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靈芝學姐
病害症狀。黃瓜細菌性角斑病可侵染葉片、葉柄、莖、瓜條,苗期發病時,子葉上形成圓形和半圓形的褐色斑,稍凹陷,後期葉乾枯,成株期葉片上初見水漬狀圓形褪綠斑點,稍擴大後因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褐色斑,外線黃色暈圈,溼度大時葉背病斑外圍有明顯的水漬狀綠色暈圈,病斑上出現乳白色水珠狀菌膿,幹後留有膜狀的痕,後期病斑乾裂穿孔。
莖和瓜條上的病斑開裂潰爛,瓜條蒂部受害,甚至會爛到種子上。發病嚴重時病斑相互連線,呈淡褐色油紙狀斑塊。莖蔓感病後,初為水漬狀小點,後縱向擴充套件呈短條狀,溼度大時有菌膿,病情嚴重時蔓縱向開裂。
瓜染病後,初期形成水漬狀暗綠色近圓形凹陷斑,後擴充套件成不規則淡褐色大病斑,有汙白色菌膿溢位,病情嚴重時出現裂口或臭味腐爛。病株的維管束和瓜肉變褐色。
2樓:沐染染染染染
黃瓜流膠病可使莖蔓上方逐漸萎蔫直至死亡,瓜條流膠後,其商品性差,甚至出現畸形或軟腐而無食用價值。輕者減產20%--30%,重者絕產,嚴重影響瓜農的經濟效益知脊悔。
一、細菌性病害:
黃瓜的細菌性潰瘍病、緣枯病是經常造成瓜條流膠膿的主要細菌病害。不易凝固,顏色一般為白色,擴大後成鼻涕狀凝膠,病斑葉脈發黑,嚴重時造成瓜條腐爛,變臭。防治:
葉面噴霧細菌藥劑,可以選擇喹啉酮、中生菌素、塞黴銅 等藥劑,同時防止植株出現傷口,否則很容易感染細菌病害;降低棚室空氣溼度。
二、真菌性病害:
蔓枯病一般是褐色的斑點,葉片邊緣v字型病斑,葉片內部圓形病斑,莖搭正蔓和瓜條上出現乳白色或琥珀色流膠。
黑星病,發生較少,並且黑星病發生時,在瓜條上出現暗綠色的凹陷斑,病部呈瘡痂狀;後期有褐色膠狀物流出。
黑星病的防治:腈菌唑+百菌清+蕓薹素共同葉面噴霧。
疫病流膠一般發生在莖蔓野拆上,嚴重時危害瓜條。莖受害病部呈水浸狀,暗綠色腐爛、並明顯縊縮,產生流膠。瓜條受害出現水漬狀暗綠色近圓形凹陷病斑,棚室內溼度大時病害發展較快,病部後期分泌乳白色流膠,漸變琥珀色,進而軟化、軟腐,有時表面長出白色黴,散發惡臭味。
防治:輪作,覆地膜,藥劑防毒礬、甲霜靈、增效瑞毒黴灌根。
菌核病的流膠發生部位在花下部,即瓜條頂端,初期有白色或褐色膠狀物,後期出現白色的棉毛。葉面噴霧嘧黴胺、腐黴利、多菌靈、乙黴威等藥劑。
三、生理病害。
生理病害造成的瓜條流膠一般都是在瓜條的表面出現細小裂紋,然後出現流膠,一般為白色,實際上是瓜條內部的液體流出呈現膠狀物。有時這些細小裂紋不易被發現。水果小黃瓜特別嚴重。
主要原因有:
1、澆水忽幹忽溼。瓜條接近採摘期,瓜皮生長速度慢,在長期乾旱情況下澆水,會造成瓜條表皮出現裂紋而流膠。
2、通風不良。通風突然,或者棚室出現過堂風,會造成瓜條表皮皴皮而流膠。
3、激素使用不當。例如長期使用含有吡效隆的成分的生長調節劑,在短時間內促進瓜條快速生長,導致表皮出現裂紋而流膠。
防治方法:同時控制植株長勢,避免徒長,澆水時澆小水;噴施含硼含鈣的葉面肥;鋪設草苫子控制溫度。在區分不清的情況下,大家也可以採用以下配方:細菌性藥+ 硼鈣葉面肥+ 苯醚甲環唑四。
黃瓜的細菌性角斑病會出現哪些症狀?
