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即自助,妒人亦自損 是誰說的,出自那裡

2025-04-15 02:40:27 字數 5402 閱讀 6983

請問「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句是出自哪首詩,誰寫的,說說這首詩的故事來歷?

1樓:暮夏淺眠

出自三國·魏時代曹植的《七步詩》。

創作背景。黃初元年(220年)曹丕上位,稱帝為魏文帝。由於爭封太子這段經歷讓曹丕無法釋懷,在他稱帝后,他仍對曹植耿耿於懷,就想著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之內應聲成詩。

原文:七步詩。

作者】曹植 【朝代】三國·魏。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譯文:煮豆來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2樓:我是小迷糊蟲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自曹植的《七步詩》!

曹植的《七步詩》情采並茂,語言精練,用語淺顯。原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來《漫叟詩話》和《三國演義》把它改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七步詩》流傳至今有兩個版本,有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樓:漠視世間一切

樓上真快。。

可惜了我的20分。。

4樓:網友

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自曹植的《七步詩》!

曹植的《七步詩》情采並茂,語言精練,用語淺顯。原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來《漫叟詩話》和《三國演義》把它改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七步詩》流傳至今有兩個版本,有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出自什麼???誰的????

5樓:ok拉拉

公務員常識題:「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句詩是誰寫的。

6樓:幼蜜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兩句詞出自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一詞中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原文】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

金:元好問。

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

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譯文】敢問世間情是何物?竟能讓人付之死生!冬去春來,情便無限,翅已先老。

相守越是歡樂,相離就越是悽苦,但世間仍有痴男怨女沉醉其中。告訴我!層雲延萬里、暮雪覆千山,形單影隻,今後該往何處去?

舊路可見,而當年鼓樂繁華無存。瓦礫荒煙,曾經破秦平楚之地,今日也不過如此!英魂與豪情何在?

山風與苦雨狂鳴。天妒真情,不必信我,且看當年鶯歌燕舞,今日已然化塵入土。悠悠千載無解,但憑詩人詠歎。

我亦無能,只醉酒高歌,縱情憑弔。

7樓:drar_迪麗熱巴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出自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一詞中。

全詞原文: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

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白話譯文。天啊!請問世間的各位,愛情究竟是什麼,竟會令這兩隻飛雁以生死來相對待?南飛北歸遙遠的路程都比翼雙飛,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舊恩愛相依為命。

比翼雙飛雖然快樂,但離別才真的是楚痛難受。到此刻,方知這痴情的雙雁竟比人間痴情兒女更加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侶已逝,真情的雁兒心裡應該知道,此去萬里,形孤影單,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飛萬里越千山,晨風暮雪,失去一生的至愛,形單影隻,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

總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熱鬧,而今卻是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無濟於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卻不會再歸來了!

雙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鶯兒燕子一般,死後化為一抔塵土。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年僅十六歲的青年詩人元好問,在赴幷州應試途中,聽一位捕雁者說,天空中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其中乙隻**殺後,另乙隻大雁從天上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年輕的詩人被這種生死至情所震撼,便買下這一對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乙個小小的墳墓。

此詞上闋開篇一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乙個「問」字破空而來,為殉情者發問 ,實際也是對殉情者的讚美。「直教生死相許」則是對「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

在「生死相許」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

8樓:網友

元好問——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全詞抄錄)

摸魚兒-雁邱詞。

9樓:懷中有可抱

摸魚兒·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兩句詞出自金、元之際著名文學家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一詞中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10樓:小松部落格

摸魚兒 雁丘詞 金·元好問。

太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日獲一雁殺之亦,其一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餘因買得之,葬於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並做《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地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

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紅樓夢中「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指的是誰?

