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木結構建築為什麼只有很少部分儲存下來

2021-03-19 18:26:28 字數 5447 閱讀 1139

1樓:漫閱科技

用石頭和磚砌的建築相對容易留存,而用木材建造的房屋則相對比較易毀。迄今為止,西方的石結構建築留存了大量的遺址,如古埃及金字塔、阿蒙神廟,古希臘的帕提農神廟。勝利神廟、埃比道拉斯劇場,古羅馬的萬神廟、大角鬥場、戴克利先浴場等。

而中國的木結構建築,如秦漢時期的阿房宮、長樂、未央等宮殿,都不復存在。因為木頭建築容易被火燒,而一旦被火燒著,往往是毀滅性的。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優勢與不足

2樓:alone_樹

優點:(一)取材方便

在古代,我國廣袤的土地上到處是茂密的森林,包括黃河流域,也曾是氣候溫潤、林木森鬱的地區。加之木材易於加工,利用石器即可完成砍伐、開料、平整、作榫卯等工序(雖然加工非常粗糙)。隨著青銅工具以及後來的鐵製斧、斤、鋸、鑿、鑽、刨等工具的使用,木結構的技術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並由此形成我國獨特的、成熟的建築技術和藝術體系。

(二)適應性強

木架建築是由柱、樑、檁、枋等構件形成框架來承受屋面、樓面的荷載以及風力、**力的,牆並不承重,只起圍蔽、分隔和穩定柱子的作用,因此民間有「牆倒屋不塌」之諺。房屋內部可較自由地分隔空間,門窗也可任意開沒。使用的靈活性大,適應性強,無論足水鄉、山區、寒帶、熱帶,都能滿足使用要求。

(三)有較強的抗震效能

木構架的組成採用榫卯結合,木材本身具有的柔性加上榫卯節點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動性,使整個木構架在消減**力的破壞方面具備很大的潛力,許多經受過大**的著名木架建築如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山西應縣佛宮寺塔(二者均為遼代建築,建成已千年)都能。能很好地儲存至今,就是有力的證明.

(四)施工速度快

木材加工遠比石料快,加上唐宋以後使用了類似今天的建築模數制的方法(宋代用「材」,清代用「鬥口」),各種木構件的式樣也已定型化,因此可對各種木構件同時加工,製成後再組合拼裝。所以歐洲古代一些教堂往往要花上百餘年才能完成,而明成祖興建北京宮殿和十王府等大規模建築群,從備料到竣工只有十幾年。嘉靖時承建紫禁城三大殿也只花3年,而西苑永壽宮被焚後僅「十旬」(百日)就重建完成。

(五)便於修繕、搬遷

榫卯節點有可卸性,替換某種構件或整座房屋拆卸搬遷,都比較容易做到。歷史上也有宮殿、廟寧拆迂異地重建的例子,如山西永濟縣永樂宮,是一座有代表性的元代道觀,整體建築群已於20世紀50年代被拆卸遷移至芮城縣境內。

缺點:1。防火差,毀一朝燒一朝這是慣例,要不然可以留下更多古建築。

2。防腐工作比較困難,雖然外有塗料,並且應用上好的木料,也難免有被蟲害等腐蝕的危險。

3樓:哈哈的大吳

優勢:抗**能力強;能適應多種地勢環境;取材簡單,容易加工 等其實蠻多的。

不足:工期長,需要花的人力多; 靠經驗,流傳下來的木結構技藝精妙,雖有圖紙,但其中很多現代人難以憑空想象出來;大型建築對木結構木材的要求較高,但現代木結構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

中國古代建築為何以木結構為主

4樓:sb尉炎

?用「材料決定說」和「技術決定說」來論證這個問題,都難以成立。因為,中國的石頭絕不缺少,中國人在建築中使用石質材料的歷史並不比歐洲人晚,其技術的精美與技藝的高超也不亞於同時期的任何其他國家。

以筆者的設想,古代中國人對待石結構建築的態度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中國古代建築的主流是木結構,其原因大約有如下幾種: 其一是建築目的方面。

西方古代與中世紀的主流建築,是為彼岸的神靈建造的,要永恆、巨集偉,具有威懾人的力量。而中國古代的主流建築是為現世的人建造的,如帝王的宮殿、苑囿,**衙署與各種不同等級的住宅。因而,追求永恆與久遠的西方建築,採用了石結構;而不求永恆與久遠,著眼現世的中國建築,採用了木結構。

其二是文化取向方面。西方人對石頭有著特殊的愛好。古代希臘神話中,遭遇大洪水的人類,是通過石頭再造出來的,石頭是創造人類的物質,因而,用石頭建造最重要的建築,也是合情合理的。

中國的情況就不一樣,古代中國人講求陰陽五行。五行中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對應五個方位(西、東、北、南、中)。五行中所代表的五種材料中,只有土與木被中國人認為是最適合建造為人居住的房屋的,因此,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材料,就是「土木」,人是居住在由「土」(臺基)承載,由木(柱子、樑架)環繞的空間中的。

