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給我解釋一下千夫所指,無疾而終的意思

2021-05-23 01:29:22 字數 1920 閱讀 3793

1樓:諾諾

成語「千夫所指」,最初出自《漢書·王嘉傳》:「千人所指,無病而死。」 章炳麟在《聯省自治虛置**議》中也用過這個成語:

「千人所指,其傾覆可立而期」。 歷史上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竊國大盜袁世愷在冒天下之大韙稱帝復辟後僅僅半年就在全國一片聲討中死去,正應了這句成語。 這個詞也有的時候被寫成「千夫所指,無疾而終」,「千夫所指,不病而死」。

與這個詞有類似含義的成語是「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滿意請採納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是何意?

2樓:匿名使用者

千夫所指:意思是為眾人所指責,形容觸犯眾怒,出自《漢書·王嘉傳》。

無疾而終:無疾而終是漢語成語,拼音wú jí ér zhōng,意思是沒有病就死了,是死亡的一種最高境界。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擾就自行消滅了,即事情的發展最終走入末路,沒有任何結果。

出自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18卷:「到三十六歲,忽對人說:『玉帝命我為江濤之神,三日後,必當赴任。』至期無疾而終。」。

3樓:匿名使用者

千夫所指:為眾人所指責。形容觸犯眾怒。

無疾而終:形容一個人沒有疾病就死了,往往引申為某件事情沒有經過外界因素影響,自然而然的就沒有下文了。 語出班固《漢書·王嘉傳》:里諺曰「千人所指,無病而死。」

故事 西漢晚年輕美貌而又善於奉承的待臣董賢,受到漢哀帝的寵幸。哀帝每次外出,總要與他同乘一輛車;在宮內,一刻也少不了他,簡直是與他形影不離。

董賢得寵後;他的家人也跟著享福,妻子被召進宮內享樂,妹妹被選為紀子,父親封候賜爵,岳父和小舅於也當了**。哀帝還特地為他造了一座富麗的住宅,宅內裝飾極其考究,屋柱和窗格都用綿緞包裹;四方進貢的寶物,寧願自己用差一些的,而把最貴重的賜給董賢。

儘管如此,哀帝覺得對他還不夠好,想找機會封他為侯。不久,機會終於來到了。

哀帝沒有兒子,又體弱多病,東平王和王后串通起來搞迷信活動,暗地裡沮咒他早日死去,東平王好即位稱帝。不料,這件大逆不道的事被兩個朝臣知道了,他們聯名寫了一道奏章,通過大監宋統向哀帝告發。結果,東平王畏罪自殺,王后被處死。

事後要**行賞,有人迎合哀帝心意,建議把通過太監宋統送奏章改為通過董賢送,這樣,便可封董賢為侯。哀帝聽了大喜,親自起草了一道沼書,把董賢和那兩個朝臣一起封為侯。

詔書下達後,丞相玉嘉和御史大夫賈延竭力加以反對。他們建議讓朝官討論,董賢在揭露這一陰謀中是否有功、該不該封侯。哀帝心虛,不敢這樣做,只好把這件事擱起來再說。

公元前2年,哀帝的祖母傅太后去世。哀帝以傅大後有遺命為名,加封給董賢二千戶王嘉接到詔書,把它封起來退給哀帝,並又進行勸諫。他在奏章中寫道:

「董賢靠著陛下的寵幸,驕奢放縱,毫不收斂,惡名遠揚,引起四方公憤。俗語說,千人所指,無病而死。臣為他今後的下場寒心。望陛下考慮到祖宗創業的艱難,別再這樣做了!」

王嘉這一行動,極大地觸怒了哀帝。哀帝派使者逼王嘉服毒自殺,王嘉嚴詞拒絕,在獄中絕食身亡。

哀帝治死王嘉後,沒有人再敢向他直言進諫了。於是他任命董賢為三大公之一的大司馬,這時董賢才過二十二歲。從此,董賢操縱朝政,所有奏章都要通過他才能給哀帝,連新任的丞相對他也懼怕三分。

他的權勢越來越大,幾乎要和哀帝平起平坐了。

但是,董賢的好景不長。這種狀況繼續了一年多時間。公元前1年哀帝病死,董賢失去靠山,王太后罷了他的官。

被罷官的當天,董賢就和他的妻子恐懼自殺。抄沒的家產變買下來,竟達四十三萬錢。

佛法怎麼解釋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比如城管警察容易感應突然災難嗎

4樓:潛川

這個任何宗教都能解釋。千夫所指,指的是被很多人指責、痛恨,累積了大量的負能量,把福報享用虧損完了,自然壽命到頭,無疾而終了

5樓:匿名使用者

若要知過去未來事,那就要自己好好去修行啦,功夫到了自然悉知一切。功夫未到,錘破虛空亦枉然哦。

誰能給我解釋一下這段程式

意思就是在字串的後面加上一個 0 啊,表示這個字串結束了,因為strlen,strcpy等函式是以 0 來判斷字串的結束的,如果不加,呼叫這些函式的時候就可能會出錯。請你仔細看看,當strchr找到第一個 號的時候,我們寫了一句 p 0,就是把那個 號變成了 0 然後我們用了strcpy tp i ...

誰能給我解釋一下這道電路題

暈,你對電阻的引數有一個誤解。電阻的引數除了阻值外,還有一個引數,表徵它能夠通過的最大電流。通常是用功率表示的,中文叫做額定功率,英文叫做power rating。這道題是問你這三個電阻的額定功率最小可以是多少 再小就會被燒掉 i 48 3 470 p iir,這個就是每個電阻的實際耗散功率,pow...

誰能給我解釋一下是什麼意思

連昌宮,唐代皇帝行宮之一,公元658年 高宗顯慶三年 建,故址在河南府壽安縣 今河南宜陽 西九里。公元818年 元和十三年 元稹在通州 州治在今四川達縣 任司馬,寫下這首著名的長篇敘事詩,通過連昌宮的興亡變遷,探索安史之亂前後唐代朝政治亂的緣由。全詩基本上可分為兩大段。第一段從 連昌宮中滿宮竹 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