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東漢楊修怎麼死的?東漢末年文學家楊修,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2025-03-13 18:15:11 字數 1176 閱讀 9990

1樓:匿名使用者

楊修[1],(175-219)字德祖,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東)人,出生於西元175年,東漢建安年間舉為孝廉,任郎中,後為漢相曹操主簿。後被曹操神好殺害,死於西元219年,卒時方45歲。楊氏家世為漢名門,祖先楊喜,漢高祖時有功和瞎握,封赤泉侯。

高祖楊震、曾祖楊秉、祖楊賜、父楊彪四世歷任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喚慶位,與東漢末年的袁氏世家並駕齊驅,聲名顯赫。書中記載「自震(楊震)至彪(楊彪),四世太尉。」

2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在當時被稱為嫋雄,獨霸北方,表面上官居丞相,實以挾天子而令諸棗衡爛侯。曹操為了一統天下親自率軍凳漏攻蜀,作為謀士的楊修隨軍前往。結果曹軍久攻不克,進退兩難,攔埋只有退兵。

楊修就是在曹軍攻蜀未果後,被曹操藉以煽動軍心之罪名殺了。

東漢末年文學家楊修,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3樓:剛陽文化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那我們的主人公楊修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曹操殺楊修的時候是在哭的!這證明他是有多麼的不忍。曹操其實挺器重楊修的,曹操把楊修放在自己身邊時間非常久,而楊修也確實有點小聰明。

楊修自以為猜測到曹操的想法,可是卻犯了兵家之大忌,他根本不懂得看破不說破這個道理。比如,導致楊修被殺的直接原因,在漢中戰役中,曹操戰敗又缺糧,一直想要撤退,所以才會啃著雞爪喊雞肋。

楊修自恃聰明侍宴數,在曹操的身邊嘚瑟的不得了。自以為通過這樣的小聰明,能夠引起曹操的重視,抬高自己的身價。豈不知,結果適得其反,一次又一次的加深曹操的反感。

楊修卻自鳴得意,把曹操的隱忍當做褒獎,更加狂妄。最終惹怒曹操。日常生活中,總是有一些人,特別愛表現自己,極為嘚瑟,別人不願意理他,他還覺得自己了不起。

其實這樣的人特別招人煩,沒有人會真正喜歡這樣的人。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情商在商場、職場和戰場都是極其重要的,楊修這個人情商極高,然而,情商卻低的可憐。我們知道,在「一盒酥」事件上、在「雞肋」事件上,他都能精準地通過曹操的言行來猜透曹操的心思,並且替老闆直接下達命令,這在職場上是致命的缺陷,楊修這個人膽大妄為,又極其老首自負,所以,他不死,曹操這個董事長的權威就無法得到保障。

如果乙個企業裡有這樣乙個人,整天發些小道訊息,自認為對領導的決定瞭如指掌,自己沒有什祥歷麼突出的貢獻還慫恿別人和自己一起打退堂鼓,領導肯定要先收拾這樣的人才能穩定人心。

與袁家 楊家在東漢末年並列四世三公的是

袁紹是庶子,袁術才是嫡子。袁術是嫡出,袁紹是庶出,但是袁紹是哥哥倒是真的。三國時期,袁家四世三公,楊彪一家也是一樣,為毛楊家沒出諸侯 袁紹被封到外郡,有能力發展勢力。而楊彪一家在朝廷,不便發展,且當時董卓弄權,明哲保身為好。楊家人沒能力唄。同時也沒野心。袁紹四世三公 四世三公分別指什麼 四世三公指的...

有什麼詩是指東漢末年的社會動盪

薤露行 是漢末文學家曹操用樂府舊題所寫的敘事詩,詩歌描述的是漢朝末年的政治動亂,民不聊生的悲慘情景。詩歌風格質樸無華,沉重悲壯,深刻表達了作者身為一個政治家和文學家的憂患意識和哀痛之情。蒿里行 是漢末文學家曹操用樂府舊題所寫的敘事詩,內容記述了漢末軍閥混戰的現實,真實 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難。詩人運...

為什麼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少數民族會內遷

從東漢末年以來,中國西部和北部周邊的各少數民族開始不斷地向內地遷徙。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漢王朝的軍事征服以及他們為彌補中原兵力和勞力不足而對各少數民族的招誘。與此同時,周邊各少數民族勢力的消長變化也引起一些民族遷徙。魏晉之際,在北方漢族人口銳減的情況下,胡族內遷形成高潮。在這一過程中,內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