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水嶺 溫庭均,過分水嶺的作者溫庭筠

2025-04-26 22:55:01 字數 3765 閱讀 1838

1樓:網友

1)第一句的「似」換成「卻」或者「亦」,好不好?試分析一下。

似」字用得恰到好處,它暗透出這只是詩人時或浮現的一種主觀感覺。換成「卻」字,便覺過於強調、坐實;改成「亦」字,又不免掩蓋主次,使「無情」與「有情」平分秋色。只有這個「似」字,語意靈動輕妙,且與全詩平淡中見深情的風格相統一。

2)溪水的「有情」是怎樣表現的?請結合詩做賞析。

首句就從溪水寫起。溪水是沒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這條溪水,卻又似乎有情。在這裡,「無情」是用笑手灶來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

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圍繞著它來具體描寫的。

次句敘事,暗點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嶓冢山是漢水與嘉陵江的分水嶺,因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達嶺頭。山路蜿蜒曲折,緣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這溪水一直在自己薯衝側畔同行。

其實,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總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並不相同,但溪水雖不斷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聲卻一路伴隨。因為深山空寂無人,旅途孤孑無伴,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變得特別親切,彷彿是有意不離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動身姿和清脆聲韻來慰藉旅人的寂寞。我們從「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體味到詩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而感於溪水的「有情」,也於「得」字中見出。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與日俱增,因此當登上嶺頭,就要和溪水分頭而行的時候,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湧起依依惜別之情。但卻不從自己方面來寫,而是從溪水方面來寫,以它的「惜別」進一步寫它的「有情」。

嶺頭處是旅途中的乙個站頭,詩人這一晚就在嶺頭住宿。在寂靜的深山之夜,耳畔只聽到嶺頭流水,仍是潺湲作響,徹夜不停,彷彿是在和自己這個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話別。這「潺湲一夜聲」五字,暗補「三日同行」時日夕所聞。

溪聲仍是此聲,而當將別之際,卻極其自然地感覺這溪水的「潺湲一夜聲」如同是它的深情的惜別之聲。在這裡,詩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嶺的自然特點,由「嶺頭」引出旅人與溪水的「分頭」,又由「分頭」引出「惜別」,因惜別而如此體會溪聲。聯想的豐富曲折和表達的自然平易,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寫到這裡,碰扮溪水的「有情」已經臻於極致,詩人對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

過分水嶺的作者溫庭筠

2樓:網友

溫庭筠(yún)(約812 - 約866),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漢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很不得志,行為放浪。

他曾任隨縣和方城縣尉,官至國子監(jiàn)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

官終國子監(jiàn)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

其詩辭藻華麗,濃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應。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

存詞七十餘首。有《花間集》遺存。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其詞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詞的文采和聲情。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

過分水嶺流露詩人怎樣的感慨

3樓:春凹找

過分水嶺》是唐代詩人溫庭筠創作的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此詩寫的是作者在過分水嶺襪舉時與溪孝禪水的一段因緣巧好塵及其感受。

過分水嶺全詩拼音

4樓:解煩惱

過分水嶺。過分水嶺全詩。

山壯馬力短,馬行石齒中。

十步九舉轡,迴環失西東。

溪水變為雨,懸崖陰濛濛。

客衣飄颻秋,葛花零落風。

白日舍我沒,征途忽然窮。

guò fèn shuǐ lǐng

zuò zhě :mèng jiāo

shān zhuàng mǎ lì duǎn ,mǎ háng shí chǐ zhōng 。

shí bù jiǔ jǔ pèi ,huí huán shī xī dōng 。

xī shuǐ biàn wéi yǔ ,xuán yá yīn méng méng 。

kè yī piāo yáo qiū ,gě huā líng luò fēng 。

bái rì shě wǒ méi ,zhēng tú hū rán qióng 。

5樓:雪琳戀庚

過分水嶺。朝代:唐代。

xī shuǐ wú qíng sì yǒu qíng ,溪 水 無 情 似 有 情,rù shān sān rì dé tóng háng 。

入 山 三 日 得 同 行。

lǐng tóu biàn shì fēn tóu chù ,嶺 頭 便 是 分 頭 處,xī bié chán yuán yī yè shēng 。

惜 別 潺 湲 一 夜 。

過分水嶺詩意

6樓:熱心網友

詩意:詩中所寫的分水嶺,是秦蜀或秦梁間往來必經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徑稱分水嶺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題稱「過分水嶺」,實際上寫的是在過分水嶺的行程中與溪水的一段因緣,以及由此引起的詩意感受。

出自唐代溫庭筠《過分水嶺》:

