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詩平仄弄明白後,對仗都有什麼考究?

2025-04-13 22:00:15 字數 1675 閱讀 1804

1樓:小李說汽車

簡易地說,"對偶"就是指歲喊古詩文寫作尤其是古詩文中的《律詩》和《絕句》寫作,及其對聯編寫的一種寫作技巧。這千百種方式是依照字讀音的平仄和字意的實虛寫作出相對性的句子。對偶的一般方式 是詞類相對性。

即:專有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動詞,修飾詞對形容詞,介詞對副詞。是對偶的一般標準。

律詩中的對偶有自己的標準:出句和對句平仄是彼此矛盾的;出句的字私對句的字在同一部位不可以反覆;對句與出句的主要實際意義不可以同樣。

古代人對偶,把中國漢字分成實字,虛字,談派助字三大類。大家入門寫律詩,雖沒必要那麼分,但還要留意詞性相對性。專有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動詞,數詞對數詞,詞語對疊詞等。

如:飲馬雨驚水,穿花露滴衣。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簡易說,假如上聯是221間斷,下聯也必定。如:月光/萬里/白,秋景/一天/青。

假如上聯是212間斷,下聯必按此停頓。如:開軒/邀/明月,下棋/趁/輕風。

對偶是為詩情畫意服務專案,假如上下聯不可以呼應,全線貫通,則成硬傷。如:一勞永逸延年樂,潤街回春功地面新。

這兩句話儘管從平仄,對偶,詞性層面都說得過去,但上下聯意不連,全是獨立存有,不可以詳細表述一下主題風格。句法要同樣,謂語對主語,賓語對謂語,賓語對賓語。二是詞性要相對性,也就是專有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動詞,介詞對副詞,介詞對代詞,即實詞與實詞相對性,文言虛詞與虛詞相對性。

三是不能用同乙個字相對。例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月圓月缺」這類對偶在詞、曲中是可以的,但在近體詩中卻不含雀賀能。

有一些對偶,是利用了多音字產生工對,叫做借對。例如「香山冬慧諸弟隔,南浦清江萬里橋」中的「白」對「清」,則是使用「清」的多音字「青」,而組成了色調對,那樣借對也屬工對。一聯當中對偶的前後幾句,一般內容不一樣相或反過來,假如幾句徹底同義詞或基本上同義詞,叫做「雙手合十」,是寫詩的忌諱。

但有時候左右句有構承關聯,講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攬上句而成,幾句具體為一句,這稱之為流水對。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尾聯下句敘述的是緊接著上句的行程安排,便是一流水對。「即從巴峽穿巫峽,便至武漢向洛陽市。

2樓:沒結婚呢

對仗也稱對偶,要求兩兩成偶茄返鏈成顫孫偶的兩個句子中,除了平仄對仗之外,意思和用詞也要對照,也就是上一句詩和下一句詩中所指的世前物體或者事物都要具有相對的意思,不能夠風馬牛不相及。

3樓:曉丹學姐

這就是一種對聯的格律,而且也就是一種嚴格的對如猜偶情況,並且像是按照古代儀仗隊的排列一樣,必須要兩兩相對,這渣兄型樣才可以進行更好的對仗塵叢。

五律的對仗要求是什麼?

4樓:琳珞塵泥

1每句末字是平聲即需要押韻。

2第。二、四、五字的平仄不能改變。

3第一字的平仄規則,不能犯孤平。

4第三字的平仄規則,不能有三平調。

注意:1·律詩每兩句合成一聯。

第1,2句合稱第一聯(首聯),第3,4句合稱第二聯(頷聯),第5,6合稱第三聯(頸聯),第7,8句合稱第四聯(尾聯)。

2· 除首聯和尾聯外的其它各聯都必須使用對仗。

所謂對仗就是把字數相等、意思相對或相反、結構相同或相近的兩個句子放在一起,使兩個句子形式上互相映襯,內容上互相補充。通俗地說是兩個句子相同位置的字詞的詞性相同,即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嚴格些說是詞類相同或相近。

關於五言律詩的平仄格式,誰知到五言律詩的平仄規律

郭和白都是入聲字,屬仄!古音分平 上 去 入聲!除平聲外,其它都屬仄!不說自己寫格律詩,單從讀詩的角度看,這些還是弄懂的好!否則誤會就出來了。搜尋 平水韻 或 詞林正韻 瞭解一下,不難的!另外,我不覺得你死板,寫律詩或絕句就必究格式,否則不能以律詩或絕句自居!當然也有可以不究格式的,如古風或單稱為詩...

自擬原創絕句或律詩要求註明押韻,平仄及對仗

抬頭,於秋陽中仰望天空,一朵悄然而過的流雲,遮住暖暖的光線,遠處,山,水,雲,樹彷彿重疊在視線中,天高,雲淡,伴著我一顆純淨無塵的秋心。律詩絕句平仄押韻 5 一 絕句 首先,按照詩歌格律,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律絕是律詩興起以後才出現的,而古絕遠在律詩出現以前已有 南朝陳代的徐陵主編 玉臺新詠 中有 ...

弄不明白的問題,一個弄不明白的問題

這種玻璃叫熱copy反射玻璃,也叫鍍膜玻璃。是用一定的技術在玻璃表面鍍上或形成一層極薄的金屬或金屬氧化物膜。這種玻璃對可見光 包括陽光 具有較高的反射比和較低的透射比,所以不但可以較好地隔絕太陽輻射能,還具有了鏡面效應和單向透視性,在迎光面像鏡子,在背光面可以透視,白天外面看不到裡面,裡面能看到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