其三是建築理念方面。早在2023年以前,古代羅馬建築師就提出了「堅固、實用、美觀」的建築三原則。中國人則不同,古代中國人既不求建築堅固久遠,也不簡單地將建築外形的美觀作為一個目標。

中國人更多地追求是空間的適宜與陰陽的和合。也就是說,中國人的房子,不是為了看的,而是為了棲息的。因此,建築的規模就不需要太高、太大。

既然不需要太高、太大,則用木結構建造的單層或二層,規模適度的廳堂殿閣,就是最好的建築選擇。 因為木屋,我們親近自然,溶入自然,與大自然共同呼吸,感受那份博愛,迴歸那份純粹。我們拋棄掉都市的繁華,忘卻時間的流逝,我們驚異於那份自由,那是心靈的自由,因為我們在放飛心靈。

無須任何渲染,有木屋的生活就是這樣豐富多采,因為一切隨心......在木屋裡,我們可以聆聽到鳥兒們歡快的歌唱和海浪的拍打聲,我們可以看到牆面上窗格的斑駁投影,我們可以聞到木材散發的淡淡清香。在木屋裡生活,我們竟然可以是原生態的人!

我們可以斟上一杯美酒,感受生活的寧靜與醇和,放飛我們的思緒;我們可以安排好精美的食物,享受更多歡笑與親情。因為我們是快樂的主宰者,是自由的主宰者。尚源生態木屋致力於木屋的工業製造,擁有獨特的製造技術,其木屋系列產品具有生產和安裝週期短、精密度高、可拆裝、設計靈活多樣等優勢 廣東田源木屋****專業製造木質結構、鋼木結構休閒度假木屋,至今已有10年曆史,在華南華北有良好聲譽和輝煌業績。

我們製造的木屋風格各異,秀麗迷人,已成為各地旅遊風景區的最佳景點……廣東田源木屋可根據客戶不同的需求定製各類木屋,以達到不同的應用需求。熱誠歡迎各界前來洽談!

5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建築包括那些方面,人居,廟宇以木為主,城牆,路面,橋,墓室等以石為主。不同的用圖途不同的不同的材料。

6樓:梅夢昌

加工方便,取材較為簡單

7樓:

就地取材很方便,還有就是木屋不僅冬暖夏涼、抗潮保溼、透氣性強,還蘊涵著醇厚的文化氣息,淳樸典雅;梅雨季節能調節溼度,當溼度大時木屋能自動吸潮,乾燥時又會從自身的細胞中釋放水分,起到天然調節的作用;木材還有抗菌、殺菌、防蟲的作用。因此木屋享有「會呼吸的房屋」的美譽,是集綠色環保、健康、居住舒適、安全、貼近自然、使用壽命長和設計風格獨具個性等諸多優勢於一身的健康型住宅;它的建造,可隨意進行個性風格的設計造型,建設週期短,房屋的所有建築產品都來自天然木材,環保無汙染、結構強度高,具有良好的抗震效能,達到環保、安全、健康住宅的各種要求,非常適合人類居住。《小雨木屋》

所以古代才會以木結構為主的房屋。

中國古代為什麼選擇木構建築

8樓:凌櫻緋

中國古代選擇木構建築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建築目的方面。

中國古代建築是為現世的人建造的,如帝王的宮殿、苑囿,**衙署與各種不同等級的住宅,這是中國建築的主流部分。古人所謂「宮室之制,本以便生人」(引自《北史》),意思就是宮殿、房屋的製造,是為了便利活著的人。

包括中國宗教建築,如佛寺、道觀、祠廟等,也是為了給神佛的造像遮風避雨,並不求建築及雕塑的久遠,所以越是地位顯、香火盛的寺廟,改建就越頻繁,就如同要常常給凡世的人重新翻蓋新屋一樣。

所以著眼於現世的中國建築,採用了木結構。

二、文化取向方面。

中國人古代講求陰陽五行。五行中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對應五個方位(西、東、北、南、中)。

其中,土代表**,代表負載萬物、養育萬物的大地,因此,土德就具有了很高的地位,象徵**的明清北京故宮三大殿,就是建立在一個「土」字形的三重漢白玉臺基上,代表國家的社稷壇,也是用「五色土」來象徵的。

五行中的木,代表的是春天,是東方,是象徵生命與生長的力量。此外,五行中的金,象徵西方,也象徵武力與刑殺,所以,凡是與武有關的建築,如故宮的武英殿、北京內城的宣武門,都在城市或宮殿中軸線的西側。

而五行中的水,象徵北方,北京故宮中軸線北端的欽安殿,是供奉水神玄武大帝的,也具有厭火的象徵,此外,建築物內部用的藻井裝飾,建築屋脊上用的鴟吻裝飾,都具有與水相關聯的厭火性象徵功能。

