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秋風拂過,帶走了一切夏的氣息,也帶走了那一點一點的綠。
枯萎的藤蔓一圈又一圈地環繞在那顆已年近百歲的垂老的古樹上,黃昏之中,從遙遠的天邊飛來兩隻無精打采的烏鴉,想必也被這秋的蕭瑟所感染了吧!就這樣,它撲打著翅膀,落在了那根早已變得光禿禿的枝椏上了。
我獨自一人走上那條纖巧別緻的小橋上,向下望去,河水是那麼清澈動人,那潺潺的流水不禁讓我想起了自家旁邊的那條小河。想不到這裡居然有幾戶人家,就在小河邊上,幾間低矮破舊的茅屋,反而愈發顯得安謐而溫馨。
離開了那似江南水鄉一般美的地方,我又一次踏上了我的征途。我走上了一條荒涼的古道,西北方向的風向我迎面吹來,我不禁感到陣陣涼意。還好我有一匹消瘦的馬可以陪伴我。
就這樣我疲憊憔悴地在異鄉的西風中抽躊躇而行。
夕陽漸漸落下了,可是那些像我一樣的遊子,何處才是歸宿呢?
家鄉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遊子怎不愁腸寸斷!
2樓:守禮巨賦
乙個秋日的黃昏,荒涼的古道上,西風勁吹,落葉紛飛;道旁,纏著枯藤的老樹上,鴉雀已經回巢,不時地啼叫幾聲;不遠處,在小橋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裡,人們正在準備晚餐,炊煙縷縷。這時,乙個人牽著一匹瘦馬獨自緩緩行進在古道上。看來,這是個異鄉人,他將投宿何方呢?
只能浪跡天涯吧!
賞析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的藝術特色。
3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1)簡約與深細相依本詩文字之精煉,達到了不能再增、減一字的程度。全篇既無誇張,也不用典,純用白描勾勒出一幅生動的圖景。
前三句,十八個字,共寫了九種事物,一歷改滲字一景,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不簡陋,九種事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表現各自特徵的修飾語,使各個事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乙個統一體。前三行全寫景,人物未出場,但每乙個景物都意味著他的存在,是主人公眼中之景。
僅僅28個字,乙個長期漂流他鄉的遊子的悲哀就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思鄉之情綿綿柔長,纏繞在讀者心頭。(2)靜與動、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相映處於動態的「流水」,與處於肢脊靜態的「小橋」、「人家」相映,更顯出環境的幽靜;「西風」與「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見蒼涼;在秋景圖上,一面是枯藤、老樹、昏鴉在秋風蕭颯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餘暉給枯藤、老樹、昏鴉塗上一抹金黃的顏色;「小橋流水人家」,呈現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遊子相映,殲腔使「斷腸人」更添悲愁。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
背景寫充分了,主體就被烘托出來了。(3)景色與情思相融(情景交融)可感的深秋之景,與無形的悽苦之情相通;用有形表現無形,具體生動。「小橋流水人家」,是常見的景色,但與「斷腸人在天涯」同處一處,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為使「斷腸人」心碎腸斷的觸發物,使圖景帶上悲涼的氣氛。
可謂情景妙合無痕。(論述題評分說明:學生答案應靈活對待,只要表達出以上答案的基本意思並能言之成理,有理有據即可,不必要求字面上的完全一致)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4樓:美啦點
馬致遠這首小令,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濃郁的秋色之中蘊含著無限淒涼悲苦的情調。而最後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作為曲眼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的環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心悲涼情感的觸發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馬致遠旅途中之所見,乃眼中物。
但同時又是其情感載體,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成了一種動人的藝術境界。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淒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被贊為秋思之祖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藝術特徵。
把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改寫成散文
5樓:匿名使用者
枯藤老樹昏鴉。
一路走來便來到這裡,我彷徨於此,已經步履維艱;這一片便是我的風景,離開你的世界,像青青的樹藤枯萎衰老。已沒了蔓延的青春可以燃燒。我像雨,而你是那遷徙的候鳥,一直習慣感應我的到來而迅速掩藏;你像風,而我是漂移的浮雲,每個幻想都因遇你而支離破碎。
我是藤,總想把我的思念與愛慕將你纏繞,而你並不是那雄偉的老樹,願意與我連理同根,那飛去漸遠的昏鴉才是你對我的另種表達小橋流水人家。
細細涓涓,清清澈澈,彎彎曲曲折折。
你我天各一方,水信相通。三言兩語敘舊,怎敵它思緒重重?
橋相通,情誼濃,正是喜上眉頭。
兩岸喜慶人家,紅滿屋,怎堪另眼嫉妒?守著信物,念汝置身何處?
溪水寄託思物,奔遠處、日日夜夜。這思楚,怎乙個愁字了得?
