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乙酯蒸餾時發黃怎麼解決?

2025-04-15 17:45:17 字數 5324 閱讀 1051

1樓:網友

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度的差別,使液體混合物部分汽化並隨之使蒸氣部分冷凝,從而實現其所含組分的分離。是一種屬於傳質分離的單元操作。廣泛應用於煉油、化工、輕工等領域。

其原理以分離雙組分混合液為例。將料液加熱使它部分汽化,易揮發組分在蒸氣中得到增濃,難揮發組分在剩餘液中也得到增濃,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兩組分的分離。兩組分的揮發能力相差越大,則上述的增濃程度也越大。

在工業精餾裝置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與部分冷凝的汽相直接接觸,以進行汽液相際傳質,結果是汽相中的難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汽相,也即同時實現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工業蒸餾的方法有:①閃急蒸餾。將液體混合物加熱後經受一次部分汽化的分離操作。

簡單蒸餾。使混合液逐漸汽化並使蒸氣及時冷凝以分段收集的分離操作。③精餾。

藉助迴流來實現高純度和高**率的分離操作 ,應用最廣泛。對於各組分揮發度相等或相近的混合液,為了增加各組分間的相對揮發度,可以在精餾分離時新增溶劑或鹽類,這類分離操作稱為特殊蒸餾,其中包括恆沸精餾、萃取精餾和加鹽精餾;還有在精餾時混合液各組分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的,稱為反應精餾。

2樓:北極雪

可能是缸的問題,可能是酒精中含有雜質。酒精蒸餾出現乳白色是含水酒精中組分共沸時的現象。

乳酸乙酯蒸出來微黃什麼原因

3樓:網友

可能是缸的問題,可能是酒精中含有雜質。酒精蒸餾出現乳白色是含水酒精中組分共沸時的現象。

濃香型白酒乳酸乙酯過高怎麼解決?

4樓:白酒技術資料

乳酸乙酯含量高,說明生產過程中環境衛生、生產企業周邊環境等等因素導致的。

乳酸乙酯沸點偏高,可以通過蒸餾提取時候進行控制,降低其含量。

原酒已經高了,就只能通過稀釋的辦法降低,沒有其它好的方法。

5樓:lovage張

可以能是釀酒過程做好環境衛生,窖池管理好,乳酸乙酯可以控制。

蒸餾白酒,後段白酒乳酸乙酯含量高,可以通過緩慢蒸餾,分級摘酒,降低乳酸乙酯含量。

6樓:知味的分享

還是別喝濃香型比較好,醬香型的沒有新增任何雜質,是天然發酵的,而濃香型一般都是要經過勾兌的。瞭解了這些以後,我就開始喝醬香型酒了,現在我喝的紅花郎,醬香味濃,口感細膩幽雅,回味悠長。

7樓:仁懷醬酒圈

喝醬香型的就沒有這種問題發生,濃香型的白酒乳酸乙酸都偏高。

8樓:小小的曉虎

我擦,這麼草率都給了。他一句話,點到你的痛處了嗎?還有很多措施可以降低乳酯的啊。。。

9樓:網友

掐頭去尾沒有做好。低度酒接的太多了。

10樓:烈酒權威

乳酸乙酯的產生原因入手。

1.做好生產現場的衛生問題;熱季容易產生乳酸乙酯高的問題;

2.做好分段摘酒,按質並壇的工作;

3.做好白酒的輔料清蒸工作和曲藥的發酵要徹底!

乳酸乙酯的製備

11樓:操

將乳酸、乙醇和四氯化碳加入帶有迴流冷凝管和分水器的三口燒瓶中,加熱,迴流反應24h,常壓蒸餾除去四氯化碳和乙醇,減壓蒸餾,收集58~59℃/2399pa的餾分,得產物乳酸乙酯。

乳酸乙酯的生產方法有多種,主要有①金屬鹵化物催化法,②稀土化合物催化法,③硫酸催化法,④固體酸催化法,⑤蒸餾酯化法 。

1.乳酸和乙醇在硫酸存在下酯化而得。

2.以乙醛與氫氰酸為原料,反應生成乙氰醇,再與乙醇在無機酸存在下酯化而得。

3、金屬滷物催化法。用金屬鹵化物代替濃硫酸催化合成乳酸乙酯,收率65%-71%。

4、稀土化合物催化法。將乙醇乳酸,帶水劑25ml和稀土化合物(與酸的摩爾比為1:100)加入燒瓶,迴流反應,反應液蒸去過量的乙醇、帶水劑和未反應的乳酸後減壓蒸餾,收集產品,產率74%-79%。

