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燙傷是怎樣造成的?低溫燙傷是如何造成的呢?

2025-04-08 23:50:24 字數 1339 閱讀 4033

1樓:我們一起進步吧

普通燒燙傷通常是在高溫氣體、火焰、開水等接觸下造成的創傷。這種創傷顯而易見,也容易讓人察覺和躲避。而低溫燙傷是悄無聲息的,類似「溫水煮青蛙」,是指50℃左右的溫度在人體區域性作用時間過長,使熱力慢慢滲透進皮下軟組織而引起的燙傷。

實際上,溫度只要達到44℃持續6小時,就可以造成**的損傷。

對溫度不敏感的人群,格外容易發生低溫燙傷,在使用取暖裝置時,更要提高警惕。比如老年人末仿液餘梢神經敏感度下降;糖尿病及中風後備滾遺症患者肢端感覺不夠靈敏;嬰幼兒神經發育不完全,表達能力差;在室外凍到手腳麻木,到室內立刻拿熱源取暖的人;大量飲酒的人等,不易察覺此類燙傷。低溫燙傷後一定要及早就醫,避免延誤**,造成進一步的**潰瘍、感染,導致長期創面癒合障礙等不良後果。

冬天取暖如果一定要用電熱毯,也不要在睡著後使用;使用熱水袋或暖寶寶時,外面要裹上毛巾或隔著衣服敷貼。現在比較埋世流行的發熱鞋墊、暖宮貼、艾灸貼與暖寶寶是同樣的原理,使用時要避免與**直接接觸。

低溫燙傷是如何造成的呢?

2樓:永惜靈

日常生活中大家所理解的燙傷,通常因高溫液體、蒸汽、明火等高溫損傷引起,屬於高溫燙傷。

而低溫燙傷一般指長時間接觸低熱(範圍在42~70℃)熱源導致的**損傷。

病情的嚴重程度跟熱源的溫度、作用時間、燙傷的面積等有關係,溫度越高、接觸時間越長、燙傷的面積越大,病情就越嚴重。

低溫燙傷有什麼表現?

膚色改變:熱源的溫度不高、接觸時間不長時,接觸熱源的**表現為發紅,形成一過性網狀紅色斑塊樣的改變,稱「火激性紅斑」。

水皰:熱源的溫度較高或者接觸時間比較長時,**上會出現圓形或者橢圓形的水皰,大小不等;水皰周圍的**顏色發白或發紅。

疼痛:大多數情況燙傷的**及水皰周圍有明顯的疼痛感覺,一般表現為燒灼一樣的疼痛感,也可能出現灶頃感覺減退甚至沒有感覺。

低溫燙隱罩陸傷與高溫燙傷的表現有所不同,輕度燙傷二者都表現為區域性的**潮悶碼紅、腫脹,但高溫燙傷的損傷一般較為直觀,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出燒傷程度,區域性的損傷常伴有組織的缺如。而低溫燙傷的表現較為複雜,不存在組織的缺如,組織損傷由外逐漸透入到皮下組織,肉眼可見表皮損傷,在區域性清創處理去除損傷壞死的表皮組織後,才見皮下的深度損傷壞死。

低溫燙傷如何處理?

輕度的低溫燙傷一般只損及表皮角質層,表現為區域性**潮紅、腫脹、疼痛,此時最簡單直接的處理方法就是冷療:用流水沖洗或者冷毛巾溼敷至疼痛減輕、潮紅退去為止。

一旦發現表皮出現水泡或者破潰甚至變黑,就證明組織損傷已經超過表皮角質層。

由於低溫燙傷的損傷特點,很難界定損傷的深度,因此對於沒有醫學常識的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迅速前往正規醫院就診,切忌自行挑破水泡,或者輕信塗牙膏、醬油等「偏方」,造成傷口感染。

低溫燙傷是真的嗎?怎麼避免?

低溫燙傷的過程猶如溫水煮青蛙,燙傷發生時不易及時察覺,想要避免低溫燙傷關鍵在於提前預防。高危人群使用取暖物品時,無論自我還是家人都需格外注,首先控制好溫度,因為溫度越高造成燙傷所需的時間越短。一方面可直接調低取暖物品的溫度 如電熱毯調成低熱檔等 另一方面取暖物品不要直接接觸 如熱水袋裹一層毛巾等,其...

國家標準低溫衝擊試驗是怎麼做到低溫的

目前最常見的是通過壓縮機制冷的方式實現低溫。通過壓縮機工作中不斷輸出的冷量,達到製冷的目的。什麼是低溫衝擊試驗 10 夏比衝擊試驗的原理 夏比衝擊試驗是將具有規定形狀 尺寸和缺口型別的試樣,放在衝擊試驗機的試樣支座上,使之處於簡支樑狀態。然後用規定高度的擺錘對試樣進行一次性打擊,實質上就是通過能量轉...

風是從高溫地區吹向低溫地區,還是從低溫地區吹向高溫地區

低溫地區吹向高溫地區,低溫地區空氣冷而重,且密度較大,形成冷高壓,高溫地區空氣熱且密度小,形成熱低壓,風自然從高壓吹向低壓。不一定。但是總是高氣壓吹向低氣壓區。高溫地區不一定低壓,因為氣壓除了熱力作用形成的高壓還有動力作用形成的高壓,如副熱帶高壓。風總是從高溫處吹向低溫處嗎 我知道!1 正確說法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