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老徐談文化
六國實力的衰弱確實是從一些戰爭之後體現出來的,下面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標誌著六國衰弱的七場戰役吧。
秦國與南韓、魏國爆發的伊闕之戰以秦國勝利,韓魏聯軍大敗而收場,南韓和魏國也從此一跌不振了。雖然當時秦軍的數量和韓魏聯軍的數量差不多,但是秦軍是有新銳白起指揮的,而韓魏聯軍卻有點指帶卜揮錯亂。最終秦軍大勝韓魏聯軍,消滅了二十多萬韓魏聯軍,南韓和魏國因此損傷慘重,一跌不振了。
樂毅滅齊之戰雖然最終齊國用計反敗為勝了,但巨大的損耗也讓齊國傷到了根基,最終也是跌落神壇了。齊桓公時期的齊國是一方霸主,但是輪到樂毅率領聯軍攻打齊國的時候,齊國表現的簡直不堪一擊,被樂毅攻破七十多座城池。雖然最終齊國用反間計收復了國土,但是這一場損耗也讓齊國從此沒落了。
秦國和趙國發生的長平之戰天下皆知,最終趙國也是因此由強盛轉向衰落了。由於上黨郡的歸屬問題,秦國和趙國這兩個強國直接硬鋼了起來。秦國得益於商鞅變法提公升的實力,最終在長平之戰中打敗了趙軍,使得趙軍損失了塵橋四十多萬士兵。
而經此一戰趙國也是由強盛轉向衰落,再也不能和秦軍相提並論蠢兄穗了。
燕國是屬於偷雞不成蝕把公尺的典型,想趁著趙國虛弱去撈點好處,結果被趙軍揍的生活不能自理了。聽到在長平之戰中趙國損失了四五十萬的士兵,燕王就本著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則發兵六十萬去攻打趙國。但是趙軍在廉頗的帶領下把六十萬燕軍揍的落花流水,最終以割地求和的方式落敗,更是衰弱的不能看。
楚國相對來說地盤最大,實力也強勁,所以被揍了三次後才衰落了下去。第一次的丹陽之戰,雖然楚國只損失了八萬人,但是漢中六百里的肥沃土地卻被秦軍給佔據了。第二次的藍田之戰,楚軍又是大敗,整個漢中全被丟失了。
第三次的垂沙之戰,楚國被秦、齊、魏、韓四國聯軍又揍了一頓,從此徹底的沉淪了下去。
2樓:天明愛吃瓜
標誌著六國衰弱的七場戰役,具體分別是嫌唯伊闕之戰、樂毅伐齊、長平之戰、燕趙之戰、丹陽之戰悔者譁、藍田之戰和碧行垂沙之戰。
3樓:東極青離應淵帝君
眾國伐齊,鄢郢之戰,伊闕之戰,華陽之戰,長平之戰,光狼城之戰,丹陽之戰。
4樓:小豆子子梓
我覺得具體是伊闕之戰、樂毅伐齊、長平之戰、燕趙之戰、丹陽之戰、藍田之戰和垂沙之戰。
5樓:劉心安兒
主要包括秦國和南韓的戰爭,長平之戰,樂毅滅齊之戰,還有丹陽之戰,藍田之戰,垂沙之戰等等,都加快了秦朝統一六國的速旦伍困度橘歲。模念。
南北朝以前五個以少勝多戰役的名稱[包括作戰雙方]
6樓:網友
b]牧野之戰[/b]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萬——17萬,一說70萬 全軍覆沒。
b]柏舉之戰[/b] 孫伍、伍員、磕坦哪閭 3萬——20萬 千里破楚,五戰入郢。
b]陰晉之戰[/b] 吳起 5萬——50萬 大敗秦軍。
b]伊闕之戰[/b] 白起 12萬——24萬 全殲。
b]即墨之戰[/b] 田單 不詳 將燕軍逐出齊國。
b]代之戰[/b] 廉頗、樂乘 20萬帆啟——60萬 大敗燕軍。
color=orange][b]秦漢時期[/b][/color]:
b]鉅鹿之戰[/b] 項羽 2萬——40萬 殲滅。
b]彭城之戰[/b] 項羽 3萬——56萬 殲20萬。
b]井陘之戰[/b] 韓信 3萬——20萬 滅趙,俘趙王歇。
b]濰水之戰[/b] 韓信 數萬——20萬 滅齊,b]昆陽之戰[/b] 劉秀 不足2萬——42萬 王邑僅率數千人逃回洛陽。
b]祝阿、臨淄之戰[/b] 耿弇 數萬——20多萬 滅張步,平齊。
b]赤亭之戰[/b] 虞詡 3千——數萬。
