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矽灰流動度比的試驗方法。

2025-03-22 05:20:25 字數 4563 閱讀 8069

1樓:匿名使用者

配合比 對於矽粉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主要是根據設計要求, 確定矽粉的摻入方法,矽粉的最佳摻量,減水劑的最優摻量及砂石料調整,而其它則按普通混凝土設計方法進行。

a) 矽粉的摻入方法:矽粉在混凝土中一般有兩種方法: 一是內摻,二是外摻,都要與減水劑配合使用。

內摻法往往用矽粉代替水歲晌陪泥,又分等量代替和部分等量代替兩種,等量代替為矽粉摻量代替相等的水泥,部分代替為1 kg 矽粉代替1~3 kg 水泥,作為研究一般摻量為5 %~30 % 水灰比一般保持不變:而外摻法指的是矽粉像外加劑那樣摻在混凝土中,而水泥用量不減少,摻量一般為5 %~10 % 一般外摻法而得的混凝土的力學效能要高得多,但增加了混凝土乎蠢中膠凝材料用量。

b) 矽粉的最優摻量往往控制在8 %~10 %。它是根據所用矽粉、水泥種類和骨料性質而定,並考慮它對效能改善程度及施工方便與否和技術經濟指標等。

c) 減水劑的最佳摻量:在混凝土中使用矽粉,如不摻減水劑,想保持相同的流動度,則必然要增加用水量、水灰比增加,摻矽粉的混凝土強度也不上去,這也是過去矽粉在混凝土謹差中未推廣使用的原因。矽粉與減水劑聯合使用摻用矽粉水灰比不變,即用水量不增加,也能達到與未摻矽粉的混凝土具有相同的流動度且矽粉混凝土強度等效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一般國內較多采用萘系高效減水劑,如建1、h、dh3、fdn、nf、n2b 等,其摻量一般為膠材用量的1 %以內,有時為了減小水灰比,拌制超高強混凝土,減水劑摻量達2 %~3 %。

d) 砂石料用量調整:內摻矽粉一般對砂石用量不必調整。外摻矽粉要扣掉與矽粉體積相等的砂石體積。

2樓:匿名使用者

需水量比125% 流動度比試驗同水泥、礦粉。

3樓:匿名使用者

內摻矽粉一般對砂石用量不必調整。

4樓:匿名使用者

去找規範那,規簡凳範上面都有芹鉛怎麼做的。不過計算方法不知道有沒,我這的規範沒有。你實驗室應該有人的吧?問一下其他的嫌咐好人也很好啊。需水量我還沒弄。應該很快了。

求教矽灰石粉與碳酸鈣有何不同

5樓:網友

矽灰石是矽酸鈣,碳酸鈣是碳酸鹽。

矽灰石的成分是ca3〔si3o9〕。三斜晶系,屬於單鏈矽酸鹽礦物。通常呈片狀、放射狀或纖維狀集合體。白色微帶灰色。玻璃光澤,解理面上珍珠光澤。

碳酸鈣是一種無機化合物,caco₃俗稱:灰石、石灰石、石粉、大理石等。主要成分:

方解石,是一種化合物,化學式是caco₃,呈中性,基本上不溶於水,溶於鹽酸。它是地球上常見物質,存在於霰石、方解石、白堊、石灰岩、大理石、石灰華等岩石內,亦為動物骨骼或外殼的主要成分。

自密實混凝土的粗細骨料用量怎樣計算

6樓:網友

自密實混凝土骨料用量與普通混凝土骨料用量差異不大,但是自密實混凝土對粗骨料粒徑的要求較高,通常選用(5-20)mm或(5-16)mm粒徑較為適宜,另外粗骨料中的針片狀越少越好,可以有效增加流動度,達到自密實的效果。

水下澆築混凝土的方法

7樓:尋武召嘉石

水下澆築混凝土的方法有:混凝土幫浦澆築法、導管法、柔性管法、活底吊箱法、袋石法、傾注法和預填骨料壓漿法。其中以混凝土幫浦澆築法和導管法較好,其裝置和施工比較簡單,質量容易保證。

採用導管法澆築水下混凝土,適用於水深不超過15~25m的情況。導管的直徑為25~30cm,每節長1~2m,用橡皮襯墊的法蘭盤連線,底部應裝設自動開關閥門,頂部裝設漏斗。導管的數量與位置,應根據澆築範圍和導管的作用半徑來確定。

一般作用半徑不應大於3m。

用袋砌法澆築水下混凝土,系把混凝土半滿地裝入牢固的麻袋或布袋中,由潛水員在水下進行砌澆。袋的孔隙應能使砂漿滲出但不宜過大。採取這種澆築方法,袋與袋之間的層面,雖然可以從袋孔中擠出的水泥漿互相膠結,但其整體性終究是很差的。

此種混凝土的坍落度以5~7cm為宜,不得采用幹拌混凝土。混凝土袋應交錯放置,相互靠緊。

傾注法澆築水下混凝土,可用於岸邊水深不起過的情況,其方法如圖5-3所示。新澆的混凝土堆用夯擊或振動等方法擠入已澆的混凝土體中,使只有前沿的混凝土坡面與水直接接觸。混凝土的坍落度以7~10cm為宜。

採用此種方法應儘量縮短澆築時間,在澆築工作未完成之前,先澆的混凝土不得凝固。

水下預填骨料壓漿法,要求水泥砂漿具有一定的流動度和一定的抗離析能力。壓漿壓力與灌注漿液的稠度、預填骨料平均粒徑及要求擴散半徑有關。如果預填骨料平均粒徑在150mm以內,擴散半徑在1.

