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焰七劫
報春鳥。顧諸山茶記》: 山中有鳥,每至正月二月,鳴雲:「春起也」。至三四月,雲:「春去也」。採茶者呼為報春鳥。《類說》卷十三。
獲神茗。神異記》曰:「餘姚人虞茫,入山採茗,遇一道士,牽三百青羊,飲瀑布水。
日:「吾丹邱子也。聞子善茗飲,常思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
祈子他日有甌橫鄉之餘,必相遺也。因立茶祠。後常與人往山,獲大茗焉。
太平廣記》卷四一二引《顧渚山記》
饗茗獲報。劉敬叔《異苑》曰:「縣陳婺妻。從是禱醉愈至。」《太平廣記》卷四一二引《頓豬山記》
綠蛇。顧豬山賴石洞,有綠色蛇。長三尺餘大類小指,好棲樹秒,視之若肇帶,纏於柯葉間,無鰲毒,見人則空中飛。《太平廣記》卷四五六引《顧渚山記》
顧諸山記》:「豫章王子尚,訪縣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茗,子尚味之雲:「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四嘉慶《全唐文》附《害文拾遺》卷二三。
2樓:網友
見《郡齋讀書志》及《直齋書錄解題》,晁氏說:「羽與皎然、朱放輩論茶,以顧渚為第一。顧渚山在湖州,吳王夫差顧望,欲以為都,故以名山。
唐皮日休《茶中雜詠序》說:「餘始得季疵書,以為備矣。後又獲其《顧渚山記》二篇,其中多茶事。
應該在長興縣誌或四庫全書中有的。
長興縣顧渚山的情況
3樓:網友
顧渚山位於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城西北17公里,海拔355公尺,面積約2平方公里,屬水口鄉顧渚村。在唐代中期產貢品紫筍茶、金沙泉而聞名於世。清同治《湖州府志》載:
昔吳王夫概顧其渚次,原隰平衍,可謂都邑之所,今崖谷林薄之中,多產茶(上草字頭下名),以充歲貢《寰宇記》。」山夾於斫射,懸臼兩(上山下介)(谷)之間,西靠大山,東向太湖,氣候溫和溼潤,土壤肥厚,山陰處多雲霧,宜茶葉生長。唐代茶聖陸羽置茶園於此,作《顧渚山記》並「與朱放輩論茶,以顧渚為第一」。
唐代宗大曆五年(770)時列為貢茶。《新唐書·地理志》「湖州吳興郡,土貢……紫筍茶、金沙泉。」貞元十七年(801)刺史李詞在顧渚山下修建貢茶院18間,時工匠千餘,役工3萬,製茶累月方畢。
院側建清風樓、木瓜堂,並置枕流,息躬、金沙、忘歸諸亭。是時,「湖常兩州歷任刺史顏真卿、張文規、楊漢公、袁高、於(左由右頁)、杜牧和詩人白居易、皮日休、陸龜蒙、皎然、陸羽等及宋代的蘇軾、王十朋諸賢都曾至此品茶賞景,賦詩題詠。與顧渚茶齊名的金沙泉,出顧渚山下。
以銀瓶貯水,隨茶同質。1979年紫筍茶恢復生產,並連年被列為全國名茶。1983年,長興縣**撥款重修忘歸亭,重拓金沙泉。
在顧渚山一帶保留的唐、宋摩崖石刻有:在金山右側的羊山右壁上留有唐湖州刺史袁高、於(左由右頁)、杜牧的題字,內容都涉及貢茶,雖經一干多年風雨,但字跡仍可辨析。在懸臼(上山下介),有唐湖州刺史楊漢公、宋龍圖閣直學士汪藻等摩崖石刻四處。
在斫射有唐張文規的石刻。懸臼還有霸王潭、巨人足跡等景點。山麓有唐代貢荼院遺址。
相傳楚霸王路經此處汲泉的水井,名「聖宮並」,儲存完好。與顧渚山遙遙相望的虎頭巖、帶練石,和唐代詩僧皎然,皮日休賦詩的石門山屹立相對。初建於元代(1341)、重建於清同治十年(1871)的壽聖禪寺遺址尚存。
寺側有趣棵近千年的銀杏樹,其中一棵周有九株「五代同堂」的銀杏樹,堪稱奇觀。
文言文翻譯《新唐書·陸羽傳》天中寶,
4樓:網友