5、硫酸催化法。在硫酸催化下乳酸與過量的乙醇酯化而得乳酸乙酯;也可在四氯化碳中加熱會流脫水24h,常壓蒸餾**過量的乙醇,再減壓蒸餾出成品。

6、固體酸催化法。nay分子篩經水洗,乾燥、高溫灼燒,再用一定濃度nh4cl溶液攪拌浸漬,進行離子交換,將nh4y過濾、洗滌、乾燥,550℃高溫活化,即得固體酸hy。然後將乳酸、乙醇、苯、hy加入反應瓶,hy/乳酸(質量比)=25/100,乳酸/乙醇(摩爾比)=1/3。

在100-160℃下回流分水反應8-10h,酯化率60%以上。

7、蒸餾酯化法。將225g80%的乳酸、475ml(380g)95%的乙醇、100ml苯、2 ml濃硫酸和少許沸石加入分水蒸餾裝置的燒瓶(1000 ml)中。加入反應液至沸,蒸汽(乙醇、苯和水)經蒸餾柱後進入冷凝器,分出水層後迴流至蒸餾柱,柱頂溫度穩定在。

當分出水層240g(其中含乙醇119g、水99g、苯22g)後,基本無水分出,柱頂溫度公升至68℃時,酯化結束。反應液冷卻後加入6g無水醋酸鈉中和硫酸,進行減壓蒸餾。先全迴流1h,然後在的真空度下,控制迴流比不小於5,柱頂溫度58℃,蒸餾無色清亮的乳酸乙酯226g,收率96%。

8、由乳酸與過量的乙醇在催化劑作用下酯化,經精製而得。

為什麼醬香酒會發黃,發黃的一定是好酒嗎

12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醬香白酒色澤會變黃?

首先我們要清楚白酒變黃是比較複雜的,它與酒的原料、釀造工藝、儲存時間和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的。不同香型情況也不相同,並非所有香型的白酒都會變黃。

其中白酒變黃主要因素有三個:

1、酒裡面酸酯酮等香氣物質的顯色作用。

白酒釀造中存在一些微妙的反應變化,使酒體含有、醇類酸類、酯類、酮類等主呈香物質,如: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蘋果酸等化合物,這些聯酮類化合物都不同程度地帶有黃色,從而使酒體色澤帶黃。此時的黃色是好酒的有益表現。

2、酒精揮發之後的呈色作用。

白酒儲存過程中,酒體內部發生著緩慢而複雜的化學變化使醛酮類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因此醬香型白酒的儲存時間越長,這種呈現反應也會越明顯,酒色越黃。因此民間便有了老酒會越存越黃的說法。這個黃色也是好酒的有益表現。

3、白酒中的沉澱物使酒體受到汙染變色。

酒裡面有微量懸浮物等雜質,然而這些些雜質在一段時間內肉眼是無法看出來的,只是會造成輕微的顏色顯示。例如白酒接觸鐵質容器,會引起變黃、渾濁和沉澱,這是由於鐵鏽浸入酒中而發生的。這個黃色不是好酒需要的。

現在微黃不是好酒老酒的唯一標準了,大家找優質醬香酒時候就要注意**了,現在不少不法商家在白酒中加色素去增黃的,希望大家不要只為了看顏色。

13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醬香酒酒色變黃,是乙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制酒工藝、釀造原料、儲存環境及儲存時間、都是它變黃的前提。

制酒工藝。一般醬香型白酒生產都是按季節規律來的,分別經過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且需貯存時間會在三年以上,所以醬香型白酒的微量成份遠比其它香型白酒複雜,因此醬香型白酒會略顯發黃。

釀酒原料。醬香型白酒發黃的原因**就要追溯其釀酒原料,醬香型白酒的主要原料是高粱,而高粱含有花黃素。醬香型白酒醬香酒利用的固態發酵的溫度較高,比其他香型白酒的發酵溫度都高10-15℃,加上蒸餾後的原酒貯存時間又較長,酒體會呈現微黃色,也會有這一方面的影響。

時間沉澱。醬香型白酒一般會貯存(陳釀)至少3年,在微生物的活動參與下,會發生酵解和多糖的化學反應,酒中的某些物質會發生呈色反應故而會顯微黃色。而醬香酒貯存的時間越長,這種呈現反應也會越明顯,因此就有了老酒會越存越黃的說法。

人工操作。很多人認為發黃的酒一定是好酒,一些不良商家正是抓住了人們這種消費需求,在一些劣質白酒中加入色劑進行勾兌等手段,讓人們誤以為這是陳年老酒,以此來牟取更多暴利。

14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太絕對了,不過其實很多初次接觸醬酒的朋友都會有這種酒越黃越好的評定標準,因為在普遍認知中,大家都會覺得酒體發黃是老酒經歷了時間考驗的特徵,而且有一段時間,部分酒品牌宣傳廣告裡開始有醬香酒顏色越黃酒越老品質越高的言論。