顯然,五行中所代表的中國人最崇尚的五種材料中,只有土與木是最適合建造為人居住的房屋的,因此,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材料,就是「土木」,人是居住在由「土」(臺基)承載,由木(柱子、樑架)環繞的空間中的。

三、建築理念方面。

古代中國人的基本空間理想,就是居處於一個負陰抱陽、陰陽和合的空間之中。也就是說,中國人的房子,不是為了看的,而是為了棲息其中的。居處的最佳境界,就是陰陽和合,這從北京明清故宮的建築名稱上就可以看出來。

如前三殿太和、中和、保和,如後三宮乾清、交泰、坤寧,如頤和園,其名稱意義都象徵著陰陽和合。中國古代風水術,也是圍繞陰陽和合而做文章的。為了保證陰陽和合,建築的規模就不能太大,建築的高度也不需要太高。

既然不需要過高,過大,則用木結構建造的單層或二層,規模適度的廳堂殿閣,就是最好的建築選擇。同樣是為了陰陽和合,在效能上最表現陰陽適中的「土木」就是最好的建築材料。

9樓:月半九九

1、人的觀念所決定

明代有一名造園學家,姓計名成,字無否。他

寫了一篇關於造園的著作,叫做《園冶》。他的觀點是人和物的壽命是不相稱的,物可傳至千年,人生卻不過百歲。我們所創造的環境應該和預計自己可使用的年限相適應便足夠了。

何苦希翼子孫後代在自己創立的環境下生活呢,何況他們也不一定滿意我們的安排(見《園冶》卷一第五節)。在城市的新陳代謝的過程中,這是一種很現實的態度。這也難怪中國會出現如此之多木構的「臨時建築」。

2、中國古建築發展緩慢

有些人曾經對於中國古代建築武斷的說,長期以來,毫無變化,千篇一律,毫無進步可言。中國建築「統一和連續的發展」其實也是出於「毫無變化」的概念。

對於中國的文化藝術,直至今日外國人也極多抱有此觀點,例如在《世界藝術寶庫》一書中,有關中國部分也有類似的話「中國藝術顯示出一種風格的發展歷史經過幾個世紀仍然保持不斷,一經確立,很少主題會無故消失,幾個世紀以後還會重複一定的意匠和風格」。

這就是為什麼到清代中國還會出現大量木構建築。中國古代顯然未完全將建築看作是一門藝術。

3、當時社會經濟環境因素決定

即所謂「又好又快發展」。當時政策是在「滿足最大限度的要求」和「儘量節省人力、物力」的矛盾下制定出來的,在當時每當有奢侈風氣盛行時就會有」仁儉自知「的皇帝的反浪費政策所禁止。這種矛盾就迫使在技術上來想辦法加以解決。

木結構形式的建築在節約材料、勞動力和施工方面,比起石頭建築就優越多了。中國的建築的思想就是在矛盾下產生和發展的,是在種種清規戒律下表現出其頑強和適應性和生命力的。

中國之所以放棄發展永久性、紀念性的磚石結構建築,專築發展混合結構的木構建築,相信就是解決此矛盾的辦法。

4、宗教信仰和神權觀念問題

中國歷史不存在神權駕馭一切的時期。一本西方建築史其實就是一本神廟和教堂建築史。即涉及到一個民族對建築的基本觀念要求,一個以」人「為中心,一個以」神「為中心。

也就是所謂」人本「、」神本「、」物本「的文化概念。

」神「和」物「都是永恆的,」人「卻是暫時的,在不同的價值觀念下自然會產生不同的選擇態度和方法,在整個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堅持木結構原則與此有很大關係。

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優勢與不足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優勢是什麼?

優點 一 取材方便 在古代,我國廣袤的土地上到處是茂密的森林,包括黃河流域,也曾是氣候溫潤 林木森鬱的地區。加之木材易於加工,利用石器即可完成砍伐 開料 平整 作榫卯等工序 雖然加工非常粗糙 隨著青銅工具以及後來的鐵製斧 斤 鋸 鑿 鑽 刨等工具的使用,木結構的技術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並由此形成我國獨...

中國古代的建築為什麼那麼結實,中國古代的建築堪稱完美,中國古代為什麼選擇木構建築?

中國古代建築學就講究精 美 實,所以建一座像茶樓這樣或者官邸 祠堂就很是費時費力,這也是古代材料比不上現代建築材料的一個證據,也沒什麼不如的 只是因為古代沒有像現代這樣的建築材料罷了,就不得不採用木 而基於木的缺點,只能在建築方法上加以彌補,經過長時間的進步 就形成了古代建築學。而且你的感覺也很正常...

中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是什麼,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是什麼

我國現存最早的大件木結構古建築是山西五臺山南禪寺,建於唐建中三年 782年 其次,是五臺山佛光寺,重建於唐大中十一年 857年 比南禪寺要晚七十年。山西五臺山南禪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城西南22公里李家莊西側。南禪寺坐北朝南,大殿建於唐建中三年 782年 面闊 進深各三間,單簷歇山頂,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