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地氣候中的逆溫現象,高中地理中的 逆溫 是什麼意思

2025-03-17 15:55:07 字數 3876 閱讀 6307

1樓:水手的地理空間

高山氣候分佈區,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的保溫作用很弱,高山地區一般天氣晴朗,萬里無雲,大氣的逆輻射較弱。在夜晚,由於上述原因,在沒有太陽輻射收入的前提下,地面熱量大量支出,同時幾乎沒有通過大氣逆輻射還給地面、補償地姿豎面熱量損失的熱量,這樣,近地面溫度急劇下降,出現了近地面更冷,高空相對較暖的逆溫現象。

逆溫現象在平原地區也可以出現。

從季節來看,一般出現在冬半年,也為此時地面熱量支出遠遠大於收入。

從晝夜來看,一般出現在夜晚,因為夜晚,只有熱量支出,沒有熱量收入。喊冊旦。

從天氣來看,一般出現在晴天,特別是晴朗的夜晚,此時,大氣逆輻射更弱,近地面溫度更低。

從地形來看,一般出現在盆地,如果在晴朗的夜晚,盆地四周的冷空氣下沉至盆地底部,是當地溫度更低,出現逆溫。我國四川盆地就是典型例子。當地逆溫導致大霧彌鄭擾漫,重慶因此有霧都之稱。

2樓:網友

從對流層頂到約50千公尺高度的大氣層。平流層內,溫度隨高度上公升而增鍵液高,下半部隨高度變跡旁化較小,上半部則增高得快姿亮橡。這種溫度隨高度公升高而增高的特徵,是由於大氣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這一層,並且對太陽紫外輻射強烈的吸收形成的。

逆溫是指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公升高的現象

3樓:釁行令家美

? 分 析: 1.

逆溫是指氣溫隨高度公升高氣溫上公升,①氣溫先陵枝下降後上公升再下降,②逆溫出現高度不高,③沒有逆溫現象,④逆溫出現高度高,輻射逆溫剛形成時影響小,後逐漸增大,再慢慢減弱後消失,所以正確答案是 b 。 考模羨點: 逆溫形成過程和讀圖判斷能力。

2. 逆溫出現時,大尺碼敏氣上公升運動減弱或停止,導致大氣汙染物擴散速度慢,天空能見度低,最低時是逆溫出現高度最高時,故 d 對。 考點:

逆溫對大氣汙染的影響。

高中地理中的"逆溫"是什麼意思

4樓:戲材操涵

逆溫。一般情況下,在對流層中,大氣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氣條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氣結構會出現氣溫隨高度增加而公升高的反常現象,氣象學上稱之為「逆溫」,發生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

逆溫一般按照成因的不同分類,如下::

輻射逆溫:經常發生在晴朗無雲的夜空,由於地面有效輻射很強,近地面層氣溫迅速下降,而高處大氣層降溫較少,從而出現上暖下冷的逆溫現象。這種逆溫黎明前最強,日出後自上而下消失。

2.平流逆溫:暖空氣水平移動到冷的地面或氣層上,由於暖空氣的下層受到冷地面或氣層的影響而迅速降溫,上層受影響較少,降溫較慢,從而形成逆溫。主要出現在中緯度沿海地區。

3.地形逆溫: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於山坡散熱快,冷空氣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來的較暖空氣被冷空氣抬擠上公升,從而出現氣溫的倒置現象。

4.下沉逆溫:在高壓控制區,高空存在著大規模的下沉氣流,由於氣流下沉的絕熱增溫作用,致使下沉運動的終止高度出現逆溫。

這種逆溫多見於副熱帶反氣旋區。它的特點是範圍大,不接地而出現在某一高度上。這種逆溫因為有時像蓋子一樣阻止了向上的湍流擴散,如果延續時間較長,對汙染物的擴散會造成很不利的影響。

高中地理.逆溫現象是不是隻能出現在對流層呢如問題

5樓:收吉選哲

上圖表示地球大氣分層結構及氣溫變化。從圖中可知,平流層和中間層以上出現隨高度的增加溫度增加的情況。這種情況不屬於逆溫現象。

地理問題。為什麼出現逆溫時大氣較穩定呢?如下題。幫說詳細點,謝謝!

6樓:匿名使用者

大氣運動中最常見的運動形式此李是熱力環流,而形成熱力環流最基本的條件是下熱上冷即氣溫隨海拔增高而下降,森掘遲在這種情況下易出現空氣受熱上公升進而發展為熱力環流。

如果出散滲現逆溫現象。

一種可能是氣溫雖然隨海拔公升高而降低,但下降的速度低於平均速率。

攝氏度。100公尺),造成空氣的垂直運動減弱,進而削弱熱力環流;另一種情況是氣溫隨海拔增高而增高,即出現下冷上熱的現象,根本無法形成空氣受熱上公升,也就無法形成熱力環流了。

因此當出現大氣逆溫時,熱力環流較弱甚至停止,大氣自然就相對穩定了。

地理中所說的逆溫現象是什麼?

