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溫柔還善良的小長頸鹿
選用低毒、擊倒力強,且較經濟的農藥進行防治。如25%輝豐快克乳油2000—3000倍液運空叢,25%快殺旁櫻靈乳油畝用量20—30ml,5%來福靈、功夫2000—3000倍液,30%桃小靈2000倍液,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高粱上禁用)。防治應在卵孵化始盛期後10天左右進行為宜,注意有選擇的使用農藥,儘可能的保護天敵。
防效調查 防治後需對不同型別防治田進行防效調查。防虧尺治田於防後3天,封鎖帶、隔離溝於藥劑失效開始,檢查幼蟲密度並與防前同一型別田的蟲量對比,計算防效。如幼蟲密度仍大於30頭/m2,則需進行再次防治。
2樓:網友
一是清除雜草,消滅越型大冬幼蟲。二是安裝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三是無公害卜返豎防治。
2至3齡前,噴施含量為16000iu/mg的bt可溼性粉劑500至700倍液,或25%滅幼脲懸浮劑1500至2000倍液,或20%公尺滿懸浮劑1500至2000倍液等無公害農藥;或苦煙乳油800至1000倍液防治;既不汙染環境,也能取得良好防治效果世首。四是化學防治。發生量較大時,可噴施高效氯氰菊酯1500至2000倍液;或功夫乳油2000至2500倍液;或敵殺死2500至3000倍液等。
五是保護天敵,如赤眼蜂、傘群追寄蠅、雙斑截尾寄蠅等。
3樓:影子
防治策略:草地螟防治策略是「以藥劑防治幼蟲為主,結合除草滅卵,挖防蟲溝或打藥帶阻隔幼蟲遷移危害」。應急防治區應以藥劑普治三齡幼蟲為主,組織好綜防統治,及時檢查防效,防止遷移危害。
重點挑治區應以除草滅卵、挖溝或打隔離帶為主,對幼蟲聚集危害的地塊進行重點挑治。技術措施:準確預報是適時防治草地螟的關鍵。
各地要嚴格執行《草地螟測報調查規範》,及時彙總、分析蟲情並在電視、廣播上釋出蟲情預報,宣傳防治技術,提高蟲情資訊入戶率,使廣大農民認識防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防蟲技術。除草滅卵 在卵已產下,而大部分未孵化時,結合中耕除草滅卵,將除掉的雜草帶出田外漚肥或挖坑埋掉。同時要除淨田邊地埂的雜草,以免幼蟲遷入農田危害。
在幼蟲已孵化的田塊,一定要先打藥後除草,以免加快幼蟲向農作物轉移而加重危害。挖溝、打藥帶隔離,阻止幼蟲遷移危害。在某些齡期較大的幼蟲集純漏中危害的田塊,當藥劑防治效果不好時,可在該田塊四周挖溝或打藥帶封鎖,防治擴散危害。
田間用藥 考慮到幼蟲通過低齡時間短、大齡幼蟲具有暴食危害的特點,藥劑防治應在幼蟲3齡戚慎之前。當幼蟲在田間分佈不均勻時,一般不宜全田普治,應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實行挑治。還要特別注意對田邊、高褲敬地頭草地螟幼蟲喜食雜草的防治。
這樣既可減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效,又減輕了對環境的汙染。當田間幼蟲密度大,且分散危害時,應實行農戶聯防,大面積統治。
如何防治草地螟?
4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草地螟屬鱗翅目螟蛾科,主要發生在我國東北、西北和華北等北方地區,主要危害大豆、甜菜、向日葵、苜蓿等作物。草地螟在各地的發生世代略有不同,一般2~3代,一代危害為主。草地螟以老熟幼蟲在土中結繭越冬,草地螟成蟲有遠距離遷飛能力,有較強的趨光性。
產卵場所多樣,作物,雜草以及田間的枯枝落葉,甚至田間地表土壤均可產卵。一代幼蟲常發生在雜草上,以後陸續轉向大豆危害。在大豆上危害時一般先危害下部葉片,以後逐漸轉向上部危害。
草地螟有群集遷移危害特點,集中吃完一塊大豆田後,遷移到另一塊地繼續危害,幼蟲每分鐘可爬行公尺。
草地螟的發生與許多環境因子有關,溼度高有利於幼蟲蛻皮和發育,多雨有利成蟲產卵。高溫和長光照發育進度加快。由於草地螟成蟲羽化後需要補充營養使性器官發育成熟,所以蜜源植物多的地區易發生草地螟危害。
草地螟的防治措施包括(1)清除田間雜草和枯枝落葉,減少卵量。(2)利用其成蟲較強的趨光性在其產卵前誘捕成蟲。(3)化學防治應重點防治一代草地螟的低齡幼蟲,可使用5%的敵百蟲粉劑、25%的溴氰菊酯以及80%敵敵畏進行防治。
草地螟是什麼?
