世紀傑作,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備受人們的關注。它問世後,《人民**》在頭版重要位置發表了油畫《開國大典》。

人民美術出版社立即把它印成年畫和各種美術**大量發行,印數達100多萬張,並收入當時的中小學課本。《開國大典》是新中國成立不久隨即和廣大群眾見面並博得廣泛稱譽的革命歷史畫。

董希文精心設計的這件新穎的油畫被藝術界人士所普遍推崇,成為他生平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使他在國際上也獲得了聲譽。自從《開國大典》問世,這幅洋溢神州風采的油畫,揭開了新中國美術史冊的第一篇章。

開國大典的,開國大典的資料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主持的 人民 委員會在首都北京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人民 主席 副主席 委員全體出席會議,宣佈就職。會議一致決議 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 人民 成立 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共同綱領 為 施政綱領。選舉林伯渠為 人民 委員會祕書長 任命 為 人民 政務院總理兼 長,為 人民...

開國大典簡介,開國大典的作者簡介

作者董希文 1914 1973 是浙江紹興人,曾在蘇州美專 杭州美專西畫系就讀,1939年去法國留學,後回國。1943年赴西北敦煌藝術研究院並投入對敦煌壁畫的研究。後任 美術學院教授。他還創作過 春到 哈薩克牧羊女 苗女趕場 百萬雄師過大江 等主題性繪畫。在他的寫實油畫中,吸收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營養,...

關於開國大典的資料,開國大典有關資料

1949年10月1日下午2點55分,和一代開國元勳們經由新華門來到天安門,從西頭馬道登上天安門城樓。在金水橋之南大約50米處的以華北軍區軍樂隊為主組成的聯合軍樂隊奏響了 東方紅 樂曲,廣場上人群歡聲雷動。3時整,盛大而隆重的開國大典開始。參加這個典禮的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代表,有首都各工廠 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