溪水無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一夜聲。

釋義:溪水無情卻似對我脈脈有情,進山三天得以有它伴我同行。登山嶺頭就是我倆分手之處,潺湲流淌與我惜別一夜有聲。

7樓:網友

溪水本無情,但我入山這三天中,這些水像有意似的一直在自己側畔同行,因此登上嶺頭,就要和溪水分別的時候,心中便湧起一股惜別之情。

8樓:陳詩雨

分水嶺:陝西省洛陽縣。

岒頭:分別。

惜別潺媛:捨不得分別,溪水流動的聲 音,水慢慢流的樣子。

9樓:woai劉亞寧

溪水本無情,卻又好似有情。我入山這三天裡,溪水一直在我的側畔。登上嶺頭要和溪水分頭而行的時候,心頭不由自主的湧起依依惜別之情。

10樓:網友

溫庭筠求助百科名片。

求溫庭筠所有的詩詞

11樓:匿名使用者

芙蓉 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僕射 更漏子 更漏子 更漏子 更漏子 更漏子 更漏子 古意 故城曲 觀棋 觀舞妓 光風亭夜宴妓有醉毆者 歸國謠 歸國謠 郭處士擊甌歌 過陳琳墓 過分水嶺 過華清宮二十二韻 過孔北海墓二十韻 過潼關 過吳景帝陵 過五丈原 過西堡塞北 過新豐 海榴 寒食節日寄楚望二首 寒食前有懷 寒食日作 漢皇迎春詞 和道溪君別業 和段少常柯古 和沈參軍招友生觀芙蓉池 和太常杜少卿東都修行裡有嘉蓮 和友人悼亡 和友人盤石寺逢舊友 和友人傷歌姬 和友人題壁 和趙嘏題嶽寺 和周繇 河傳 河傳 河傳 河瀆神 河瀆神 河瀆神 河中陪帥遊亭 荷葉杯 荷葉杯 荷葉杯 橫吹曲辭·雍臺歌 鴻臚寺有開元中錫宴堂,樓臺池沼雅…… 鄠杜郊居 鄠郊別墅寄所知 華陰韋氏林亭 回中作 會昌丙寅豐歲歌 雞鳴埭曲 寄崔先生 寄分司元庶子兼呈元處士 寄河南杜少尹 寄盧生 寄裴生乞釣鉤 寄清源寺僧 寄山中人 寄山中友人 寄湘陰閻少府乞釣輪子 寄嶽州李外郎遠 寄渚宮遺民弘裡生 簡同志 江岸即事 江上別友人 蔣侯神歌 郊居秋日有懷一二知己 金虎臺 錦城曲 禁火日 京兆公池上作 經故翰林袁學士居 經故秘書崔監揚州南塘舊居 經舊遊 經李處士杜城別業 經西塢偶題 敬答李先生 酒泉子 酒泉子 酒泉子 酒泉子 句 開聖寺 哭王元裕 苦楝花 昆明池水戰詞 蘭塘詞 老君廟 李先生別墅望僧舍寶剎,因作雙韻聲 李羽處士故里 李羽處士寄新醞走筆戲酬 利州南渡 蓮花。

《過分水嶺》描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是溫庭筠的還是許棠的啊 我按溫庭筠回答的 詩中所寫的分水嶺,大約是今陝西略陽縣東南的嶓冢山。這是秦蜀或秦樑間往來必經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徑稱分水嶺而不必冠以所在地。題稱 過分水嶺 實際上寫的是在過分水嶺的行程中與溪水的一段因緣,以及由此引起的詩意感受。由於溫庭筠對羈旅行役生活深有體驗...

不同的大學就是分水嶺,你如何看待?

學生在高中時期之所以要努力學習就是為了考入更好的大學,因為不同的大學確實是分水嶺。如果有機會的話,大家可以看一看清華和北大的學子在大學期間是如何學習的,然後再看一看一鏈隱源些專科或者是職業學校當中的學習氛圍,就能夠直接的感受到二者的不同。除此之外一些稍微優秀點的本科院校當中的學習氛圍就非常的濃郁,可...

為什麼說隸書是古文字與今文字的分水嶺

隸書,是秦朝從篆書演變而來的一種書體。篆書草寫進化出了隸書。秦朝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宮中隸人 胥吏 程邈等人,為在竹簡上多寫文字,把當時民間流行的一種書體 萌芽隸書 進行收集 整理 規範,化繁就簡,變圓轉為方折,改線條為筆畫,改畫寫為書寫,誕生了筆畫文字,誕生了書寫方法。開始把瘦長圓轉的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