11樓:絕技壞

這四句說的是李紈。

出自《金陵十二釵正冊——李紈》,選自清代曹雪芹所著《紅樓夢》的第五回。

原文: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譯文:李紈的青春就像春風中的桃李花一樣,一旦結了果實,也就衰謝了,在賈府的末代子孫中,誰也比不上賈蘭有出息。

李紈的品德就像冰水一樣得潔淨美好,但這無法挽回賈府的衰敗,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罷,白白地供給別人當作笑料來談論。

12樓:12345678清吉

這一首是寫李紈的。

1.「桃李」句——藉此喻說李紈早寡,她剛生下賈蘭不久,丈夫賈珠就死了,所以她短暫的婚姻生活就象春風中的桃李花一樣,一到結了果實,景色也就完了。這一句還暗藏她的姓名,「桃李」藏「李」字,「完」與「紈」諧音。

2.「到頭」句——喻指賈蘭。賈府子孫後來都不行了,只有賈蘭「爵祿高登」,做母親的也因此顯貴。畫中圖景即批此。

3.「如冰」二句——意思是說,李紈死守封建節操,品行如冰清水潔,但是不值得羨慕,像她這樣早年守寡,為兒子操心一輩子,待到兒子榮達、自以為可享晚福的時候,卻已「昏慘慘,黃泉路近了」,結果只是白白地作了人家談笑的材料。

13樓:只在寢室自習

這一首說的是李紈,連帶也說了賈蘭。

判詞前「畫著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茂蘭,指賈蘭,說他要有出息,當大官。守著他的美人當然是其母親。

李紈是寶玉的親嫂子。她與其夫賈珠婚後生了賈蘭,不久丈夫就死了。李紈同其姻娌王熙鳳為人恰恰相反。

王熙風像一團烈火,她像一堆死灰;王熙鳳像一把利刃,她像一塊麵團;王熙鳳貪求無居,她與世無爭。在大觀園諸女性中,她是最默默無聞的乙個,她不注意別人,別人也不注意她。賈家沒落後,賈蘭要靠讀書求取功名,「頭戴簪纓」,「胸懸金印」,當乙個大大的官;李紈要因此受誥封,「戴珠冠,披風襖」,榮耀一番。

可是在作者看來,這也是沒有意義的,接著就是死亡,還是虛幻。年輕守寡,晚年母以子貴,也不過供世人作談笑資料罷了。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嘗!出自?

14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這句話出自明朝的洪應明所寫的《菜根譚》。

原文: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譯文:在狹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點餘地讓別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要留出三分讓給別人吃。這就是乙個人立身處世最快樂的方法。

賞析:並不是一切情況下都是狹路相逢勇者勝。比如有時走山邊小路不能兩人同時通過,如果爭先恐後就有墜入深淵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之下自己要先停 住腳步,讓他人過去才算有禮貌,也最安全。

自個在吃美酒佳餚時,不可以 總是乙個人獨享,要想想周圍還有許多不如自己的人,否則人們可能由於妒 忌而產生想法。

就像古人掃墓祭祖一定要拿出一些酒菜送給周圍的遊魂野鬼 吃光,相信不這樣做,那供給祖先的酒菜會給遊魂野鬼搶光,這雖然是迷信, 卻說明了這種心理。其實,留一步,讓三分,是提倡一種謹慎的處世活人的 方式,就是通常所說的謙讓美德,適當的謙讓不僅不會招致危險,反而是尋 求安寧的有效方法。

生活中,汽車行駛提出「寧等三分,不搶一秒」,既是 為了安全,也表現出謙讓。個人生活中,除了原則問題必須堅持,對小事、 個人利益相互謙讓就會帶來個人的身心愉快,帶來和諧的人際關係。

15樓:你愛我媽呀

出處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菜根譚》

翻譯:在狹窄的道路上行走,要留一點餘地給別人;遇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要留出三分請別人品嚐。

作品介紹。菜根譚》 是以處世思想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採用語錄體,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處世哲學。從結構上《菜根譚》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遠,耐人尋味,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鍊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

如何理解社會工作中的「助人自助 的特性

幫助案主認識自我,提升案主適應社會的能力,激發案主自身潛力的發揮。本著案主自決原則,讓案主自己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如何理解社會工作的助人自助 幫助案主認識自我,提升案主適應社會的能力,激發案主自身潛力的發揮。本著案主自決原則,讓案主自己學會自己解決問題。所謂助人就是幫助別人 而所謂自助就是自己幫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