color=orange][b]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b][/color]:
b]兗州之戰[/b] 曹操 數萬——數10萬 迫降30萬。
b]官渡之戰[/b] 曹操 2萬——10餘萬 殲7萬餘人。
b]赤壁之戰[/b] 周瑜 5萬——20餘萬 為讓轎碼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b]合肥之戰[/b] 張遼 7千——10萬 大敗吳軍。
b]夷陵之戰[/b] 陸遜 5萬——數10萬 蜀國從此衰落。
b]涼州之戰[/b] 馬隆 3500——數萬 平定涼州。
b]前秦滅前燕之戰[/b] 王猛 6萬——30萬 殲敵近20萬。
b]淝水之戰[/b] 謝玄 8萬——97萬 苻堅至洛陽,僅剩10餘萬。
b]沙苑之戰[/b] 宇文泰 數萬——20萬 伏擊戰,殲8萬餘人。
b]玉壁之戰[/b] 韋孝寬 不詳——15萬左右 城邑保衛戰,殲7萬餘人。
b]金鄉之戰[/b] 於仲文 8千——10萬 全殲敵軍。
7樓:惜上陌
巨或孫旅鹿之戰凱猜 項羽 2萬——40萬 殲滅昆陽之戰 劉秀 不足2萬——42萬 王邑僅率數千人衫凳逃回洛陽官渡之戰 曹操 2萬——10餘萬 殲7萬餘人赤壁之戰 周瑜 5萬——20餘萬 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夷陵之戰 陸遜 5萬——數10萬 蜀國從此衰落淝水之戰 謝玄 8萬——97萬 苻堅至洛陽,僅剩10餘萬。
南北朝以前五個以少勝多戰役的名稱[包括作戰雙方]
8樓:晏士恩卞子
鉅鹿之戰。項羽。
2萬——40萬。
殲滅。昆陽之戰。
劉秀。不足2萬——42萬。
王邑僅率數千人逃回洛陽含枝型。
官渡談猜之戰。
曹操。2萬——10餘萬。
殲7萬餘人。
赤壁之戰。周瑜。
5萬—搭御—20餘萬。
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夷陵之戰。陸遜。
5萬——數10萬。
蜀國從此衰落。
淝水之戰。謝玄。
8萬——97萬。
苻堅至洛陽,僅剩10餘萬。
六國論翻譯,六國論的翻譯
譯文 1 六國的滅亡,並不是 因為他們的 不鋒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於用土地來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 是滅亡的原因。2 想到他們的祖輩父輩,冒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愛惜,全把他送給別人,好像拋棄 不值錢的 小草一樣。六國論的翻譯 原文...
一戰三國同盟條約的簽訂標誌著什麼
請問lz說的是不是抄德奧意 德國 奧匈帝國 義大利 三國同盟?如果是,那麼該跳躍的簽訂標誌著一戰兩大軍事集團之一同盟國的建立 義大利後來退出,保加利亞 土耳其加入 該條約於1882年簽訂,1887 1891 1902 1912年四次續簽。這個同盟與後來三國協約 英法俄 之間的摩擦最終導致了第一次世界...
秦始皇一統六國時,六國的君主都是什麼下場呢?
六國的大部分君主都被秦始皇直接處死,還有少部分被流放到了偏遠地區。他們都是比較好的下場,秦始皇並沒有將他們殺掉,只是剝奪了他們當國王的權力,然後讓他們到指定的封地生活。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六個君主都沒有什麼好下場,畢竟成王敗寇,為了避免六國的君主捲土重來,秦始皇對他們並不手軟,這些君主都沒有得到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