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中,劉秀是怎樣以幾千人擊敗百萬敵軍的呢?

2025-04-04 04:50:29 字數 1352 閱讀 7603

1樓:小九七

劉秀率領的軍隊物鍵茄個王莽作戰時有隕石撞擊在了王莽軍隊中罩察,後來就有謠言說那個隕亮纖石是劉秀召喚來的,劉秀也沒有反對,並且散佈謠言他們的大軍馬上就來了,王莽的軍隊人心渙散,結果就被打敗了。

2樓:帳號已登出

這件事本來就是記載不真實,根本的兩軍對壘,兵力數量都沒差那麼多,只不過是歷史書誇張記載。

3樓:惠華小知識

劉秀把這幾千人分成幾個敢死隊,然後運用自己的計謀。才將數百萬敵軍打敗。

昆陽之戰的過程劉秀是怎麼擊潰百萬大軍的

4樓:戰爭觀察觀察

<>《昆陽之戰的過程劉秀是怎麼擊潰百萬大軍的。

昆陽之戰,號稱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典範戰例。昆陽之戰確實是影響中國歷史程序的一件大事,但以「弱」勝「強」的真相,卻是令人匪夷所思。

為鎮壓民變主力,當時王莽派司空王邑、司徒王尋為帥,傾其天下精腔跡春銳,合兵43萬,號稱百萬,以排山倒海之勢,壓向小城昆陽。城中困守的漢軍,兵力不過數千,劉秀還被迫出城求援。而留守的頭目王鳳等人更是主動向莽軍乞降,在遭到拒絕後,個個惶惶不可終日。

戰前態勢,總兵力50比1,乙個是志在必得,乙個是驚弓之鳥,似乎不戰而高下立判。

大戰之時,劉秀從城外帶來的兵力不過區區3000人,城中則是一幫縮頭烏龜。這樣,作戰雙方的態勢是:總兵力100比1,一方是以逸待勞,一方是驚疑不定,似乎不戰而成敗立知。

但歷史的編劇能力出乎所有人的想象。或許是優越感太強烈了,或許是對漢軍的過度仇恨化為了蔑視,王邑、王尋這兩位三公級的人物,竟然選擇了幾乎就是江湖上單挑的做法:

在發現劉秀的部隊後,兩人僅僅是帶了萬把人出來——巡視。以新莽特有的一貫派頭,估計這也就是個大型儀仗隊的架勢,簡單說,二王所帶的,並非正式的作戰部隊。

兵法雲「受降如臨敵」——接受投降都要象兩軍對陣如臨大敵一樣,而這兩位將軍卻臨敵如逛街,在戰場上帶一群圍觀者出來看熱鬧,其結果可想而知。

而沒有最要命還有更要命的是,他們還下了道死命令:「敕諸營皆按部毋得動」——其餘將士只許看、不許動。因此在整個戰役(如果這也能稱之為戰役的話)過程中,新莽的百萬大軍既不敢、也無法出擊——因為將軍有令、因為根本就沒有做好戰鬥準備!

結果就是那百萬大軍,眼睜睜地看著州野自己的主帥被斬殺,然後「哄」地一聲作鳥獸散。史載「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伏屍百餘里」,再加上天公作美,突然之間狂風暴雨、驚雷震天、飛沙走石、江河暴漲。

結果就是那百萬大軍,奔逃一停、踩死一停、淹死一停、殺死一停——總之伍耐是徹底消停了!

昆陽之戰,是由不明真相的兩個人發動的:他們都看不到敵人的強大和己方的弱小,他們都在打一場別無選擇的戰爭,他們都輸不起。

最終,走投無路的戰勝了勢在必得的。是之謂「以弱勝強」。

劉秀是怎樣用和平手段從功臣手中奪回權力的?

劉秀罷黜所有功臣的軍權為什麼還能安然無恙?難道沒人反對嗎?主要是因為大家都贊成劉秀當這個皇帝,是因為他的能力本身就很強。沒人敢反對。如果他們敢反對的話,劉秀肯定會殺了自己的。主要是當時他的權利是非常強的,如果有人反對的話,很有可能會給自己招來災禍。史上最智慧的一次奪權,劉秀罷黜所有功臣派的軍權何以安...

赤壁之戰的故事是怎樣的,赤壁之戰的故事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作玄武池訓練水兵,並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採取措施,隨即於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 約今湖北 湖南 欲一統南北,堅定了孫權抗曹決心。孫權不顧主降派張昭等反對,命周瑜為大都督,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3萬精銳水兵,與劉備合軍共約5萬,溯江水而上,進駐夏口。曹操乘勝取江...

長平之戰中,如果是廉頗對白起會是怎樣的結果

首先,對於長平之戰這種拼上兩國國運的戰爭,起主要作用的不再是主將的指揮才能,而是兩國可調動的資源比拼。在這一點上,即便將白起和趙括對調,也難以改變長平之戰的結果。由此,在筆者看來,就算是廉頗來繼續指揮,而不是趙括來速戰速決,也不能改變趙國戰敗的結果。那麼,什麼才是長平之戰的決定因素呢?二其次,在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