陸羽(733年-804年),字鴻漸;唐朝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祀為「茶神」。
新唐書·陸羽傳》記:「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
他工於詩文,但傳世不多。陸羽一生富有傳奇色彩。他原是個被遺棄的孤兒,他三歲的時候,被竟陵龍蓋寺主持僧智積禪師在當地西湖之濱拾得。
後取得陸羽一名。在龍蓋寺,他不但學得了識字,還學會了烹茶事務。儘管如此,陸羽不願皈依佛法,削髮為僧。
十二歲時,他乘人不備逃出龍蓋寺,到了乙個戲班子裡學演戲。他雖其貌不揚,又有些口吃,但卻幽默機智,演丑角很成功,後來還編寫了三卷笑話書《謔談》。唐天寶五年(西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齊物在一次州人聚飲中,看到了陸羽出眾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才能和抱負,當即贈與詩書,並修書推薦他到隱居於火門山的鄒夫子那裡學習。
後與一好友(崔國輔)常一起出遊,品茶鑑水,談詩**。唐肅宗乾元年(西元758年)陸羽來到公升洲(今南京)鑽研茶事。唐上元初(西元760年)至苕溪(今浙江湖州)隱居。
在湖州的顧渚山,陸羽與皎然、
吳山明 茶聖陸羽圖朱放等人論茶。顧諸山在浙江湖州,是個著名的產茶區。據《郡齋讀書志·雜家類》載,陸羽還著有《顧渚山記》2卷,當年陸氏與皎然、朱放等論茶,以顧渚為第一。
陸羽和皎然都是當時的茶葉名家,分別著有《茶經》和《茶訣》。後來陸龜蒙在此開設茶園,深受前輩的影響,他寫過《茶書》一篇,是繼《茶經》、《茶訣》之後又一本茶葉專著。可惜《茶訣》和《茶書》均已失傳。
唯有陸羽的《茶經》3卷傳世。
陸羽一生鄙夷權貴,不重財富,熱愛自然,堅持正義。
5樓:網友
好長哦,能選一段麼?
陸羽的著作
6樓:山水傾域
1.詩。在《全唐詩》中,收有陸羽少量詩作。如陸羽名下的,共錄有陸羽詩歌二首:《六羨歌》、《會稽東小山》;句:《玩月闢疆園》、《海錄碎事》和《題康王谷泉》等各一句。
至於《全唐詩》中散存在他人名下的陸羽聯句,計有十四首:《登峴山觀李左相石尊聯句》;《水堂送諸文士戲贈潘丞聯句》;《與耿 水亭詠風聯句》;《又溪館聽蟬聯句》;《三言喜皇甫曾侍御見過南樓玩月》;《七言重聯句》;《七言醉語聯句》;《遠意聯句》;《暗思聯句》;《樂意聯句》;《恨意聯句》;《秋日盧郎中使君幼平泛舟聯句》;《重聯句》;《連句多暇贈陸三山人》等。
3.書。陸羽《茶經》。有單行本和叢書本。
誰知陸羽?
7樓:
清水煮清茗 一洗塵土腸胃。
陸羽 就是茶聖 著有茶經。
8樓:無_良女
陸羽 茶聖 著有茶經。
求陸羽棄佛從文說明了什麼. 對陸羽棄佛從文的評論
9樓:匿名使用者
1全部乙個人知識的多寡,關鍵在於勤的程度如何。懶惰者,永遠不會在事業上有所建樹,永遠不會使自己聰明。唯有勤奮者,才能在無限的知識海洋裡獵取到真智實才,開拓知識領域,使自己聰明。
高爾基說:「天才出於勤奮。」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艱苦的勞動中贏得事業上的巨大成就。
10樓:榮耀o0o之光
佛本從道來!這個其實只要有真正瞭解過的其實都多少明白!華夏五千年從炎黃時期就有道的流傳,再往前追溯,就沒文字記錄了所以算是起於炎黃五帝時代,其實要更早,而追溯佛家的是從三國之後臨近唐朝才有的,有很多言辭都是借鑑道家而來的!
具體的可以自己查!特討厭佛家,你弘揚佛法就弘揚去,幹嘛非得言語中要壓道家一頭?不求名利那你老把道法三千佛法無邊掛嘴邊幹毛!