7樓:夏樹秋楓

地球大氣最下面一層為對流層,高度範圍大約在千公尺到千公尺之間,該層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於地面吸收的太陽熱量,所以氣溫從地面向高空遞減,這是對流層大氣正常的氣溫變化,所以地面很熱的地方,山上就要涼爽很多,新疆的天山,山腳下氣溫很高,氣候炎熱,山頂卻有大量積雪,都是這種氣溫分佈規律的明證。由於對流層大氣上冷下溫,冷空氣下沉,暖空氣上公升,形成大氣的垂直運動,因此叫對流層。

但是在特定條件之下,區域性地區的氣溫也會呈現自下而上不降反公升的反規律現象,稱為逆溫,比如冬季高空有暖氣流經過時,或者鋒面過境的情況下,都會出現逆溫。逆溫出現時,暖空氣在上,冷空氣在下,不容易產生大氣的垂直運動,所以飛機也就不容易顛簸。

8樓:柳宜楠

其實逆溫現象,樓上解釋很全面。

最簡單說的一句話就是:溫度隨著高度的公升高,在一定距離內也公升高了。

正常情況下是溫度隨高度公升高降低,但是它公升高了,這就是逆溫。

關於地理逆溫 如圖

9樓:頓靜段水兒

1、c圖中「垂直溫度梯度(℃/100公尺)可知圖中所給的不是氣溫,而是上公升乙個單位高程後氣溫的變化值,正負表示溫度公升高或降低,只要垂直遞減率等於或大於零,就屬於逆溫現象。大氣發生逆溫現象備圓困纖時,對流運動減弱,不利汙染物的淨化。所以最高時段是19-22時的時仿尺塌段。

答案:c。

一到高中地理題 關於逆溫

10樓:sandm雪

選b 那為什麼會產生光化學煙霧呢?原來光化學煙霧的產生與汽車尾氣排放有著直接關係,一般發生在溼度低、氣溫在24-32℃度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後。汽車尾氣產生的主要汙染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用hc表示)、氮氧化物(用no。

表示)和鉛化合物。如遇到在強日照和低溫度逆溫氣象條件,排放到大氣中的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稱它們為一次汙染物)在陽光輻射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臭氧、醛類、過氧乙酸硝酸酯等二次汙染物,它們與一次汙染物混合,即形成光化學煙霧。

11樓:魚水

a在一天中,上午10點左右和下午3-4點空氣最為新鮮;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氣汙染較嚴重,其中晚上7點和早晨7點左右為汙染高峰時間,當然此時的空氣就是最不新鮮的了。 一天中空氣新鮮程度的不同,原因是氣象因素。晝夜間的垂直溫差變化明顯,當地面溫度高於高空溫度時,地面的空氣容易上公升,汙染物容易被帶到高空擴散;當地面溫度低於高空溫度時,天空中就形成「逆溫層」,這個「逆溫層」就像乙個大蓋子一樣壓在地面上空,使地面空氣不能上公升,空氣中的各種汙染物就不能擴散。

一般在夜間、早晨和傍晚易出現逆溫層,所以,在這些時間裡空氣最汙濁。 到了白天,當太陽出來後,地面溫度迅速上公升,逆溫層就會逐漸消散。於是汙染物也就很快擴散了。

一般到上午10點以後,地面空氣就很新鮮了。

地形逆溫出現在夜晚;鋒面逆溫出現在鋒面過境時;輻射逆溫在黎明前最強。

12樓:網友

b.夏天中午。

題中有資訊「在陽光(紫外線)作用下」

逆溫是大氣溫度隨高度增加而公升高的現象,輻射逆溫是由於地面強烈輻射冷卻而形成的逆溫。下圖是某地某日(

13樓:江公主醞掣

小題1:b

小題2:d試題分析:

小題1:逆溫是指氣溫隨高度公升高氣溫上公升,①氣溫先下降後上公升再下降,②逆溫出現高度不高,③沒有逆溫現象,④逆溫出現高度高,輻射逆溫剛形成時影響小,後逐漸增大,再慢慢減弱後消失,所以正確答案是b。

小題2:逆溫出現時,大氣上公升運動減弱或停止,導致大氣汙染物擴散速度慢,天空能見度低,最低時是逆溫出現高度最高時,故d對。

各氣候型別的氣溫 降水指標,世界各地氣候型別的分佈(氣溫降水圖)

怎麼根據降水,氣溫表判斷氣候型別.我現在 怎麼通過氣溫和降水量來判斷氣候型別?怎麼通過氣溫和降水量來判斷氣候型別 各種氣候型別的降水狀況 熱帶沙漠氣候,溫帶沙漠氣候 降水量在200mm以下。溫帶草原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降水量在200 500mm之間。地中海氣候,溫帶溼潤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降水量在...

29兩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緯度位置B人

地勢對氣候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隨著地勢的增高,氣溫降低 一般情況下,每增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那曲地處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高 氣溫低,這也是形成一些青藏地區 一山有四季 山頂積雪終年不化的主要原因 故選 d 影響氣候的基本因素是 a 緯度位置b 海陸分佈c 地形因素d 洋流因...

當地氣候特點民居特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A

竹樓,熱帶bai季風氣候,特點 1竹子房 du屋,通風散熱,zhi2下層防潮防蛇防蟲dao 季風降水專多,熱帶 窯洞,溫帶大陸氣候,特屬點 當地氣候乾燥,黃土直立性強,窯洞可以節省建築材料,冬暖夏涼。冰屋,寒帶氣候,特點 牆體厚易於保暖。商務星球版7年級上冊最後一章最後一節有。氣候特點對地理環境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