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題臨安邸的寫作背景
1樓:歡樂頌
北宋靖康元年(西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當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
作者寫在南宋皇都臨安的一家旅舍牆壁上,是一首古代的「牆頭詩」,疑原無題,此題為後人所加。
題臨安邸》是宋代詩人林公升創作的一首七絕。這首詩表現出作者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全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林公升,字雲友,號平山居士,南宋詩人,生平事蹟亦不詳。溫州橫陽親仁鄉蓀湖裡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與平陽林公升卿謀葬父序》)。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長詩文的詩人。
諷喻詩,是古代漢族文學題材之一。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反映國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體現出對社會、對政治、對人民的強烈正義感和責任感。代表作是新樂府《秦中吟》。
題臨安邸的詩意
2樓:笙聲暮楚
綿望不見頭,西湖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暖洋洋的春風吹得貴人如醉,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那汴州。《題臨安邸》是宋代詩人林公升創作的一首七絕。
全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題臨安邸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3樓:橘醬說娛樂
題臨安邸》這首詩運用了誇張和比喻手法。北宋靖康元年,金人攻陷北宋。但國家當權者只求苟且偏安,對內殘酷迫岳飛等愛國人士,對外投降。面對這一黑暗的現實,林公升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林公升在臨安的一家旅舍牆壁上寫的一首「牆頭詩」。此詩在首句描寫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詩人抓住臨安城重疊的青山特徵和鱗次櫛比的樓臺,表現出一種樂景。
次句寫,如今這大差鬥慎好河山,卻被金人侵佔。不僅暗示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之情,還強化了詩人銷派對當政者不思和腐敗的憤激之情。
全詩最後兩句緊承第二句,這龐大的歌舞使遊人陶醉其中,讓他們忘記國家的處境。「遊人」並不是指遊客,而是指那些只顧尋歡作樂的統治階級。虛敬其中,「燻」、「醉」兩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歌舞的龐大和遊人縱情聲色的精神狀態。
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統治者只顧苟且安生的憤怒之情。
題臨安邸的意思,《題臨安邸》的題目是什麼意思?
題臨安邸表達的意思應該就是詩人對統治者偏安一隅的諷刺和對山河破碎的悲痛 題臨安邸 是宋代詩人林升創作的一首七絕。全詩意思如下 青山無盡樓閣連綿望不見頭,西湖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暖洋洋的春風吹得貴人如醉,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那汴州。題臨安邸 是宋代詩人林升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
用自己的話改寫《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竹石快快
山 外 青 山 樓 外 樓,西 湖 歌 舞 幾 時 休 暖 風 薰 得 遊 人 醉 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 贈汪倫 題臨安邸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請選擇其中一首,通過想象,擴寫成一篇約300字的 贈汪倫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有一個穿著長袍,戴著秀才帽的人,站在一艘小船上正在觀賞眼前的一片美...
《題臨安邸》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什麼的深切憂慮?
題臨安邸 全詩如下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表達了詩人對統治階級的失望,以及芸芸眾生矇昧不察 麻木不仁。做了亡國奴還醉生夢死,不覺恥辱。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詩。此詩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疊 樓臺鱗次櫛比的特徵,第二句用反問語氣點出西湖邊輕歌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