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嗜書如命的梁元帝,為何會發動規模極大的焚書運動?
1樓:網友
因為他覺得這樣的書本會嚴重影響,他自己對於這個國家的管理,所以會進行這樣的運動。
2樓:卷卷
因為他很自私,不想讓別人也和他一樣淵博的學識把。
3樓:守白
西元554年宇文泰出兵圍堵江陵,梁元帝面臨亡國危機。在江陵徹底陷落前就下令燒燬他歷經數年精心收藏的所有圖書,並稱讀書無用論,在臨時之前也要帶走心愛的書籍。
梁元帝蕭繹嗜書如命當上帝王后卻大量焚書,這是為何呢?
4樓:網友
焚書事件不是在他當上帝王后乾的,而是快要滅國被俘時乾的,導致了我國文化史上的又空前浩劫——十四萬卷書被焚,當時的他已經心灰意冷了,所以才有這樣的舉動。
5樓:紅氏趣味娛樂
因為他覺得他讀書萬卷,仍然敗國,那讀書有什麼用呢,是他當下的一種絕望的表現,也是病態的想法。
6樓:餘溫
這是由於梁元帝的恨,從而導致了我國文化史上的又空前浩劫——十四萬卷書被焚,焚書事件不是在他當上帝王后乾的,而是快要滅國被俘時乾的。
7樓:麻莉麻莉哄
焚書事件不是在梁元帝當上帝王后乾的,而是因為當時他的國家快要滅國被俘時乾的,他本人還是很愛書的,但不得已才焚書的。
8樓:嫣然
梁元帝蕭繹是很愛書,但是不是他當上帝王的時候大量焚書的,是他的國家快要滅亡的時候,心灰意冷,就把書都燒了。
9樓:網友
「焚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書籍上所記載的各種思想不統一,有的甚至相互對立,所以統治者通過焚書可以消除異己思想。
10樓:魚界
國破身死之日,還不反省自己的昏聵無能,反將亡國歸咎於書,他確實是被所讀的這萬卷書害了。
11樓:網友
並不是在當上帝王之後焚燒書籍的,是在要滅國之後,當時他自己已經心灰意冷了,所以才有這樣的舉動。
12樓:網友
因為他的城池不保,國家快要滅亡,而他覺得自己空空讀了那麼多書,最後卻淪落到這種境地,無能為力,悲憤交加之下他選擇了燒燬這些書籍。
梁元帝蕭繹嗜書如命,為何當上皇帝后卻燒掉140000捲圖書?
13樓:夢一依
那首先呢,我們知道,梁元帝——蕭繹,他是梁武帝,也就是蕭衍的第七個兒子,梁簡文帝蕭綱的弟弟。至於他為什麼要燒掉這140000捲圖書,這我們就得從他的一生開始說起了。
簡要講講。梁元帝呢,自號金樓子。在514年封湘東王,早年因病而導致一眼失明。
蕭繹即帝位之後,攻打其弟,失去益州。並在554年,給西魏宇文泰寫信,要求按照舊圖重新劃定疆界,言辭又極為傲慢。宇文泰很不高興,就下令攻打他,梁元帝戰敗了,並投降了。
不久後在襄陽用土袋悶死,後來葬於下潁陵。。
梁元帝也是乙個愛好讀書與喜好文學的君主,自稱"韜於文士,愧於武夫。"比較有文學才華,也著有《金樓子》一書,但也是葬送梁朝的主要負責人。他也是乙個極其複雜的人,「才子皇帝,表裡不一」,雖然這個評價不太準確。
生活中,他是乙個相當失敗的人,屢屢為點小事猜忌他人;作為兒子,也是作出逼死父親的事;夫妻生活也不美滿,經常撒氣到妻兒身上;對待手足也是極其殘忍,為了自己的皇位不惜殺掉所有的手足等等。但他的藝術水準以及文學成就又與他的人格形成鮮明的對比。
他一生勤奮讀書,並辛苦聚書四十餘載,收集起古代罕見的十四萬捲圖書,在自己登上皇位之後,卻有一次與北方的西魏產生矛盾,招來強敵寇境。失敗之餘,他命人將這十四萬卷的圖書焚燒個一乾二淨,說"讀書太多,以致有今日之禍",引發中國歷史上續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最大的文化破壞事件,可以說是中華文明遭受巨大破壞的千古罪人。所以,他做這種事可能也與他的失敗和人格有關,從小乙隻眼睛失明的他,形成了不太正常的人格,並且在戰敗後,不能接受,以致將心中的怨氣撒到他處,於是,這140000卷書就成了他手下的犧牲品。
14樓:小粉筆
元帝將江陵淪陷歸咎於讀書,認為正是因為讀書萬卷,才落得如今這個下場,所以燒燬圖書14萬卷。他並沒有認識到是自己政治上的錯誤和對人民的無道導致的這個下場。
15樓:一也
梁元帝蕭繹一生愛書如命,辛辛苦苦從天下各處收集書本四十年,共有140000餘本,但他本身卻是乙個十分失敗的人,他氣量狹小縷縷猜忌他人,還逼死父親,殘害手足。而在與西魏產生矛盾並且敗落的時候將氣撒在了書本上,焚燬了140000餘本書。
16樓:我的獅
因為他覺得自己讀了這麼多年書,在國家危難時刻卻保不住國家,留它沒什麼用。
17樓:林妹妹不愛哭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梁元帝嗜書如命,但是因為他本人心胸狹隘處處猜忌別人,逼死了自己的父親,殘害了自己的手足兄弟,他在戰敗後將自己的氣撒在了書本上所以燒掉了140000捲圖書。
18樓:安心1安心
當時處在劣勢的梁朝被西魏打敗,隨即梁朝滅亡。他心如死灰之下燒燬了圖書館內全部藏書。照他的話說:「我曾經讀了這麼多書,在危難時刻卻不能保住國家,留它還有何用處?」
梁元帝蕭繹究竟為何要焚書?