道家發現的肉身不腐的好幾例了,佛家的全是自身人為的不腐不化,算個毛啊!噁心死個人了!佛家也講陰陽平衡,剃度卻了卻塵緣,噁心,噁心!
11樓:白雲自在飄
看了下故事原文,以訛傳訛而已!
我負責任的告訴你:
正信了義的佛法,是世、出世間唯一究竟圓滿的真理!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怎麼不知道。大概當個喝茶的和尚是它的心願吧。
我國古代的茶聖是誰?
13樓:風之劍歌
陸羽(733~804),字鴻浙,一名疾,字季疵,自稱桑苧翁,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肅宗至德初(756~757年)過長江,到湖州,與詩人僧皎然結為忘年交,上元初(760~761)隱居苕溪之浜,閉門著書。嗜茶,對茶道研究尤深。
唐代宗廣德年間(763~764),在今宜(興)長(興)兩縣交界處,向毗陵(今常州)太守李棲筠推薦「陽羨茶」為貢茶,大曆五年(770)朝廷以陽羨茶貢額不足,遂命「分山析造」,自此以顧渚紫筍茶入貢,長城諸鄉茶芽皆置焙於顧渚。陸羽評茶曰:「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湖州生顧渚山中,常州義興縣生君山懸腳嶺北峰下。
陸羽於顧渚山,「置茶園,作《顧渚山記》」,在長城縣境考察西噎山、伏翼洞、啄木嶺、懸腳嶺、青峴嶺、筱浦、吳山等地,並將紫筍茶的製作、飲用,寫入《茶經》。顧渚山產的紫筍茶既成貢品,遂「置貢茶院於此,每歲進奉,役工三萬人,累月方畢」,貞元時「歲造貢茶一萬八千四百斤」。自此,紫筍茶為歷代貢品,而聞名於世。
陸羽又以顧渚山下金沙泉烹煮紫筍茶,金沙泉與紫筍茶同列為貢品。撰有《茶經》、《顧渚山記》、《吳興圖經》等書。應顏真卿之邀,共輯《韻海鏡源》一書。
大曆九年(775)春,顏真卿、陸羽、僧皎然、李萼、裴修等十數名士,應長興縣丞潘述之邀,會集於縣城西南十五里閬山之南竹山寺潘子讀書堂,作詩連句,由顏真卿書就《竹山連句帖》。
14樓:延幼禕
陸羽 浙江湖州人 著世界上關於茶的第一部著作《茶經》
15樓:乾坤聖
陸羽(783年--804年),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做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祀為「茶神」。
16樓:匿名使用者
陸羽號稱茶聖著有《茶經》
17樓:沈沉
陸羽啊!ms就他在這方面著述豐富啦。
18樓:文靜仔
陸羽啊 ,連周杰倫都知道。
遊西湖陸羽故鄉作文,遊陸羽故園600字作文
公園大門,bai我看見du一座高大的陸羽雕像,高約zhi4米。陸羽雕像是用漢dao白玉做成的,回陸羽右手拿著一答個杯子,左手拿著一本書,彷彿在仔細品茶。下面用大理石做的正方形底座,底座的正面刻著 茶聖陸羽 四個字,右面寫著陸羽的作品,後面寫著陸羽的生平簡介。大門右邊走過用石頭做的小橋,是一個和宮殿差...
茶聖陸羽與茶的小故事數,茶聖陸羽與茶的小故事300字數
州刺史李季卿在揚子江畔,遇見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陸羽,便相邀同船而行。李季卿聞說附近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煮茶極佳,即令士卒駕小舟前去汲水。不料士卒於半路上將一瓶水潑灑過半,偷偷舀了岸邊的江水充兌。陸羽舀嘗一口,立即指出 此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零水。李季卿令士卒再去取水,陸羽品嚐後,才微笑道 此乃江中心南零...
陸羽大師有名言嗎是什麼
陸羽 禪茶一味。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文章 翼而飛,毛而走,口去 而言,此三者俱生於天地間,飲啄以活,飲之時義遠矣哉!至若救渴,飲之以漿 蠲憂忿,飲之以酒 蕩昏寐,飲之以茶。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楊雄 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 張載 遠祖納 謝安 左思之徒,皆飲焉。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