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消費主義和新窮人,《工作 消費主義和新窮人》之二

2025-04-07 03:30:31 字數 3347 閱讀 7767

1樓:瀕危物種

書本內容;從工作倫理到消費主義社會,再到新窮人的定義。通篇讀完,打破了我的某些認知阻礙,得以將以前所瞭解的各學科知識有乙個點到點上午聯結。結合當前的環境,自身有較深的理解。

文中所用的專業術語不多,所幸之前也讀過一些學科的科普類讀物,閱讀起來並不吃力,偶爾有不明白的查查百科也就瞭然了。本書從工作倫理講起,這是乙個未知的名詞,要花一番心思瞭解,後面的講述都是基於此發展的。其實說白了就是工業化程序的產物,從倫理道德層次去規範人們的行為,進行正常的工廠勞作。

伺候是消費主義社會的形成,因為工廠生產的產品需要被消費,從而實現貨幣的增殖,然後進行下一次生產。而每乙個生產者同時也是乙個消費者,這樣工廠才有存在的可能。乙個人如果喪失生產能力,同時也意味著喪失消費能力,會被社會拋棄,不被認可。

窮人的定義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當前社會的選擇而定義。就像我們討論封建社會時,很難拋棄經濟概念,按照經濟學對現象歸類。但當時的人們並非這樣。

在消費社會里,人們總是在選擇與推翻選擇之間遊離,而喪失選擇能力的人,即為窮人。 窮人古往今來從不缺少,一直都是個問題。從最開始的宗教文化宣揚受苦是對原罪的懺悔,到福利國家的出現為窮人提供幫助,幫著窮人重新回到勞動崗位,再到過剩勞動力向地區遷徙尋求工作。

當我們越來越多的聽到地球已經滿負荷,人口越來越多的話時說明經濟全球化已經完成,人們不可能通過遷徙來獲取工作了。有史以來第一次,過剩的人口成了徹底的麻煩,他們沒有任何價值,所有工作崗位已被填滿。暫時喪失工作的人和長久喪失工作的人之間的界限在一點點模糊。

而這些人正是在當下環境中的新窮人。

2樓:清寧時光

最近下了這本書的mobi電子版,然後有空的時候,一直在讀。

我覺得這本書,很好的解釋了現代很多變化的根本性原因。

其中之一,就是資本全球化與資本金融化以後,所導致的產業轉移以及勞動力過剩問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也就是說,時刻面臨著工作不穩定與失業問題。根據本書所介紹的趨勢而言,在未來,這樣的情況只會更加嚴峻。

在北歐福利國家,因為資本不希望承擔過高的賦稅和勞動力成本,因此將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僱傭更加便宜的勞動力。因此很多北歐國家目前看著福利,很多都是不可持續性的。

而科技的發展以及產業金融化促進生產力的提公升,會促使資本家僱傭更多的機器,更少的人,這樣才能壓榨出更多剩世物餘價值(此處剩餘價值更重要的是針對同行未完成生產力提公升的工人),然後市場競爭和資本的逐利性導致這件事情繼續加進。

就像是前幾年的一本歷畢書《無用階級》所指出的那樣,未來會出現一批人,他們無法從事生產,同時因為沒有工作而收入微薄,也不是合格的消費者,因此而被排除於現代消費社會之外,成為既不能生產,也不能消費的無用階級。

看看美國的現狀就可以知道了,資本的全球化以及金融化,所導致的情況,第二產業佔比迅速降低,企業宜居海外,僱傭哪些地方更加便宜的勞動力,而美國本土則大量失業,很多人不得不依靠救濟生存,導致社會矛盾越演越烈。與此相反,美國的金融業則蓬勃發展,**泡沫越吹越大,而金融的高薪工作可吸納的人是如此之少,以至於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這本書我還沒有讀完,就目前的閱讀體驗來講,肢返芹絕對是一本認識世界,看清楚局勢的好書,非常推薦閱讀。

《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之二

3樓:張三**

1、睿智的絕大逗人達成共識仿滲:勞動者(無論當下的還是未來的)沒有管理好自己生活的能力。他們像那些愚蠢、任性的孩子一樣,不能約束自己,無法明辨是非,更不用說認識到什麼更符合自己的「長遠利益」。

他們只是有待加工、塑造的「人類原材料」,至少在肉眼可見的未來,他們註定只能被動地接受社會的變遷,他們只能成為當下如火如荼的理性變革的物件,而非主體。 工作倫理是意義深遠的道德教育議程中的關鍵專案之一,它為思並賣想者和行動者設定的任務,構成了後來現代化的擁躉所謂的「文明化程序」之核心。

2、在馬克思主義影響下,反對資本主義的政治口號是「不勞動者,不得食」,關於未來無產階級社會的願景也是完全基於工廠的模樣構建的。在經典的現代工業社會時代,工作同時是個人生活、社會秩序和社會生存能力(系統化再生產)的樞紐。