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症狀:黃瓜細菌性角斑病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為害成株葉片,也侵染莖蔓和瓜果。
幼苗染病,子葉上產生圓形或卵圓形水漬狀稍凹陷的淡綠色小斑點,以後逐漸擴大,因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黃褐色,後期呈灰白色,易乾枯而穿孔。溼度大時,葉背面病斑上產生乳白色黏液,即菌膿。
莖蔓和瓜果發病,初生水漬狀圓形斑點,後呈淺褐色,病斑中間常產生裂紋。
瓜上病斑乾枯呈灰白色,形成潰瘍狀或開裂。溼度大時,莖蔓及瓜果病斑上均易溢位乳白色菌膿。後果實腐爛,有臭味,幼瓜被害後,常腐爛並早期脫落。
4樓:網友
黃瓜感染細菌性角斑病,會有這樣的症狀,要及時防治。
黃瓜病毒病有什麼症狀?
5樓:農技大課堂
留呂 王友福 小黃瓜病毒病。
6樓:網友
頂葉先發病,幾乎停止生長了。也好治,網上找 生物農藥30%懸浮劑柳 噴施就可以了。
7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由於黃瓜品種不同,症狀表現也不一樣。
發病輕的,一般多為深綠色和淺綠色相間的花葉。幼葉上先呈現淡黃綠色斑塊,隨植株生長症狀變得不明顯,只有新稍上可辨認出,瓜不變形。
發病重的表現為嚴重花葉,葉片向背面捲縮,植株矮化,病株下部葉片逐漸黃化枯死,僅留上部葉片。果實畸形,表面呈深綠色和黃綠色相間斑塊,凹凸不平。有的整個瓜為黃綠色,果皮變硬。
在溫室栽培中,病株的老葉常出現角形壞死斑,病重時還會出現萎蔫現象。
8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1)危害症狀。病毒發生後,在黃瓜病苗上表現為皺縮型。病株幼葉初為濃淡綠色不均勻的斑駁,進而發展呈深綠色相間的花葉。
病葉皺縮變小,且有增厚和下卷趨向。節間變短粗,植株變矮,也有莖株細長,全棚瓜秧不整齊。發病後期下部葉片逐漸黃化枯死。
輕病株一般正常結瓜,但果面多產生褪綠斑駁。重病株結畸形瓜或不結瓜。發病嚴重時,全棚皆無正常植株。
2)防治技術。農業防治為主。可使用10%寧南黴素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間隔期為5天;或2%氨基寡糖素水劑300~450倍液噴霧,間隔期為7~10天;或5%菌毒清水劑250~300倍液噴霧,間隔期為7天;或3%三氮唑核苷水劑900~1200倍液噴霧,間隔期為7~15天。
如何識別黃瓜病毒病?
9樓:桃葉年年見桃花
得了病毒病的黃瓜症狀:
黃瓜的新葉呈黃綠相間的花葉狀,病葉皺縮,葉片變厚變小,摸起來不順溜,坑坑窪窪,嚴重時葉片反捲翹起。還要注意的一點啊病毒病和蟎蟲病要區分清楚,蟎蟲病也會造成葉片變小,皺縮、捲曲和畸型,但是蟎蟲危害的葉片呢,你看他的背面常常是髮油發亮的,(而且用手摸起來得了蟎蟲病害的葉子摸起來是發硬的,得病毒病的葉子會發軟)你在仔細**會發現背部會有活動的蟎蟲,所以咱們在打蟎蟲藥時噴灑藥劑要葉面葉背噴藥均勻,這樣才能起到乙個有效的殺蟎效果。
另外啊黃瓜如果得了病毒病這個黃瓜藤上結出的黃瓜顏色上會呈現出深綠及淺綠相間的花斑,這個有花斑的地方顏色較重,濃綠,表面凹凸不平,凸起。這也是辨別黃瓜得了病毒病的乙個方法。
10樓:網友
網上對比文字和**,有介紹,已解決的問題,只需嚴格用藥就行了,可以教給你。
怎麼鑑別黃瓜黃點病。用什麼藥防治
11樓:農醫生
