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錐蟲病簡介,非洲錐蟲病的臨床表現

2025-04-08 08:30:26 字數 1904 閱讀 4469

非洲錐蟲病的臨床表現

1樓:k莫離

兩種錐蟲侵入人體以後的基本過程包括:錐蟲在區域性增殖所引起的區域性初發性反應期和在體內散播的血淋巴期,以及侵入中樞神經系統的腦膜炎期。

1.初發反應期。

患者被舌蠅叮咬後約1周,區域性**腫脹,中心出現一紅點,此即錐蟲下疳。「下疳」部位皮下組織可見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細胞、巨噬細胞浸潤。有時可見錐蟲。

區域性**病變為自限性,約持續3周後即可消退。

2.血淋巴期。

錐蟲進入血液和組織間淋巴液後,可長期存在於血液和淋巴系統,引起廣泛淋巴結腫大,其中的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巨噬細胞增生,感染後5~12天,出現錐蟲血癥。由於蟲體表面抗原間隔一段時間便發生變異,致使原來產生的特異性抗體失去效應,從而導致血內錐蟲數出現交替上公升與下降現象。其間隔時間為2~10天。

蟲血癥高峰可持續2~3天,伴有發熱、頭痛、關節痛、肢體痛等症狀。發熱持續數日,自行消退。隔幾日後體溫可再次公升高。

此期可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尤以頸後、頜下、腹股溝等處明顯。頸後三角部淋巴結腫大(winterbottom氏徵)為甘比亞錐蟲病的特徵。其他體徵有深部感覺過敏(kerandel氏徵)等。

此外,心肌炎、心外膜炎及心包積液等也可發生。腦膜炎,腦皮質充血和水腫,神經元變性,膠質細胞增生。主要臨床症狀為個性改變、呈無慾狀態。

出現異常反射,如深部感覺過敏、共濟失調、震顫、痙攣、嗜睡昏睡等。

兩種錐蟲所致病程不盡相同,甘比亞錐蟲呈慢性過程,病程可持續數月至數年,其間可有多次發熱,但症狀較輕。有時並無急性症狀,但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羅德西亞錐蟲病呈急性過程,病程為3~9個月。患者多表現顯著消瘦、高熱和衰竭。

有些病人在中樞神經系統未受侵犯以前,即已死亡。

非洲錐蟲病的**

2樓:遊安靜

非洲錐蟲病病原體為布氏錐蟲。其中布氏甘比亞錐蟲引起甘比亞錐蟲病,布氏羅得西亞錐蟲引起羅得西亞錐蟲病。甘比亞錐蟲病的傳染源主要為患者,因多為慢性,並有無症狀帶蟲者,一些家畜如牛、豬和野生動物如羚羊也可為貯存宿主。

羅得西亞錐蟲病的主要貯存宿主為家畜和非洲羚羊、獅、獵狗、猴等野生動物,患者也可為傳染源。

非洲錐蟲病的診斷

3樓:手機使用者

凡從非洲流行區來的人發現錐蟲性「下疳」、不規則發熱、劇烈頭痛、嗜睡、昏睡、淋巴結腫大、心動過速者均有助於診斷。確診有賴於病原體的發現。

非洲錐蟲病的**

4樓:手機使用者

**藥物:蘇拉明對本病早期療效良好。其他藥物有噴他脒、美拉胂醇(麥拉硫砷醇)等。對已累及中樞神經系統的病例,須採用有機砷劑進行**。

非洲錐蟲病的鑑別診斷

5樓:喵化忍

錐蟲性「下疳」應與其他昆蟲叮咬、蜂窩織炎或焦痴作鑑別。淋巴血液期應與瘧疾、傷寒、迴歸熱、病毒性出血熱等發熱疾病相鑑別。晚期應與腦性瘧疾、病毒性腦炎、細菌性腦膜炎的急性期、結核性腦膜炎、神經梅毒和腦脊液中以單核細胞增加為主的各種腦膜炎或腦膜腦炎相鑑別。

應注意本病偶有梅毒血清試驗陽性者。

非洲錐蟲病的檢查

6樓:孤獨患者丶篾

1.病原檢查。

可採用塗片檢查法,取患者血液塗片染色鏡檢。當血中蟲數多時,錐鞭毛體以細長型為主,血中蟲數因宿主免疫反應減少時,則以粗短型居多。也可取淋巴液、腦脊液、骨髓穿刺液、淋巴結穿刺物等作塗片檢查。

2.血清學診斷方法。

常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間接螢光抗體試驗和間接血凝試驗等方法。

3.分子生物學方法。

近年來將pcr及dna探針技術應用於錐蟲病診斷、特異性、敏感性均較高。此外,動物接種也是一種有用的檢查方法。

癆蟲是什麼蟲,這種是病還是蟲

癆蟲就是結核菌 癆蟲 不是蟲。殺癆蟲祛瘀血 癆蟲乃瘀血風木所化者。癆蟲病 病名。即癆病 肺蟲病。為癆瘵病證之類。見 石室秘錄 卷一。血證論 卷五 面色乍赤乍白,乍青乍黃,唇口生瘡,聲嗄咽癢,煩夢不寧,遺精白濁,發焦舌燥,寒熱盜汗,口出穢攔或手氣,不知香味,喜見人過,常懷忿怒,夢見亡先,驚悸咳逆 或腹...

非洲黃花梨會生蟲嗎!買套雞翅木傢俱會生蟲!他媽的還說這很正常!害的我要換

兄弟,非洲花梨應該不容易長蟲,因為非洲花梨有酸臭味,樹木本身為了防止病蟲殘害自然生成的味道完全可以祛除害蟲和蜜蜂。建議購買非洲花梨,現在新國標稱為 刺蝟紫檀,如果能買到甘比亞非洲花梨,那就更好。現在非洲花梨門檻比較低,合理,建議購買。唯一缺陷就是有一股酸臭味,建議最好是上漆或者燙蠟。那樣子能更好保護...

大黃蟅蟲丸能治什麼病,大黃蟅蟲丸的功能與主治

涼血清熱,起破積聚,推陳致新 蟅蟲鹹寒人血,攻下積血,有破癖血 消腫塊 通經脈之功,合大黃通達三焦以逐幹血,共為君藥。桃仁 乾漆 水蛭 蟒蟲 蠐螬活血通絡,消散積聚,攻逐瘀血 黃芩配大黃,清上瀉下,共逐瘀熱 桃仁配杏仁降肺氣,開大腸,與活血攻下藥相配有利於祛瘀血 而地黃 甘草 芍藥滋陰補腎,養血濡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