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下魏王咎 魏王豹,趙王武臣,燕王臧荼

2025-03-14 05:05:24 字數 1720 閱讀 4598

十面埋伏什麼意思

1樓:龍之騰必潛乃翔

十面埋伏意思是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指周圍佈置了重重埋伏。

成語】: 十面埋伏。

拼音】: shí miàn mái fú【解釋】: 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指周圍佈置了重重埋伏。

近義詞】: 四面楚歌。

反義詞】:無。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結構】:偏正式。

舉例造句】:我們設下十面埋伏,專等敵人自投羅網。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重用淮陰人韓信,先後活捉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臧荼、齊王田廣。他被劉邦封為齊王后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東南),他採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2樓:隨風驛站

意思是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

西楚霸王時期十八路諸侯王是誰

3樓:神羅★天徵

1、漢王劉邦,統治巴、蜀、漢中之地,建都南鄭2、雍王章邯,統治咸陽以西的地區,建都廢丘3、塞王司馬欣,統治咸陽以東到黃河的地區,建都櫟陽4、翟王董翳,統治上郡,建都高奴。

5、西魏王魏豹,統治河東,建都平陽。

6、河南王申陽,統治河南,建都洛陽。

7、韓王韓成,統治韓地,建都陽翟。

8、殷王司馬昂,統治河內,建都朝歌。

9、代王趙歇,統治代地;戰國時趙貴族。

10、常山王張耳,統治趙地,建都襄國。

11、九江王英布,統治淮南,建都六縣。

12、衡山王吳芮,統治長沙,建都邾縣;西漢第一代長沙王。

13、臨江王共敖,統治南郡,建都江陵;戰國楚國貴族後代。

14、遼東王韓廣,統治遼東;原六國中趙國上谷小吏。

15、燕王臧荼,統治燕地,建都薊縣。

16、膠東王田市,統治膠東;被叔叔田榮立為齊王。

17、齊王田都,統治齊地,建都臨淄。

18、濟北王田安,統治濟北,建都博陽。

楚漢時期各國戰將 包括個諸侯 以及秦末的**軍將領

4樓:網友

楚:項梁、項羽、范增、黥(英)布(後來歸漢了)、龍且、周殷、項聲、陳武就是蒲將軍、項他、鍾離昧、武涉、陳嬰、曹咎、鄭昌、蕭公角、桓楚、虞子期、薛公、項伯、朱雞石、餘樊君、共敖、田安、郯公、周蘭。

漢:韓信、張良、蕭何、樊噲、彭越、周勃、曹參、呂澤、酈商、酈食其、彭越、陳平、陳豨、盧綰、申屠嘉、周緤、任敖、夏侯嬰、灌嬰、傅寬、靳歙、奚涓、王陵、王吸、薛歐、丁復、蠱逢、劉賈等等。

秦:章邯、章平、王離、司馬欣、董翳(後來全都歸降項羽) 沒辦法人才凋敝啊。

諸侯: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司馬卬、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臧荼、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南越王趙佗(自立)這些都是項羽封的,隨著楚漢形勢的變化,有些被消滅了,有些跟劉邦混了,不一而足。

還有義軍陳勝、吳廣什麼的,沒什麼名氣也不算楚漢時期,就不需要了吧,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coc裡面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都是啥意思

5樓:乙個小小的吡啶

1.各個邊下兵野蠻人一列,弓箭手一列,因為一共是四條邊故稱為「四面楚歌」

2.定點下野蠻人和弓箭,下兵位置與採集器位置有關,一般比較鬆散,數量較多,因此被稱為「十年埋伏」

為何曹操打下漢中後,就敢稱魏王了呢?

曹操之所以在攻下漢中以後敢於稱王,主要是因為他的勢力範圍已經非常廣,政權也比較安穩,所以並不害怕自己加封魏王以後會遭到其他政治勢力的打擊。第一,曹操為何在攻打下漢中以後撤兵回朝?劉備建立蜀國以後遇到的第1個大危機就是曹操領兵攻打。曹操在攻下漢中以後人可以趁勢追擊,繼續打擊劉備。但是他卻做出了一個令人...

魏王求才若渴,為什麼砍斷孫臏雙腳呢?

其一是能夠得到孫臏頭腦中的孫子兵法,能夠讓自己在接下來的征討中獲得勝利,其二 孫臏一心沒有留在魏王身邊的想法,只想離開魏國,砍斷孫臏雙腳,最簡單的就是讓孫臏離不開魏國,即使留不住孫臏的心,也要把孫臏的這個人留在身邊,如果孫臏去了別國會對自己產生威脅。魏王雖然求才若渴,但是他已經有了龐涓,而且龐涓嫉妒...

求翻譯冊曰諮爾魏王!昔者唐堯禪位於虞舜,舜亦以命禹天

冊說 你們魏王 從前帝堯把帝位禪讓給虞舜,舜也這樣封給禹,天命不是固定不變,只歸於有德行的人。漢道衰落,社會失去秩序,降到我身,大混亂這昏,群凶叛逆,天下傾覆。多虧武王神武,拯救難就難在四方,只有清水區夏,以保護我們祖先,難道我一人獲得平安,使全國實際受惠。現在大王繼承前人的事業,光在你的德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