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時黃氏的人是否屬於皇族

2025-04-12 15:05:18 字數 1590 閱讀 5675

1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楚國皇族只有「屈、景、昭皆楚之族叢巖。」黃姓起猛茄於黃國,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滲知御名為氏。和楚國無關係。

2樓:匿名使用者

黃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因幫助禹治水有功,又因"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支。其中的黃氏,大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

春秋時期,南方的楚國稱霸,只凱螞吵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西元前648年,楚成王責備黃國不向楚國進貢,黃國國君錯誤地分析形勢,既不理會楚國的責問,又不進行任何防備,結果於當年夏天被楚國滅掉。黃國(夏朝西元前2148年—春秋末年西元前648年)據《史記》與《黃國故城志》所載黃國建國創始人為贏姓伯益長子大廉,建於西元前2148年春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故城古隆鄉。

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姓氏,就是黃氏。無論是黃姓出自伯益,還是陸終,總起來說是帝顓頊的後代,屬於以國為氏之類。 關於黃姓盯侍的起源,還有一種說法是出身於少昊之後。

這一支黃人,是顓頊時從河南黃水西遷到山西汾水下游的,所建的黃國,於春秋早期為晉國所滅,這也是黃氏姓源之一。 在歷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黃氏有一些人融入壯、瑤、侗、水、布依等少數民族。亡國後的黃氏遺民,有的逃至今河南中部,大批被遷到今湖北境內,有的在楚國做了官。

據說今黃岡、黃陂物歷、黃梅等地,都是因為黃人遷來而得名的。 漢代以後,黃氏因任官等原因分別向大江南北遷徙,南至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北至河南固始、南陽。江夏黃元方字彥豐又名黃允入居福建,始於晉代。

宋元之際,黃氏稱盛於閩粵,至明末清初,開始移居到臺灣,後又有不少人移至海外。 黃姓為當今中國8大姓。另外,黃姓在臺灣人中更為常見,與鄭姓共同享有"黃鄭排滿街"之美譽。

3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皇室的姓氏有很多。

黃姓是不是皇族

4樓:公子思無邪

不是。<>

黃姓,遠古稱黃氏,中華姓氏之一,是行伏乙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按照司馬遷的《史記 秦本紀 》記載,黃氏,為嬴姓十四氏之一,是遠古時期伯益的後裔,伯益長子大廉為黃夷首領,在夏朝建立古黃國,商朝以國為氏。 [1] 《竹書紀年》載:

夏)後相即位,二年,徵黃夷。」商朝甲骨文卜辭中有「伐於黃尹二羌」的記載,甲骨文(前6213、乙4642)記載,祭祀時「帝黃奭三羊慶李」和「貞用於黃奭佑三牛」,講述了商人祭祀,是黃尹、黃奭最早的記載。 [2]

黃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至2006年,黃姓人口約有2700萬,約佔全國人口的;按人口算,黃姓排名從第8位公升譽帶遲為第7位。

黃歇是楚國王族還是黃國後代

5樓:網友

黃國滅亡之後,楚國遷其公室到楚國腹地,黃歇只是只是在楚國做官的黃國移民,起初都是小官,想想就知道,要不然放著好好的公子不做,跑去做什麼人質啊?!另外,楚國王族中也沒有姓黃的,此事已有定論。當然,現在可能還有一些專家出來反駁,因為有一些文字記載說他是楚國公族嘛,也能夠拿出一些證據,不過都難有說服力,且歷來不被正史採用,例如史記!

6樓:網友

江夏黃氏族譜裡有江夏黃歇春申君,我們以黃峭山公為第一代,峭山公是黃歇的第25代

楚國國君姓羋還是姓熊,楚國的王族是熊氏還是羋氏

楚國祖先族姓羋,熊氏。在上古,姓和氏是兩個意思,在讀先秦古書時,我們必須分辨清楚。現在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8643732先說 姓 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族號,是氏族的標記,它標誌著一個人由哪個氏族生出。說文解宇 說 姓,人所生也。我們看姓字從 ...

和氏壁為什麼是楚國人發現的?最後又成了趙國的呢?

所有權轉移樓主不懂嗎?和氏璧是怎麼到趙國去的啊 趙王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去了秦國,藺相如便用了一計,託人將和氏璧帶回趙國。經過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技藝精湛的工匠。他的名字叫邊和。一天,他在景山得到一塊未切割的玉,邊想把它獻給厲王,希望得到獎賞。不料,李王讓雕玉人辨認,那人說這是 石頭 李王覺得被騙了...

《和氏獻璧》中和氏是怎樣的人,和氏獻璧古文中和氏是一個怎樣的人

是一個堅韌不拔,有毅力,信念堅定,不懈追求自己夢想的人。和氏指卞和,春秋時楚國人.和氏璧的發現者。相傳他在荊山得一璞玉,兩次獻給楚王,都被認為是石頭,以欺君之罪被砍去雙腳。楚文王即位後,他懷抱璞玉坐在荊山下痛哭。文王令工匠剖雕璞玉,果是寶玉,遂稱此玉為 和氏之璧 此璧後傳入趙,再轉於秦。因獻玉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