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柏林的幸福
「鏡中我」理論
由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霍頓·庫利在他的2023年出版的《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一書中提出。他認為,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自我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形成的,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態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個人通過這面「鏡子」認識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過與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這種聯絡包括三個方面:
1、關於他人如何「認識」自己的想象;
2、關於別人如何「評價」自己的想象;
3、自己對他人的這些「認識」或「評價」的情感。
在這其中,前兩項只有在與別人的接觸中、透過別人的態度才能獲得。庫利認為,「鏡中我」也是「社會我」,傳播特別是初級群體中的人際傳播,是形成「鏡中我」的主要機制。一般來說,這種以「鏡中我」為核心的自我認知狀況取決於他人傳播的程度,傳播活動越活躍,越是多方面,個人的「鏡中我」也就越清晰,對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觀。
您好 個人建議您都答出來,這樣比較完整
《傳播學教程》(郭慶光) 的重點有哪些?
2樓:脊軒小居
第一章傳播的研究物件與基本問題
第一節:從傳播的定義看傳播學的研究物件
一、如何把握傳播概念
庫利的傳播定義p2;皮爾士的傳播定義p2-3;施拉姆關於傳播的定義p3
二、傳播與資訊
資訊定義p4、社會資訊的特殊性質p4-5
三、播的定義和特點
傳播定義:社會資訊系統的傳遞或社會資訊系統的執行;人類社會傳播的五個特點p5-6
第二節:傳播學是研究社會資訊系統及其規律的科學
傳播學的研究物件p8
一、播的系統性:社會傳播的五種型別(人內、人際、群體、組織、大眾)p8
二、社會資訊系統的特點:社會資訊系統的四個特點p10
三、社會資訊系統的執行與社會發展:傳播障礙與傳播隔閡p11;傳播學的任務p11-12
第三節:馬克思主義精神交往理論與傳播學
一、在人類交往活動的大系統中把握傳播:馬恩交往理論與美國傳播學的本質區別p14-15
二、從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辯證關係中把握傳播:精神生產精神交往與物質生產物質交往的辯證關係p16-17;精神生產精神交往的獨立性和能動性p17-18
三、研究傳播學,為中國的社會發展服務: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傳播學的三個原則p18
第二章 人類傳播活動的歷史與發展
第一節:從動物傳播到人類傳播
一、動物社會的傳播現象
二、動物傳播的侷限:動物傳播的侷限p24
三、勞動創造了人類語言:恩格斯關於勞動創造了語言的論述p26-27
四、人類語言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人類語言的四個基本特徵p27
第二節:人類傳播的發展程序
一、口語傳播時代:口語(命名)出現的意義p29;口語的侷限p29-30
二、文字傳播時代:文字的出現p30;文字發明的意義p31
三、印刷傳播時代:印刷術的發明(中國造紙印刷術、古騰堡印刷機)p31-32;印刷媒介的意義(施拉姆的論述及郭的補充)p32
四、電子傳播時代:電子媒介的意義(時空和速度的突破、聲音與影像資訊系統的體外化)p33;電腦,電子媒介發展趨勢(電腦、無線、通訊衛星和數字化技術)p33-34
第三節:資訊社會與資訊傳播
資訊社會的概念p35
一、媒介傳播的進化與社會發展:哈特的媒介三分法p35-36
二、資訊**與資訊社會:貝爾的社會發展三大階段p37;托夫勒的三次浪潮p38;資訊社會在經濟結構上的四個特點p38
三、迎接高度資訊化社會的到來:戰後社會資訊化的兩個階段(初級、高階)p39;社會「高度資訊化」階段的三個特點p39;世界各國建設資訊社會(nii,gii)p39;我國資訊化建設p39-40;對人類發展史的概要認識p40
第三章 人類傳播的符號與意義
第一節:符號在人類傳播中的作用
一、符號的定義:永井田男的符號定義p42-43
二、訊號與象徵符:訊號(signal)的特點p44;象徵符(symbol)與訊號不同的特徵p44
三、語言符號與非語言符號:三類非語言符號p45
四、符號的基本功能:符號的三個基本功能p46
第二節:人類傳播中的意義交流
一、什麼是意義:意義的定義p47
二、符號意義的分類:意義的三個不同型別p48;語言符號的曖昧性p49
三、傳播過程中的意義:社會傳播活動中除符號意義外,參與進來還有的三個方面的意義(傳者的意義、受者的意義、情境形成的意義)p49-50
第三節:象徵性社會互動
一、人類的象徵行為:象徵行為p51;象徵行為的特點p51;象徵性互動理論p52
二、象徵性社會互動與傳播:象徵性社會互動p52;意義交換的前提(共通的意義空間)p53;唯物主義的象徵性社會互動觀p54
三、象徵文化與現代社會:象徵符體系的繼承與發展(「繼承性的觀念體系」制約社會生活和人的行為、人會改變舊的符號和創造新的符號)p54-55;現代社會的符號環境p55;限定符號環境產生的兩個原因p55-56
第四章 人類傳播的過程與系統結構
資訊傳播的過程與系統性
第一節:傳播的基本過程
