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介之桃
三疊紀時期,即距今兩億三千萬年前,第一批爬行古生物---即恐龍開始稱霸聯合泛古大陸。
曾經的三疊紀蕨類植物林。
不可否認的是,恐龍能在三疊紀晚期崛起,並最終稱霸地球陸地,其實也是有一定的飢皮尺機遇。 如果不是二疊紀大滅絕,造成當時的陸地霸主,似鱷祖龍曾經的老對手的覆滅,那麼,恐龍絕對不會在三疊紀晚期興起,並最終取代似鱷祖龍的霸主地位。 時代和棲息地都在變化,即便曾經的霸主似鱷祖龍在面對大自然的災難,也無法倖免於難。
這裡說明一下,恐龍誕生於三疊紀晚期,也就是距今約為兩億三千萬年前。 二疊紀大滅絕主要的起因,以及恐龍誕生於三疊紀晚期,兩個不同的時間段,其實是有一定的劃分。
過去的恐龍祖先,小型的鳥臀母。
恐龍的興起,和二疊紀大滅絕,似鱷祖龍種群的消亡,正是由第三次古生代大滅絕所引起的。 據古生物學家調查發現,以及恐龍科學研究學說,在恐龍出現在地球之前,二疊紀時期,地球陸地上名副其實的霸主,是似鱷祖龍種群。 它的體型要比曾經的恐龍祖先大很多倍,而且依靠強悍的體型,還會捕殺恐龍的祖先。
那時恐龍的祖先還是一種由水生演變成的半水陸生的兩棲類爬行生物,在進化的道路上,恐龍的祖先,曾經跟似鱷祖龍的種群,生活在同一片聯握稿合泛古大陸上。 由於起初的恐龍祖先體型要比似鱷祖龍小很多,爛高因此,恐龍的祖先,會被似鱷祖龍經常捕殺。
2樓:網友
這麼看起來還是很壯觀的,奔跑起來兩隻尖尖的犄角,殺傷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恐龍時代距今多少年
3樓:居家能手小晴
截至2021年,恐龍時代。
距今已經億年-6500萬年了。中生代。
在地質學上分為3個紀:三疊紀、侏羅紀。
白堊紀。恐龍時代是地球上爬蟲類統治地球最鼎盛的時期,其中的代表動物是恐龍。出現於三疊紀,鼎盛於侏羅紀、白堊紀中期,滅絕於65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
由於當時地球上最繁盛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種就是恐龍,統治地球時間達到約億年之久,故中生代也被稱為恐龍時代。恐龍種類多,體型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公尺,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釐公尺。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兇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三疊紀恐龍有哪些
4樓:我是九筒娛
三疊紀恐龍有:板龍、板龍、虛形龍、黑瑞龍、里約龍、黑丘龍、欽迪龍、槽齒龍、優肢龍、始盜龍、南十字龍等。
