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江上》的解釋 10

2025-03-18 21:05:11 字數 2563 閱讀 5611

宋詩《江上》的解釋

1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江上。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雲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王安石晚年辭官閒居於江寧府(南京)城東門與鐘山之間的「半。

山園」,御野大飽覽山光水色,寫了不少精緻淡雅的山水絕句。連黃庭堅也。

稱讚:「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脫去流俗。」此詩就是他在秋。

江帆影中獲得精神啟悟而作。頭兩句寫天,後兩句寫地,可見詩人眼。

界開闊而幽深。寫天就順手把地點(江北)、季節(秋)和時辰(晚)都交待了,卻交待在陰晴莫定的天氣變化中。「江北秋陰一半開」,似乎有了由陰轉晴的趨勢,誰料想都秋天了,氣候還如此變化無常,逆轉為「晚雲含雨卻低徊」。

陰——半晴——濃陰,不僅是天氣變化,而且是人的心理情調的變化,因而在低首徘徊的雨雲之下,有乙個低。

首徘徊的詩人在。但是此詩的深層意義不是屈從陰暗,而是反抗陰暗。

詩人放眼遠望,視野雖然遇到「青山繚繞疑無路」的阻塞,卻又在。

忽見千帆隱映來」中,視野變得豁然暢通了。詩人脊簡對光色體察甚細,遠處的千帆時顯時隱,是對應著天氣的半晴又陰對江面能見度的影響。

的。反抗陰暗,便能開通千帆競渡的視境,這就是詩人借山光水色的。

變化所體驗到的某種人鎮豎生哲學、或政治哲學。因此,此詩是以富有辨。

證法的思理取勝。這種思理是積極的,人們讀到南宋詩人陸游的《遊。

山西村》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句,可能也會。

聯想到它。

寫江的詩

2樓:花落餅中

1.落木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陳師道《次韻李節推九日登南山》

2.盡吸西江,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3.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4.清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劉禹錫《楊柳枝》

5.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者棚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6.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溫庭筠《利州南渡》

7.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高嫌首盡醉歸。——杜甫《曲江二首》

8.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9.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戚數月晴。——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10.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高蟾《下第後上永崇高侍郎》

描寫江上的古詩有?

3樓: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

望月懷遠》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是作者在離鄉時,望月而思念遠方親人而寫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謝靈運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乙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後乎此的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於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頷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懷遠之情的人。

這裡指詩人自己。「遙夜」,長夜。「竟夕」,通宵。

詩人思念遠方的友人,以至於徹夜難眠,埋怨長夜漫漫。

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承接頷聯,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憐」,愛憐。

滋」,沾溼。上句寫詩人徘徊於室內。吹滅蠟燭,更加愛憐灑滿一地的銀色月光。

下句寫流連於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也沾溼了身上的衣裳。這就把徹夜難眠的形象傳神的描繪出來。

4樓:賓果互聯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居易《暮江吟》

江上漁者古詩意思解釋

5樓:蘭難談娛樂

江上漁者古詩意思解釋如下:

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只喜愛鱸魚的美味。你看那漁人駕著像樹葉一樣的小舟,在大風大浪裡時出時沒。

此詩約作於北宋景祐元鋒襪山年(1034年)。當時范仲淹四十六歲,主政蘇州,為治水患,正在蘇常一帶察看水情。目睹江中一葉扁舟,在風急浪高的水面銀中忽浮忽沉,感慨賦詩。

《江上漁者》古詩簡介:

江上漁者》是北宋文學家、詩人范仲淹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嚐鱸魚味道的鮮美,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鬥的危境與艱辛。

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好答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全詩用詞精練,無華麗詞藻,無艱字僻典,無斧跡鑿痕,以平常的語言,平常的人物、事物,表達不平常的思想、情感,產生了不平常的藝術效果。

宋詩的語言風格是怎樣的,宋詩在語言風格上有什麼特點?

宋詩在語言風格上多保有平淡 自然的風格。雖然有些人只出於為政治服務的功利專觀點屬而強調平淡自然,如北宋初中期的王禹杗 歐陽修等人,他們為強調 傳道而明心 特別提倡詩應 易道易曉 有些人能上升到審美的高度,而強調平淡自然。如王安石說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題張司業詩 蘇軾說 漸老漸熟,乃造平...

談談你對唐宋詩詞的見解,你談談對唐宋詩詞的理解

唐詩 宋詞是我國傳統文學藝苑中的兩朵最美的奇葩.個人認為,他有以下優點,適合也值得大家去學習 第一,總體看,他們篇幅短 韻律強,讀之朗朗上口,詞句優美,比之長篇大論的古文來說,她更易於現代人接受,更能讓人陶醉,而且讀之品之是一種享受 第二,自古以來的說法是 詩言志 詞發展成熟後也可以言志了,那麼古人...

江上董穎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江上董穎閱讀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江上董穎 萬頃滄江萬頃秋,鏡天飛雪一雙鷗.摩挲數尺沙邊柳,待汝成陰系釣舟.注 作者,宋代董穎 生卒年不祥 字仲達,德興人.根據洪邁 夷堅乙志 卷十六的記載,他是個窮愁潦倒的詩人,跟韓駒 徐俯等齊名.在中國戲曲發展史上,董穎還值得注意,因為他留下來十首敘述西施事蹟的 道宮薄媚 詞,銜接連貫,成為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