一、傳播過程的構成要素:傳播過程的要素(傳者、訊息、媒介、受者、反饋)p58-59
二、幾種主要的傳播過程模式:模式的雙重性質p59
(一) 播過程的直線模式:拉斯韋爾的傳播過程模式;夏農-韋弗數學模式
(二) 傳播過程的迴圈和互動模式:奧斯古德和施拉姆的迴圈模式;施拉姆的大眾傳播過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動過程模式
三、傳播過程的特點:傳播過程的三個特徵p64
第二節:社會傳播的系統結構
一、傳播過程研究與傳播系統研究:傳播總過程研究的必要性
二、系統模式下的社會傳播結構:賴利夫婦的系統模式;馬萊茲克關於大眾傳播過程的系統模式
三、社會傳播的總過程理論:日本學者的傳播總過程研究:田中義久的大眾傳播過程圖式;唯物史觀下的社會傳播總過程的四個方面的理解p70-71
第五章 人內傳播與人際傳播
第一節:人內傳播
人內傳播的定義:p73
一、人內傳播的過程與結構:人體具有資訊傳播系統特點p74
二、作為能動的意識和思維活動的人內傳播:人內傳播的幾個環節和要素(感覺知覺表象、概念判斷推理)p76-77;從四個方面理解人內傳播p77
三、作為社會心理過程的人內傳播:密德的「主我與客我」理論(主我客我的概念p78,主我客我的關係p79);布魯默的「自我互動」理論(人能自身進行互動p79,「自我互動」其本質是社會互動的內在化p79-80);米德關於內省式思考的觀點p80-81
第二節:人際傳播
人際傳播的定義p81
一、際傳播的動機:人際傳播的四個動機p82-83;庫利的「鏡中我」理論p82-83
二、人際傳播的特點和社會功能:人際傳播的四個特點(渠道多方法活、意義豐富複雜、雙向性強、非制度化)p83-84;人際傳播的社會功能兩個主要研究領域p84-85
三、人際傳播與自我表達:人際傳播是真正意義上的「多**」傳播;姿態的傳播功能;外觀形象與自我表達;自我表達與社會價值規範p85-88
第六章 群體傳播與組織傳播
第一節:群體傳播
一、群體的特徵與社會功能
(一) 群體的概念:概念p89;群體的兩個特徵p90;群體的兩個類別;組織群體與非組織群體
(二) 群體的社會功能與意義:群體的三個社會功能p91
二、群體傳播及其內部機制
(一) 群體傳播與群體意識的形成:群體意識三個方面p92;群體意識的形成p92
(二) 群體規範在群體傳播中的作用:群體規範p92-93;群體規範的四項功能p93;群體規範在群體傳播中的作用(對內、對外)p93
(三) 群體壓力與趨同心理:群體壓力的概念p94;資訊壓力的概念p95;趨同心理的概念p95
三、集合行為中的傳播機制:集合行為的概念p95;集合行為產生的三個條件p96;集合行為的三種特殊的傳播機制(暗示與感染;模仿與匿名;非常態流動)p96-99
第二節:組織傳播
一、組織與組織傳播:
(一) 組織的概念與結構特點:組織的廣狹義p99;組織結構的三個特點p100
(二) 組織傳播極其功能組織傳播的定義p101,組織傳播的四個功能p101-102
二、組織內傳播的過程與機制
(一) 組織內傳播的正式渠道:三種渠道p102-103
(二) 組織內傳播非正式渠道:兩種形式p103;三個特點p103-104
(三) 組織內傳播的**形式:書面**:會議;**;組織內公共**;計算機網路
三、組織外傳播極其形態
(一) 組織的資訊輸入活動:企業組織資訊輸入的渠道p106
(二) 組織的資訊輸入活動:公關宣傳、廣告宣傳、企業標識系統p107-108
第七章 大眾傳播
第一節:大眾傳播的定義、特點與社會功能
一、大眾傳播的定義:大眾傳播的定義p111(倒數第9行)
二、大眾傳播的特點:大眾傳播的六大特點p111-112
三、大眾傳播的社會功能:拉斯韋爾的三功能學說p113;賴特的四功能說p114;施拉姆的概括p114
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的三功能觀p115-116
第二節:大眾傳播的產生與發展過程
一、大眾報刊與大眾傳播:近代大眾傳播的起點p116;廉價報紙的四個特點p117;廉價報紙完成報紙的兩個轉變p117
二、電報、電影、廣播與大眾傳播;電報的出現p117;電影的出現p118;廣播的出現p118
三、電視媒介與當代大眾傳播的發展:電視媒介的特性p119;電視媒介發展的四個方面新變化p119
第三節:大眾傳播的社會影響
一、大眾傳播與現代人生活:
二、關於大眾傳播社會影響的兩種觀點;「基於樂觀主義期待「的肯定態度(布萊士、塔爾德、庫利的觀點)p121-122;「懷疑主義」的憂患觀點(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清水幾太郎、格林的觀點)p123;對兩種觀點的看法p123-124
三、傳播、資訊環境與人的行為
(一) 人與環境互動過程的變化:工業革命以來人對環境的任知活動發生根本變化p125
(二) 大眾傳播與現代化資訊環境:資訊環境的概念p125;資訊環境的三個內容p126(1-7行);傳統社會與現代社會的資訊環境的不同p126;大眾傳播在形成資訊環境的兩個優勢p126
(三)現代社會中「資訊環境的環境化」現象:李普曼關於現代人「與客觀資訊的隔絕」的觀點p126-127;藤竹曉的「擬態環境的環境化」觀點p127
第八章 傳播制度與媒介
控制研究兩個方面p129
第一節:傳播制度與媒介控制
一、國家和**的政治控制:國家與**四個方面的控制p130-131
二、利益禾逵刖
請問下郭慶光的《傳播學教程》和邵培仁的《傳播學》哪個好
其實郭慶光的 bai傳播學教程 和du邵培仁的 傳播學 都挺不zhi錯,都是入門dao書籍,如果是為了應付專考試屬,推薦使用郭慶光的 傳播學教程 因為它的內容和章節都很清晰,比較容易上手,而且結構合理有利於複習,理論不是那麼深奧應該適合你考前參考和複習,希望對你有用。郭慶光的 傳播學教程 是國家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