三疊紀是億至億年前的乙個地質時代,這一時期的原始恐龍有:腔骨龍、理理恩龍、板龍、埃弗拉士龍、槽齒龍、里奧哈龍、鼠龍。這一時期的原始恐龍依靠速度、機智和溫血新陳代謝機制等因素的緊密結合而得以生存。
1、板龍,是三疊紀的古老恐龍,生存於億年-2億年前,它是出現在地球上的第一種巨型恐龍。
2、虛形龍,又名腔骨龍,骨骼中空,是北美洲的小型、肉食性、雙足恐龍,也是已知最早的恐龍之一。
3、黑瑞龍,一般指埃雷拉龍。埃雷拉龍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蜥形綱,爬行動物綱,雙孔亞綱,蜥臀目,獸腳亞目速度相當快的兩足肉食性恐龍,大約生活清櫻在億年以乎正慎前,是最古老的恐龍之一。
4、里約龍,是以四肢行走的草食性恐龍,其名字的歲敬意思是「里約蜥蜴」。里約龍具有粗大的四肢和龐大的身體,長度和一輛公共汽車差不多。
5、黑丘龍,是生存於三疊紀晚期南非的一種草食性恐龍。黑丘龍是一種巨大的原蜥腳類恐龍,身長可達10-12公尺,黑丘龍的頭很小,四肢粗壯,尾長。
三疊紀恐龍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5樓:百事通小王哦
早期恐龍體積較小,比較有名的是始盜龍。始盜龍生存於億年前至億年前。生活在南美洲, 體型較小, 長約一公尺,重約11千克, 後肢粗壯, 前肢較短, 一般兩足行走, 有時手腳並用。
可能是雜食動物, 牙齒極其古怪, 前牙呈樹葉狀,類似於植食性恐龍,後牙是鋸齒形的,像鋒利的餐刀。
迄今發現最古老的恐龍——始盜龍。
比始盜龍晚200萬年出現了艾雷拉龍,由一名叫艾雷拉的阿根廷農民發現並得名。艾雷拉的發現證明了恐龍**於同乙個祖先。長約5公尺,重約180千克,擁有鋒利的爪子、銳利的牙齒和強健的後肢,骨骼細而輕巧,聽力很好。
艾雷拉龍可能會伏擊獵物,它們的獵物是一些小型恐龍或其他動物。
好像和始盜龍看起來差不多的艾雷拉龍。
晚三疊紀出現了較大的理理恩龍,於1934年在德國發現,並以德國科學家雨果·呂勒博士命名。理理恩龍擁有和後期的雙脊龍一樣的頭冠,但頭冠只有兩塊骨頭支援,所以並不結實,這也是它們的薄弱環節。理理恩龍長約公尺,重約400千克,在當時是一種較大的捕食者。
還保留著一些早期肉食恐龍的特點,比如它們的第四指和第五指還存在,但已經逐漸退化。
<>也是萌萌的小短手的理理恩龍。
此後出現了巨大的板龍,板龍長約6至8公尺,以植物為食,一般四足爬行,有時也可以靠後肢站立來取食高處的枝葉。板龍的牙齒和上下頜的結構並不適合於咀嚼,所以它會吞下石頭,石頭在胃蠕動的幫助下碾磨食物。板龍是歐洲最常見的恐龍,已在西歐超過50個三疊紀砂岩層被發現,有超過100個的標本和數十個儲存良好的骨骸,其中大部分是長頭板龍。
板龍在我國有乙個親戚——祿豐龍,祿豐龍分為兩類,許氏祿豐龍和巨型祿豐龍。許氏祿豐龍高約2公尺,長約公尺,而巨型祿豐龍比許氏祿豐龍還要大三分。
<>板龍復原圖。
三疊紀還有乙個比較著名的恐龍,就是地球上最早的會飛的爬行動物—無齒翼龍(光聽名字就感覺不是什麼好鳥)翼龍身上沒有羽毛,靠皮膜飛翔。早期的喙嘴龍較原始,它們有牙齒,頭骨較重,飛行能力較差。
三疊紀恐龍有哪些?