5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又名黃綠條螟,俗稱花毛蟲、花軟蟲、打燈蛾。屬鱗翅目,螟蛾科。
是1種週期性大發生的毀滅性雜食性害蟲。分佈於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幼蟲喜食胡麻、豆類、馬鈴薯、花生、甜菜、蔬菜等。
為害狀初孵幼蟲活動量小,2齡後幼蟲在葉片間用絲作薄網,居內取食葉肉,殘留表皮。4齡後食量大增,常將植物葉片食光,僅留粗大葉脈,以致植物枯死。
形態特徵。成蟲長10~12公釐,翅展18~28公釐,黑褐色小型蛾子。前翅淺褐色,外緣有1條由黃白色小點連成的縱紋,在接近翅**處,有1較大的黃白色線條。後翅淡灰色,有2條與外緣平行的黑色波狀紋。
靜止時兩翅疊合成三角形。卵橢圓形,長公釐,一般3~5粒或7~8粒卵成串狀粘成覆瓦狀,平滑而有珍珠光澤。幼蟲共5齡,老熟幼蟲體長16~25公釐,為灰黑色,兩側有鮮黃色條紋,硬皮板上有3條黃色縱紋。
腹部第一至八節各有6個暗色瘤。蛹長14~20公釐,黃色,背部各節有14個紅褐色小點,尾刺8根。土繭長30~40公釐,粘有細沙。
發生特點。在張家口壩上地區1年發生2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吐絲作繭越冬。第二年春隨著氣溫的回公升,開始化蛹。
越冬代成蟲始見於5月下旬至6月初,6月中為羽化出土盛期。6月中旬第一代幼蟲始發,6月底至7月上旬為盛發。初期為害灰菜,後移到胡麻等作物上為害。
7月中下旬老熟幼蟲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中旬羽化為第一代成蟲,8月上旬至9月上旬發生第二代幼蟲。因氣候冷涼,第二代幼蟲老熟和部分滯育的第一代老熟幼蟲入土越冬。
防治方法。1)農業措施。秋耕深翻,春季淺耕滅茬,可破壞越冬幼蟲土繭,增加其死亡率;結合中耕除草,及時清除田間、地埂、道邊等地灰菜、刺薊等雜草,可滅卵,減少幼蟲發生;發生期間,在作物田邊挖溝、撒藥帶阻止幼蟲大量遷移農田為害。
2)人工防治。在成蟲盛發期,組織群眾用三角形捕蟲網,網底貼地迎風捕殺成蛾;或用樹枝、掃帚等進行圍攻捕打,把蛾子集中銷燬。
3)藥劑防治。幼蟲大發生時,用80%敵敵畏乳油或用50%甲胺磷乳劑1000~1500倍液或敵殺死乳油3000倍液(每667平方公尺15毫公升)或用快殺靈1500~2000倍液等噴霧防治。
草地螟的發生有哪些規律?
6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草地螟的發生規律鎮旁:草御鍵橡地螟1年發生2~3代,以老熟幼蟲在亮悄土中吐絲作繭越冬。來年5月化蛹羽化。成蟲夜間活動,趨光性強,喜食花蜜,卵散產於葉背主脈兩側。
成蟲自身飛翔力不很強,但可借季風遠端擴散為害。幼蟲5齡,初孵幼蟲多集結在枝梢上結網躲藏,取食葉肉,3齡後食量大增。
草地螟要怎樣防治?
7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草地螟的防治方法:(1)農業防治:在草地螟集中越冬的壩上地區,可以採取秋翻、冬灌、春耕等措施,壓低越冬蟲源基數,在成蟲產卵之前,剷除田間、地埂、溝邊雜草(尤其是藜科、莧科雜草)並深埋,避開田間集中產卵,減少田間蟲口密度。
2)黑光燈誘殺成蟲。
3)藥劑防治:在草地螟幼蟲齡盛發期,可用溴氰菊酯乳油,或20%速滅殺丁乳油3000倍液噴霧。
草地螟有哪些危害?
8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草地螟:草地螟又稱黃綠條螟、網錐額野螟,分佈普遍,近年為害較重,尤其是壩上及壩下平川荒地周圍為害更重,屬於間歇性暴發成災的害蟲。以幼蟲食葉為害,低齡幼蟲取食葉肉,殘留表皮;大齡幼蟲將葉吃成缺刻或吃光僅殘留葉脈。
草地螟食性極雜,除為害穀子、玉公尺等禾穀類作物外,還可取食豆類、瓜類、甜菜、薯類、亞麻、向日葵等多種作物和雜草。
蟎蟲怎麼防治,蟎蟲到底是什麼?如何防治?
1 保持空氣乾燥 通風。儘量減少灰塵。2 及時 定時清理居住環境中多灰塵的死角,比如 空調過濾網 床墊 地毯 養花及養魚的場所。3 使用空調時,定時開窗流通空氣。4 起居室內少用地毯。5 勤晒被褥。蟎蟲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蜱蟎亞綱的一類體型微小的動物,身體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
這辣椒什麼病,怎麼防治,辣椒什麼病 如何防治
辣椒細菌性葉斑病,主要為害葉片,成株葉片發病,初呈黃綠色不規則水浸狀小斑點,邊緣帶黃色暈圈。葉緣 葉尖變黃 乾枯脫落。擴大後變為紅褐色或深褐色至鐵鏽色,病斑膜質,大小不等。乾燥時,病斑多呈紅褐色。可以用鏈黴素,葉枯唑,辛菌胺,中生菌素,噻菌銅,噻森銅,喹啉銅,氯溴異氰尿酸,多粘類芽孢桿菌 交替使用加...
這是什麼危害?如何防治,這是什麼危害?怎麼防治?
玉米螟危害 成蟲可誘光燈誘殺 卵可用釋放赤眠蜂卡進行防治 幼蟲可用投放辛硫磷顆粒進行防治 這是什麼危害?如何防治?菜青蟲危害 菜青蟲防治方法 1 在板藍根田內套種甘藍或花椰菜等十字花科植物,引誘成蟲產卵,再集中殺滅幼蟲 秋季收穫後及時翻耕。2 清潔田園,十字花科蔬菜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殘株老葉和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