5m以內,當水深為零時,管底出。

漿壓力約為50~150kpa。有水倉面,管底出漿壓力應再加上相應水深引起的水壓力。

8樓:匿名使用者

水下澆築混凝土的方法有:

袋裝法振搗法。

導管法(幫浦壓法、吊罐法)(水深以上—)

技術要求:袋裝法:

和易性滿足要求,坍落度5~7cm

連續施工。混凝土袋交錯疊放,相互緊靠,層間宜用短鋼筋插入加強連線混凝土配製強度比設計強度提高40~50%

技術要求:振搗法:

和易性良好,坍落度3~6cm

首批混凝土澆築應從岸向水中趕漿至混凝土出水面以上振搗後混凝土頂面要高出水面一定高度。

後填混凝土不能與水接觸。

連續施工。混凝土配製強度比設計強度提高40~50%

技術要求:導管法:

和易性良好,坍落度16~22cm,配合比設計符合施工規範要求混凝土澆築從水深處開始。

首批混凝土應保證導管埋入混凝土1m以上,澆築過程中導管埋深2~4m混凝土澆築結束的頂標高應高出設計標高。

幾根導管同時施工時,應保證混凝土面均勻上公升預應力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術問題(難點):

先張法:混凝土質量和施工質量必須合格。

張拉臺座要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

張拉力控制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預應力放鬆時的混凝土強度必須滿足設計要求。

嚴格遵守放鬆程式。

預應力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技術問題。

後張法混凝土質量和施工質量必須合格。

錨夾具、鋼絞線必須檢驗合格。

張拉時的混凝土強度和彈性模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張拉力和伸長率的控制。

及時壓漿。剛剛搜的希望對你有用反正我是看不懂…

9樓:匿名使用者

水下澆築混凝土,必須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漿流失到水中。需要從三方面控制:1)配製抗衝散混凝土,採用矽灰和/或增粘劑(纖維素、聚丙烯醯胺類高分子外加劑),提高混凝土中水泥漿的粘度,從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衝散能力;2)幫浦送混凝土至結構底部開始澆築,避免混凝土經過水沉入底部;3)宜配製為自密實混凝土,因為澆築水下結構一般無法振搗。

具體的技術方案決定於要進行水下澆築的結構和要求。如果是在有限的空間澆築,例如水下灌注樁,普通幫浦送混凝土就可以澆築,做到上述2)即可,將幫浦送管出口放在澆築結構底部灌注混凝土,讓混凝土至下而上公升起排出水。如果是在較開放空間澆築,特別是水是流動的,則一定要做充分的準備工作,配製合格抗衝散混凝土。

需要注意:同樣的混凝土,在水下澆築與在陸上澆築相比(水/陸強度比),混凝土強度會有一定損失。對於抗衝散混凝土,一般要求該水/陸強度比大於。

10樓:小度知識

2、幫浦壓法。用混凝土幫浦輸送混凝土。

3、開底容器法。將混凝土裝在密閉容器裡再沉入水下,到達施工點即可卸料。

4、預填骨料壓漿法。在模板裡預填骨料,通過漿管加壓形成混凝土。

5、袋裝疊置法。將混凝土裝在袋子裡再放到水下,形成水下混凝土結構。

有些朋友對水下澆築混凝土並不是特別瞭解,也不知道在水下澆築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是什麼,下面就由來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吧。

一、水下澆築混凝土的方法。

一共有6種方法,在施工的時候,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去選擇,這6種施工方法分別是:1、導管法。這種方法是比較常用的,需要用剛性導管或柔性導管進行輸送和澆築。

2、幫浦壓法。用混凝土幫浦輸送混凝土,施工方法和導管法差不多。3、開底容器法。

將混凝土裝在密閉容器裡,再沉入到水下,到達施工地點以後即可卸料。

4、預填骨料壓漿法。先在模板裡預填骨料,再通過漿管加壓,填充骨料縫隙膠結以後,就能形成混凝土。5、袋裝疊置法。

將混凝土裝在袋子裡再放到水下,要層層重疊,形成水下混凝土結構。6、傾注法。在已經成型的混凝土上澆注攪拌物,再通過搗壓或者是自然流動的方式,讓混凝土在水下逐漸擴散。

二、水下澆築混凝土施工的注意事項是什麼。

1、混凝土的質量要好,不能被水溶解,建議直接去當地的建材市場購買,就不用擔心會買到劣質混凝土了,在購買之前,可以先去了解一下各大品牌的產品,然後再做決定。

2、如果自己不會操作,沒有這方面的經驗,那麼建議最好去找專業業的施工團隊過來幫忙,以免在施工的過程中會出岔子。

您好,希望能夠幫助到你,祝您生活愉快。

11樓:美伴我同行

德州市武城縣向陽路。

預應力管道安裝應符合什麼要求

12樓:營養快線

預應力管道安裝應符合的要求: (1)管道應採用定位鋼筋牢固地定位於設計位置。 (2)管道應留壓漿孔與溢漿孔;曲線孔道的波峰部位應留排氣孔;在最低部位宜留排水孔。

3)管道安裝就位後應立即通孔檢查。 (4)附近焊接作業時,必須對管道採取保護措施。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