6樓:不千秋愛教育
1、埃雷拉龍類發現於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及北美洲,且很可能在三疊紀晚期遍佈了整個岡瓦納古陸。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阿根廷的埃雷拉龍。
同其後出現的獸腳類恐龍一樣,埃雷拉龍的下頜具有折葉一樣的結構,能夠有力地咬住併吞下大的肉塊。雖然埃雷拉龍與同期的大型初龍類動物有可疑的血緣關係,但它們表現出了獸腳類恐龍的共同特徵:兩足行走和能抓握的前肢。
2、腔骨龍(學名coelophysis)又名虛形龍,腔骨龍科,腔骨龍屬,是北美洲的小型、肉食性、雙足恐龍,是最早發現幾副完整骨骼的恐龍,也是已知最早的恐龍之一。它最早出現於三疊紀晚期的諾利階。
3、槽齒龍,是種素食性恐龍,生存於晚三疊紀諾利階與瑞提階。槽齒龍曾於三疊紀晚期在英格蘭及威爾斯一帶生活。
槽齒龍平均身長為公尺,高度約30釐公尺,體重為30公斤。它們擁有小型頭部、大型拇指尖爪、修長的後肢、長頸部、前肢比後肢短、長尾巴。它們是二足恐龍。
槽齒龍前掌有五個手指,後腳掌有五個腳趾。
4、板龍是三疊紀的古老恐龍,生存於億年~ 2億年前,它是出現在地球上的第一種巨型恐龍。在板龍出現以前,最大的植食類動物的身材也就像一頭豬那樣大,而板龍要大得多,它的身體有一輛公共汽車那麼大。
板龍意為"平板的爬行動物",是生存於2億1000萬年前,晚三疊紀的古老恐龍。體長6-8公尺,身高公尺,體重5噸左右,據考古研究它是生活在地球上食植物第一種巨型恐龍。
5、阿里瓦龍,拉丁文學名(name)→aliwalia。屬於蜥臀目、蜥腳亞目、原蜥腳類下素食性恐龍。主要生存與三疊紀晚期南非的阿里瓦地區的北方。
7樓:您的寵物諮詢師
三疊紀有以下幾種常見的恐龍。
5、板龍,是三疊紀最著名的植食大型恐龍之一,歐洲最常見的恐龍,體長公尺,體重有700公斤。
還有以下幾種恐龍,您可以看一下。
1941年,在中國雲南省的祿豐地區發現了祿豐龍的化石,也是在中國找到的第乙個完整的恐龍化石。中國為了紀念祿豐龍化石的發現,還把它印在了1958年發行的郵票上。
始盜龍又叫曉掠龍,被認為是目前已發現的恐龍中最原始的恐龍。始盜龍是小型肉食動物,長約1公尺,能夠兩足行走。始盜龍鋸齒狀的牙齒證明它們可能是肉食性恐龍。
理理恩龍。理理恩龍是歐洲的肉食性恐龍,生存於晚三疊紀,約2億1500萬年前到2億年前。身長約公尺,重量約127公斤。
恐龍生活的三疊紀時期與我們現在氣候的區別。
8樓:熊出沒之熊三
恐龍生活的三疊紀時期與我們現在氣候的區別就是溫度上的差異。首先。恐龍出現於中生代,那時候的太陽溫度比現在低2%,而恐龍滅絕時,太陽溫度比現在低。
但這也不是全部原因,畢竟那時候的生存大體環境和現在區別很大。
其次,恐龍時代的泛大陸上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條件一直很惡劣,世界就像乙個大溫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現在的2至10倍,因此,在恐龍生活的時期,地球上的溫度很高,就連南北極的冬天都是很溫暖的。
在二疊紀末期絕滅的生物有哪些,二疊紀末生物是怎麼滅絕的?
節肢動物的三葉蟲只剩下少數代表,腹足類和雙殼類有了新的發展。二疊紀末,四射珊瑚 橫板珊瑚 筳類 三葉蟲全都絕滅 腕足類大大減少,僅存少數類別。繁盛於古生代早期的三葉蟲 四射珊瑚 橫板珊瑚 蜓類有孔蟲以及海百合等全部絕滅,腕足動物 菊石 棘皮動物 苔蘚蟲等也遭受嚴重的打擊。二疊紀末生物是怎麼滅絕的?二...
三疊紀都有哪些恐龍,三疊紀時期就出現恐龍了嗎?
里奧哈龍。裡澳哈龍是生活在三疊紀的一種大型的植食性恐龍,身長約10米。腔骨龍。腔骨龍,又名虛形龍,是北美洲的小型 肉食性 雙足恐龍,也是已知最早的恐龍之一。它首先出現於三疊紀晚期的諾利階。南十字龍。南十字龍生活於三疊紀晚期 約億年前 是已知最古老的恐龍之一。南十字龍的身長約2米,尾巴的長度約80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