古道西風瘦馬。
我揚鞭長去,繼續前世腳步。古道殘垣仍在,野草已經遮住去路。放眼遠望,前途茫茫,**是我的歸處?
風吹著我的發,像是經歷了幾個世紀一般,如此熟悉。夕陽西下,拉長我朝東的身影,孤獨並不跟我同在,還有那匹瘦馬俯首啃食道邊的蔓草。我只有堅定自己的步伐,才能朝著風吹的方向去尋找你在的曙光。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夕陽如此美好,卻又如此短暫。正如人生,短暫而又美好。有時候人能把握與控制好一切,但唯獨感情它將人控制了。
愛亦何堪,情亦何堪?因為沒有答案,所以要去尋找。找到答案的人,卻肝腸寸斷,漂流他方,直至孤老卻還道著那段不老的愛情。
把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改寫成散文
6樓:完美假知己
西邊,一輪殘陽從荒山上斜射過來,地面的一切都罩在一片模糊的血色之中。
瑟瑟的秋風無情地向我襲來,也同時侵蝕著我的靈魂。
我孤獨地行走在異鄉,陪伴我的只有那匹朝夕相處、瘦骨如柴的老馬。經過多天的流浪,它早已跟我一樣,疲憊不堪。我拉著它踉踉蹌蹌地往前走,希望能在別人家裡借宿一宵,但在這荒涼的古道前方,似乎望不到盡頭。
正如我現在的心境,過了今天,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我把老馬牽到一棵垂垂老已的大樹下,看著僅剩的幾根脆弱的枯枝,不禁想起它在花樣年華之季,是何等生機勃勃。但現在,眼前的老樹已失去了光輝,變得黯淡無光,在它身上完全看不到生命的影子。纏繞在它身上的藤,已經枯萎了,看上去,是多麼弱不禁風。
想當年,它的生命力多旺盛啊!因為靠著樹,它成長得多麼迅速,攀援得多麼高。當它漸漸地老了,再也受不住風雨的摧殘,只能無聲無息地死去。
黃昏回家的烏鴉的叫聲打破了靜寂的天空,雖顯出幾分生機,但是單調而刺耳。
我拉著老馬繼續向前走。看見一條細水潺潺、清澈見底的小溪。溪上架著一條只有一尺寬的小木橋,木板凹凸不平,異常簡陋。
溪水嘩嘩地流著,是那樣自由,那樣歡暢,那樣的無憂無慮。聽著流水,惆悵的心情竟有了淡淡的釋然。
昏黃的天空中飄著幾縷從那戶人家冒出的嫋嫋輕煙,帶著飯香的氣味迎面撲來。我回頭望了望,淡黃的窗紙上映著一家三口幸福的笑影。回頭看看我自己,孤苦伶仃,孤身隻影,即使有老馬陪伴,也透不出一絲溫馨。
我的家人,卻在遙遠的故鄉。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寫成一篇寫景散文,要簡短,300字!
7樓:網友
乙個秋日的黃昏,荒涼的古道上,西風勁吹,落葉紛飛;道旁,纏著枯藤的老樹上,鴉雀已經回巢,不時地啼叫幾聲;不遠處,在小橋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裡,人們正在準備著晚餐,炊煙縷縷。這時,乙個人牽著一匹瘦馬獨自緩緩行進在古道上。看來,這是個異鄉人,他望了一眼即將西沉的夕陽,不禁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唉」!黃昏時的一棵被枯藤纏繞的老樹上落著乙隻黃昏歸巢的烏鴉。飛沙捲過小鎮。乙個人的身影出現在小鎮古道的盡頭,他牽著一匹因飢餓和勞累過度的瘦馬。
不,不應該這樣說,應該說說是瘦馬在牽著他。他,因家庭所迫不得不在外流浪。他的眼睛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芒,取代這光芒的是迷茫,彷徨。
小河在夕陽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幾戶人家的小屋雖小卻格外溫馨。
天淨沙秋思中心思想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天淨沙 秋思 的中心思想 這首小令用寓情於景的方法,通過對秋天黃昏時的景物描寫,表現了異鄉遊子的羈旅之情,也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體現了飄泊羈旅的遊子思鄉的愁苦以及孤寂,悲涼的心境。元曲作家馬致遠 天淨沙 秋思 原文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譯文 天色黃...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景物描寫的主要順序
天淨沙 秋思 元代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譯文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淒寒的夜色裡,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
馬致遠在《天淨沙 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遊子之悲的詩句是
馬致遠在 天淨bai沙 秋思 中直抒du胸臆,道出天涯遊子之zhi悲的詩句是 斷腸dao人在天涯內 原文 天淨沙 秋思容 元代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釋義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淒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