黃瓜靶斑病,中、下部葉片先發病,再向上部葉片發展。葉片上的病斑主要有3種表現:一是小斑型病斑,發病初期產生黃色至黃褐色小斑點,病健分界處明顯,有時病斑會穿孔,發病嚴重時葉片上佈滿黃褐色病斑,溼度大時葉背病斑呈水浸狀;二是大斑型病斑,病斑呈圓形至不規則形,中間灰白色,邊緣灰褐色至深灰色,發病嚴重時多個病斑常融合成大斑致葉片枯死;三是混生型病斑,同一葉片上產生大斑型和小斑型病斑用噻唑鋅或苯醚甲環唑,乙蒜素或吡唑醚菌酯,葉枯唑或烯醯嗎啉,中生菌素或霜黴威鹽酸鹽,鏈黴素等噴霧防治,間隔七到十天一次,連防兩到三次。
黃瓜炭疽病的發病特點
12樓:袁樂樂
病菌翌年春季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盤,併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成為初侵染源。病菌藉助風雨、灌溉水、農事操作等傳播,引起再侵染。種子調運可造成遠距離傳播。
田間發病適溫在20~27℃,病菌最適生長溫度24℃,空氣相對溼度大於95%,葉片有露珠時有利於發病,適宜的溫溼度潛育期僅需3天。土壤粘性、排水不良、偏施氮肥、保護地光照不足、通風不及時的瓜地發病重。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黃瓜炭疽病多在保護地栽培中發生,發病盛期在5~6月和9~10月。
黃瓜病毒病的發病症狀是什麼?
13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此病是由黃瓜花葉病毒引起的,故稱黃瓜病毒病。
14樓:晉娥
花葉病毒病:幼苗期感病,子葉變黃枯萎,幼葉為深淺綠色相間的花葉,植株矮小。成株期感病,新葉為黃綠相間的花葉,病葉小,皺縮,嚴重時葉反捲變硬發脆,常有角形壞死斑,簇生小葉。
病果表面出現深淺綠色鑲嵌的花斑,凹凸不平或畸形,停止生長,嚴重時病株節間縮短,不結瓜,萎縮枯死。 防治措施 移栽後立即用「天達-2116」1000倍液+天達裕豐1000倍液噴霧和灌根,促苗防病。 用「天達-2116」1000倍液+天達裕豐1000倍液或克毒靈水劑600倍液、20%病毒寧500倍液、寧南黴素水劑500倍液等在定植後、初果期、盛果期各噴施一次。
收穫前5天停止用藥。
15樓:網友
特症幾株開始,頭部先發,傳染較快,常有昆蟲,幾乎停止生長,頂葉質化發脆,全部問題三五遍藥完全解決了。
六角螺母擰的變圓形了怎麼重新恢復六角
只能用大力鉗之類的扳手強行將壞了的六角螺母擰下後,重新更換一個。六角螺絲孔那裡變形了把六角形狀都扭到圓圓的了怎麼把它取出來 j 我是個賣工具的,辦法是有的,買個斷絲螺絲取出器一下子就能搞定,10元左右吧 1.用鉗子夾住外圓旋出,一般螺紋,左旋出,右旋進。2.用扁 鏟或螺絲刀把內孔打出能卡住扳手專的方...
這個六角螺絲刀是多大的,六角梅花螺絲刀型號分為T8 T10 T15 T20 T25 T27 T30這些是怎麼分的,前面頭子的直徑是多大有人知道嗎?
沒有參照物,就這麼看是無法得出結果的。你可以拿卡尺,或者普通的尺子量一下六邊形的對邊距離,就知道了。另外,這個東西不叫六角螺絲刀,而是叫l型內六角扳手,或者allen扳手。說不來,連個參照物都沒有。六角梅花螺絲刀型號分為t8.t10.t15.t20.t25.t27.t30這些是怎麼分的,前面頭子的直...
我的六角龍為什麼不吃東西啊,為什麼我的六角龍不吃飯也不活潑
剛到新的環境還沒有適應,所以才不吃東西的,你可以等兩天再喂,看看情況 先別喂.餓兩天在喂.吃了反而不好.愛的腸炎.撈魚.魚會受到驚嚇.而且剛到新環境需要適應.把水變硬.放珊瑚就可以了 六角龍剛回去第一二天不怎麼吃的,可能是環境不適應,到第三天就好了 喂小魚就行 但別在魚缸裡放太多水草什麼的,六角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