3、先來看個人生活。工作為人們提供了生活所需,工作型別決定了他們在生活中、在「社會」中的合理地位。 工作是決定社會地位和自我評價的主要因素 :

除了那些由於世襲或暴富,可以自給自足悠然生活的人以外,「你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通常指向人們所在的公司以及該公司的能力。在乙個擅長分類且喜歡分類的社會里,工作型別是一種關鍵的、決定性的分類,是所有其他社會生活的錨點。它將人們分類,讓他們找到自己的位置,尊重自己的上級,讓下級服從自己。

工作型別也定義了人們應該匹配的生活標準,定義了他們應當與誰為伍,應當與誰劃清界限。職業生涯標記了人生的旅程,是回溯人生成敗最重要的記錄,是自信與彷徨、自滿與自責、驕傲與恥辱的主要源頭。

4、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從工匠變成工人時失去的人的尊嚴,只有通過贏得更多盈餘才能恢復。這種變遷中,努力工作能使人們道德昇華的呼聲日益衰弱。現在,衡量人們聲望和社會地位的是工資的差別,而不是勤於工作的道德或惰於工作的罪惡。

5、它在現代生產者的思想和行動中灌輸的與其說是「資本主義精神」,不如說是 以經濟水平評判人的價值和尊嚴的傾向。這也把人的動機和對自由的渴望牢牢地、不可逆地轉向消費領域 。這些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現代社會後續的發展——從生產者社會轉向消費者社會。

工作,從生活和道德的裹挾到利益的驅使,再到消費主義的大肆盛行,工作從來都不僅僅是工作,還是一種社會地位和我是誰的豐富內涵,工作也僅僅是工作,換的收入維持生活。至於其他,都烙上了時代的花邊烙印罷了~

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第二章b)

4樓:天然槑

工作在誕生之後,很少有人能夠單純在工作中獲取快樂;農業時代,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才得溫飽;檔鍵衡工業時代,也就是生產者的社會中,資本主義的逐利性會壓榨每乙份勞動力。

但是總會有相應的意義安慰著受傷的靈魂,也就是工作倫理,例如新教的清教徒精神,工作是為了榮耀上帝,例如佛教思維的稻盛和夫的活法幹法,工作就是修行;然後在消費者時代,工作的崇高意義不再是工作倫理上的救贖,而是追求他人對自己工作價值的認可與喜悅。貌似迴歸到吳軍博士說的影響力也是幸福感行做的**。

倫理學賦予履行責任以最高的價值,而美學則把崇高的體驗放在首位。

工作,現在不可避免地受到美學的深刻影響。如前所述,工作失去了它的特權地位,不再是自我構建和身份構建的軸心,也不再是道德關注的焦點,不再是道德改善、懺悔和救贖的必由之路。與生活中的其他活動一樣,工作現在首先受到美學的審視。

工作的價值取決於產生愉悅體驗的能力,不能使人獲得「內在滿足」的工作沒有價值。

所以在消費者的時代,在人亮察人去親近消費者的時候,受眾者不同,工作的身份就完全不。這將是乙個工作身份由自我定義的時代。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從事自己喜歡,有使命感的工作。不同的工作,其美學內涵不同,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那些大眾所公認美的事業身份。可以看得出,新的時代,對於人的適應性,差異性,以及獲取公眾認可的展現都會是乙個全新的挑戰。

本人要去太倉工作!不知道那邊消費水平高不高,工資待遇如何

個人認為還行吧.至於消費水平嘛肯定是不能和老家相提並論的.最重要的是要看個人消費習慣.大手大腳的不管到哪消費都不會少.月工資在4000 月左右.我07年來的太倉 小東西不便復宜,大件不貴,制很多新太倉 人的評價。太倉bai是全國排名前十的 du縣級市,zhi生活水平比較高,日常的柴米油鹽dao挺貴,...

準備去煙臺工作,請問下煙臺的消費水平怎麼樣

煙臺是個典型的消費高 收入低的城市!一個小城市房價已經趕超二線城市了!物價跟青島持平!高於其他城市!普通的工薪階層也就是1500左右!還得每天加班加點!公司職員在1200左右!2000以上不是沒有 但都是好公司 沒有關係你是進不去的!做業務可以賺得多一點 但是那要看你的個人能力!所以作為一個沒有一技...

和不同國家的人工作 的好處和困難

第。一 瞭解不同國家的禮節和習俗,可以擴大我們的視野,增加見識,豐富我們的文化生活。第二,通過了解禮節和習俗在瞭解一個民族,一個宗教,從而能夠更好的與他們相處,避免發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第三,通過了解別人的禮節和習俗,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一些有利於我們自己的東西,豐富我們自己的文化。望。薪水高點 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