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翻譯

2025-04-14 20:50:20 字數 1949 閱讀 6942

1樓:金牛咲

翻譯為: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麼能不讓人悲痛呢?

出自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

原文選段: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譯文: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

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

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麼能不讓人悲痛呢?

2樓:網友

人的生命的長短由旅耐造化決定,最後都會歸於死亡,就像那些美好的事情轉瞬即逝一樣,所以古人說,生命的逝去是件大事隱鎮宴。這難道不叫灶銀人覺得痛惜嗎?

3樓:網友

況且壽搏洞掘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所以基核古人說:「 生命的逝去是件大事。這難顫慎道不叫人覺得痛惜嗎?「

4樓:為貓魚奮鬥的閒人

何況生命的長短由造化決定,最終都要面臨死亡。古人也說,生死是件大事啊。想到這些怎麼不痛苦呢?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是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這句話的意思和作用? **學習:「向之所欣」,意為先前所喜歡的事情,即先前的「樂」事,具體指上文所敘蘭亭集會這件事。

俯仰之間,已為陳跡」言其先前樂事,頃刻之間已成往事。「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是乙個雙重否定句,意為尚且不能不因此而感慨。「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意為何況對於生命不論長短,終究難免一死呢?

整個句子是乙個用「……猶……何況……」關聯的遞進關係的複句,可譯作:人們對於像蘭亭聚會這樣先前所喜歡的事頃刻之間變為陳跡,尚且感慨萬千,何況對於生命無論長短終難免一死這件事呢? 準確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會看出,作者這句話一是對從蘭亭聚會聯想到的現今人們「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和「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兩種態度的看法;二是以「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引出「死生」這個全文的議論中心。

這個遞進關係的複句,宛如乙個鏈環,不僅把第3段與第2段,且把第3段與第1段連成乙個鏈條,使全文意脈相連,成為一體。

6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蘭亭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通「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豈不痛哉!翻譯 :

人們彼此相處,一生很快就度過。有的人喜歡講自己的志趣抱負,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情懷,不受任何約束,放縱地生活。儘管人們的愛好千差萬別,或好靜,或好動,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這樣的體驗:

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間很自得,快樂而自足,竟不覺得衰老即將到來;待到對於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感到厭倦,心情隨著當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歡快的事頃刻之間變為陳跡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況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後一切都化為烏有。古人說:「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怎能不悲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