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dilraba學長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出自《論語·學而》載曾語。
慎終追遠」是對先人一生行為的哀思與深情追憶;「明德歸厚」則是瞭解先人事業功勳,並對其高風亮節、嘉言懿行的一種誠摯的緬懷。
2樓:阿戚愛生活
意思是:謹慎碧凱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培育出忠厚老實的百姓。這句話出自《論語學而》。
3樓:網友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句意為: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培育出忠厚老實的百姓。」
4樓:匿名使用者
曾子說:如果對於去世者的散巖喪寬掘啟禮能慎重地處理舉行,日久之後亦能定期舉行祭禮慎如不斷追思的話,社會之風俗道德也一定可以漸漸篤厚起來的。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該怎樣理解?
5樓:隨便寫寫的阿
孝順父母,每乙個人都應該身體力行,做乙個好榜樣。每個人都會有老的時候,如果我們不孝順自己的父母,以後我們的兒女會如何對待我們呢?「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珍惜我們與父母相處的時光,做好兒女的職責。
6樓:遙望燕園
曾子的這句話,主要講的是君王還如何示範「孝道」以及示範「孝道」後的效果,君王謹慎地對待過世的父母,追念逝去的先人,百姓也就會做同樣的事,君王治下的民心也就淳樸敦厚了。
7樓:沐詩的情感小屋
我自己的理解為:謹慎的對待已有的事物,對久遠的事物追溯本源,這樣的話才能把事情做的更接近完美,揚長避短。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8樓:得書文化
嚴肅的對待死亡這件事,乙個社會上的人,不擔心死亡,覺得生死無所謂,隨時隨地都可以不要命,整個社會就會變得非常混亂。
我們意識到自己距離死亡其實沒有那麼遠,我們敬畏死亡,能感受到死亡的壓力是存在的。對於生命的終結有所重視,是很有意義的,他會讓我們的生命得到提公升,會讓我們珍惜時間,從而認真,嚴肅的對待當下的生活。
乙個人要知道自己的罩備國家、民族、家族是如何傳承的,知道自己生活的世界有些怎樣的歷史。當你看到遠的歷史時,心態和視野立刻就敞開了,就能讓自己這個褊狹的邊界模糊,我們的眼界如果只侷限於一點,就會容易鑽牛角尖,會恨周圍的人,會覺得有無法掙脫的痛苦和無法解決的矛盾。
民風變得誠懇、踏實、樸素、勤奮,當乙個地方的民風變成這樣時,人們就會相信勞作的價值,就會敬畏自然法則,就不會去走捷餘銀徑,不會欺騙自己,欺騙他人。
我們希望讓民德歸厚,人們品德厚重,慎終追遠,既要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有限豎悶宴度的,也要知道我們肩負著傳承歷史的責任,瞭解我們是怎麼一路走來的。
認真對待生命,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完成的課題!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意思是什麼
9樓:創作者
在中國古代,民風純正,與道相合或較近,道德高尚。隨著時間的推移,道德有下滑趨勢。
聖人孔子說慎終追遠,想必是道德回公升,回到古人的道德水準時,也就是民德歸厚了。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什麼意思
10樓:abc生活攻略
1、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意思是,謹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追念祭祀祖先,這樣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風俗歸於淳樸厚道了。
2、慎終追遠是孝道的體現,按照孔子另一位高足有子的說法,也就是衽仁道的根本。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所以過去給皇帝的秦議常有聖朝以孝治天下一類的話,普通人家的祖宗牌位上面也總是有慎終追遠這四個字,表示這是乙個講孝道的家庭。
直到今天,一般中國家庭也沒有廢棄慎終追遠,雖然祖宗牌位已沒有了,但父母去世的喪事還是要慎重地辦一辦的,清明時節,很多家庭也還是沒有忘了上一上祖墳,燒幾炷高香。當然,那種借父母去世而大辦喪事,大肆張揚以撈取錢財的做法,已經違背了慎終的精神,不僅不能使民風歸於淳樸厚道,反而使人虛假意,陷於商業化的人情算計之中去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題目。5分曾子曰「夫子之道
小題1 忠 指bai對人盡心竭力,積極為du人,zhi即 己欲立而力人,己欲達而dao達人 內1分 小題2 孔子認為君容主與臣子都要各守本分,君主要以禮待臣,臣以忠事君,同時認為以忠事君,是指以忠於職守的行為和態度來侍奉國君,體現的是一種誠信與盡責,是一種積極的行為態度,與直接的忠於君主本人的行為不...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翻譯
我一天三次反省自己,有沒有對別人不忠誠,有沒有對朋友失信,有沒有認真溫習所學的知識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意思是 曾子說 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檢討 為人出謀獻計做到忠心不二了嗎?與朋友交往做到誠信了嗎?老師所傳授的東西經常溫習了嗎?提問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