19樓:名
由於北方長期戰亂不絕,圖書散失更加嚴重。北魏統一北方後,朝廷的書籍還很少。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曾向南方的齊朝借書,藏書才稍有增加。
爾朱榮之亂時,朝廷的藏書又散落民間。北周在關中建立之初,藏書只有八千卷,以後逐漸增加到一萬多卷,滅北齊後又獲得了五千卷。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接受了秘書監牛弘的建議,派人到各地搜訪異書,規定原書可在抄錄或使用後歸還,並且每捲髮給一匹絹的獎賞,因此收穫很大。隋滅陳後,又獲得了不少書籍,但這些大多是太建年間(569—592年)新抄的,用的紙墨質量差,內容也錯誤百出。這說明經過江陵焚書,南方的古籍已毀滅殆盡了。
經過整理,隋朝秘閣的藏書達到三萬餘卷。隋煬帝時將秘閣的藏書抄寫了五十份副本,並在東都洛陽建觀文殿作藏書之用。
唐武德五年(622年)滅王世充,攻佔洛陽後,將所有圖書裝船運往長安。由於過三門峽時翻了船,大多數圖書落水漂沒,留下的只有一二成,連目錄都殘缺不全。唐初修《隋書·經籍志》時收集到的書有一萬四千四百六十六部,共八萬九千六百六十六卷。
由於唐初的藏書包括了555年以後數十年間問世的書籍,實際恢復的舊籍還不滿原來的一半。從數量上說,梁元帝毀滅了傳世書籍的一半。從質量上說,他所毀的是歷代積累起來的精華,質量自然遠在民間所藏或太建年間抄本之上,所以損失是無法用數量來估價的。
從秦始皇到唐初,中國的書籍已經遇到了大小無數次災難。從唐初到現在,天災人禍又難計其數,當時的近九萬卷書中大多也沒有能保留下來。但一次由皇帝主動焚燬十四萬卷書的記錄,在這二千多年間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見的。
要是梁元帝沒有焚書,那麼即使在西魏軍隊佔領江陵時有所破壞,總有一部分會作為戰利品集中到長安,也總有一些會流傳到今天,而間接保留到今天的資訊必定會更多。如果這樣,西元555年前的中國史會比今天所瞭解的豐富許多,中國古代文明必定會更加輝煌。<>
梁元帝蕭繹嗜書如命,當上帝王后為何卻燒掉十四萬捲圖書?
20樓:曦文小窩
帝王之心最難猜,他是很喜歡書,在書中他也學會了很多東西,但是他不想讓別人也學會這麼多東西,他焚書是擔心有人挑戰他的地位。
21樓:網友
那是因為他的國家被敵國滅了,敵人殺到皇宮的時候,他不是想著逃命,而是把他心愛的書全部給燒了。生日的時候還喊我讀了那麼多書,卻不能保衛國家,要他何用?
22樓:軍瓊音
因為感覺讀了這麼多書,並沒有在國家滅亡的時候幫的什麼,又想到自己一生都在追求這些東西,卻並沒有幫得上忙,十分氣憤,所以燒掉140000捲圖書。
南朝蕭氏家族有什麼後人
謝安 320年 385年 字安石,東晉名士 宰相,漢族,浙江紹興人,祖籍陳郡陽夏 今河南太康 大名士謝尚從弟。少以清談知名,初次做官僅月餘便辭職,之後隱居在會稽郡山陰縣東山的別墅裡期間常與王羲之 孫綽等遊山玩水,並且承擔著教育謝家子弟的重任。後謝氏家族朝中人物盡數逝去,才東山再起。又成功挫敗桓溫篡位...
樑蕭和柳鶯鶯有肌膚之親為什麼鳳歌還是把柳鶯鶯寫走了?在古代對
有沒有肌膚之親和寫走沒什麼關係吧.寫走是因為鶯鶯和曉霜樑蕭只能要一個.鶯鶯這樣的一個女子無法忍受日夜看著心愛的人身邊還有一個深愛著他的女子,她要他的愛是唯一的,只屬於她的,如果不能,她寧可選擇離開成全樑蕭和曉霜.至於清白什麼的,鶯妞和樑蕭這樣江湖的江湖兒女才不管什麼清白呢,兩人相愛,就一起走天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