實際上,醬香酒之所以呈微黃透明,並非只關乎年份,還與原料(當固態發酵的溫度較高,發酵的時間較長,加上蒸餾後的原酒貯存時間又較長時,白酒會呈現透明微黃狀。)、生產工藝(一般好的醬酒都是大麴坤沙工藝,八次加曲發酵,用曲量極大,微生物會影響酒色。)、勾調(醬香酒是由多種不同年份、味道、輪次的基酒勾兌而成的。

在眾多酒體結合勾調時,也會使其酒體顏色加深。)

但是不論是上述的哪些因素影響,大部分10年內的醬香酒大多是無色透明的,有些窖藏環境好的也就是微微的淡黃色,也就是現在很多酒宣傳的琥珀色;20年以上呈現較為明顯的微黃色;30年的陳年茅臺酒,也不過是略微明顯的微黃色(這玩意一般人是喝不到的,更別說市面上大範圍流通了,基本不用考慮)。

改變酒的顏色,在當前的技術下可以說輕而易舉。有些投機的醬香酒廠或酒商,常通過色素來使酒體微微呈黃色,所以酒黃不等於酒老也不等於好酒。

這邊推介一款口糧醬酒,之前和朋友喝過,叫青玉案,是酣客·君豐酒業的酒,也算比較知名的廠家吧,牌子不響也就沒有太多的廣告溢價,就酒的口感而言還是很不錯的,茅臺鎮平方公里核心產區的酒,就是說用的同樣是上等紅高粱和美酒河中段水釀製,12987大麴坤沙工藝。

白酒蒸餾過程有哪幾個餾分段?

15樓:網友

酒精度隨著蒸餾而降低,乙酸乙酯隨著蒸餾降低的很快,己酸乙酯隨著蒸餾降低的要比乙酸乙酯慢些。乳酸乙酯隨著蒸餾而公升高,總酸隨著蒸餾而公升高!

3-溴丙酮酸乙酯是怎樣生產的?

16樓:秋正邛慧月

基本資訊:中文名稱。

3-溴丙酮酸乙酯。

中文別名。溴代丙酮酸乙酯;

英文名稱。ethyl

bromopyruvate

英文別名。ethyl

3-bromo-2-oxopropanoate;cas號。

分子式。c5h7bro3分子量。

生產方法:1.由乳酸乙酯經氧化、溴化而得:

將乳酸乙酯、nbs(n-溴代十二醯亞胺)及四氯化碳加入乾燥的反應鍋中,攪拌下加熱迴流。冷卻過濾,濾液蒸去四氯化碳,減壓蒸餾,收集71~73℃(餾分,即為溴代丙酮酸乙酯。

2.製法:於裝有攪拌器、溫度計、迴流冷凝器的反應瓶中,加入新蒸過的乳酸乙酯。

2)66g(,四氯化碳雹配900ml,nbs200g(,水浴加熱至(77

1)℃,攪拌迴流5~6h,直至反應液由紅色變位橙黃色。反應過程中有溴化氫氣體放出。冰鹽浴中放置過夜,濾去琥珀醯亞胺。

濾液常壓蒸桐肆公升餾**四氯化碳局老後,減壓蒸餾,收集71~73℃/的餾分,得黃色透明液體溴代丙酮酸乙酯。

1)①,收率52%。。注:①有強烈催淚作用,密閉後冰箱中儲存。

乙酸乙酯毒性,乙酸乙酯有毒嗎?

乙酸乙酯作為香料原料 有果味芳香 用於菠蘿 香蕉 草莓等水果香精和威士忌 奶油等香料的主要原料。所以 呵呵。有機物是根據量來評價的他的毒性的,如果你飲入乙酸乙酯肯定沒事,如果你飲入了500ml。那就有事了!沒有,乙酸乙酯為乙酸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而得的物質,有水果香味,通常水果都含有這種物質。毒性很小...

矽酸乙酯的簡介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分子式 formula c8h20o4si 分子量 molecular weight 208.33外觀 無色或淺黃色透明液體 用途 適用於製造各種合金鑄件 耐火粘合劑 永久性油漆,廣泛用於橋樑 道路 碼頭 機電裝置 航空航天 船舶 汽車 拖拉機 機床...

乙醇溶於乙酸乙酯嗎,為什麼,乙醇溶於乙酸乙酯嗎,為什麼

互溶的,一般規律 絕大多數有機物之間都是互溶的,除少數例外,這要求你掌握的。因為有機化合物中都少不了碳氫鍵,相同的化學鍵之間有親和能力,這就是 相似相溶 原理 溶,有機物相似相容原理。高中時的制乙酸乙酯實驗,用飽和碳酸鈉溶液吸收乙醇和乙酸,是因為製成的乙酸乙酯不溶於水,而乙醇更易溶於水,所以乙醇會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