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下游成礦帶
1樓:中地數媒
長江中下游成礦帶跨湖北、江西、安徽、江蘇4省,工作區面積約10×104
km2工作區內分佈有大批以有色、冶金、鋼鐵、化工、建材等礦業經濟為主的工業城市和工業基地,有關的大型—中型企業多具備選、冶、深加工能力,與之配套的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完善。
本區位於揚子陸塊北部江南隆起的兩側,控礦和含礦地層較多。燕山期銅金鐵等大規模成礦作用發育。
長江中下游成礦帶可劃分為10個成礦遠景區。
鄂東南銅鐵找礦遠景區主攻礦種為銅鐵,兼顧金和多金屬,建立適合開展區域深部找礦的技術方法體系,綜合評價區內深部銅鐵資源潛力;江西九瑞銅金礦找礦遠景區主攻礦種為銅,兼顧金和槐穗歲多金屬,重點族公升開展已有礦床外圍及深部資源評價工作;安慶銅鐵金找礦遠景區主攻礦種為銅(鐵),以突破虎形山、銀珠山等地矽卡巖型銅礦為重點,實現區域找礦的新突破;廬樅鐵銅礦找礦遠景區主攻礦種為銅、鐵,重點突破盆地周邊的銅、鐵礦,開展盆地內部、基底新型別礦床的調查;貴池-青陽銅(金)找礦遠景區主攻礦種為銅,主要調查評價斑岩帶的銅金資源潛力,實現礦床規模的突破;銅陵銅金(鐵)找礦遠景區主攻礦種為銅,綜合評價區內深部銅金資源潛力;安徽繁昌銅鐵礦找礦遠景區主攻礦種為銅,以調查評價荻港隆起銅礦資源潛力為目標,實現區域找礦的新突破;寧蕪鐵銅礦找礦遠景區主攻礦種為鐵銅,主要尋找新類鉛睜型鐵、銅礦,實現區域找礦新突破;寧鎮鐵銅鉛鋅礦找礦遠景區主攻礦種為銅,在擴大安基山、銅山等現有銅礦規模的同時,開闢新的找礦地區,實現區域找礦的新突破;贛東北銅金找礦遠景區主攻礦種為銅,綜合評價區內深部銅金資源潛力。
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礦產資源
2樓:邵頡
長江中下游地區礦產資源種類很多,其中以有色金屬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這主要由於江南山地丘陵在地質歷史上曾有過大規模的岩漿活動,岩漿在冷凝過程中,所含的各種金屬成分在不同溫度下分別形成鎢、銻、銅、鉛、鋅等有色金屬。江西大余的鎢、湖南冷水江的銻,都是聞名世界的礦藏。
江西德興、安徽銅陵和湖北大冶的銅,湖南水口山的鉛鋅也都是儲量很大的礦區。發揮地區礦產資源優勢,為在這些省區發展有色冶金工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黑色金屬中有湖北大冶和安徽馬鞍山與廬江的鐵礦,它們分別為武漢和馬鞍山的鋼鐵工業提供了原料。湖南湘潭的錳礦也很有名。
煤炭資源分佈情況是:長江以北多大煤田,如江蘇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長江以南多中小煤田,主要有江西萍鄉、豐城,湖南資興等。
非金屬礦產有湖北的磷礦,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四)長江中下游成礦帶
3樓:中地數媒
包括鄂東南、贛北、皖南、蘇南等沿江地區,呈近東西向展布,相當於下揚子地塊範圍。該成礦帶內礦業開發比較早,工農業比較發達,交通方便,基礎設施較全,是我國重要的工農業基地之敗春一。
長江中下游一帶隸屬於揚子地塊,北鄰華北地塊,在中新元古代就與華北地塊拼接。古生代—中三疊世為陸緣裂陷槽,接受一套過渡型至穩定型沉積。三疊紀晚期受印支運動影響隆公升為陸,燕山期以來置濱西太平洋構造體系之中,成為一條近東西展布的構造-岩漿帶,其中具有隆凹相間的構造格局,並且在隆起部位以燕山期侵入活動為主,而凹陷部位常發展為火山盆地。
總之,長江中下游地區構造形跡,特別是中生代構造形跡十分明顯,整個處於斷陷盆地與活動陸緣成礦地質環境中(常印佛等,1991),產生了夕卡巖型、熱液型、陸相火山岩型、玢岩型和斑岩型礦床,其中以夕卡巖型最具特徵,分佈最廣。涉及礦種較多,主要有鉛鋅與銅鐵兩個主要組合,同時伴有銀、鉬、鎢等。成礦作用在空間上具有成行成帶的特點。
在橫向上具有明顯分段集中的趨向,大體可劃為鄂東南、贛西北、銅陵、安慶、寧蕪等段。在縱向上由成礦帶中心向邊緣其成礦具有以鐵銅金向銅鉛鋅,再向鉛鋅鎢等方向變化的趨勢,如鄂東南地區,在大冶一帶以鐵、鐵銅(金)為主,向南在銅山口一帶變為以銅鉛鋅為主,再向南在陽新一帶的龍角山、付家山改為銅鎢鉬或鉛鋅鎢為主。在產出部位上隆起區或次級隆起區中以夕卡巖型、斑岩型和熱液型礦床為主,並且在空間上斑岩型多位於小侵入岩體頂部,夕卡巖型產於巖體內、外接觸帶上,而熱液型礦床多位於外接觸帶圍巖中,如江西城門山銅礦床,巖體頂部為斑岩旅絕型cu-mo礦化,接觸帶上為夕卡巖型fe-cu礦,而外接觸帶灰巖中為層狀、似層狀pb-zn-ag礦。
凹陷或拆枯姿次級凹陷上以陸相火山岩型、玢岩型為主,通常陸相火山岩型礦床位於玢岩型外圍,如寧蕪地區的梅山、凹山等礦床。
該成礦帶經過近幾十年強度勘查,已發現了大量礦床,但大型的不多,多以中小型為主,據初步統計該成礦帶有鐵礦礦產地150處,探明儲量佔全國的;銅礦工業礦床37個,探明儲量佔全國的;鉛鋅礦儲量佔全國的,大中型礦床近10個。金礦儲量佔全國的。是我國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成礦帶之一。
(一)長江中下游成礦帶
4樓:中地數媒
構造地質背景為下揚子臺褶帶,沿長江近600km長的地帶具有很好的成礦前提。地層出露有下古生界、上古生界和中新生界,但賦礦地層主要為石炭系—二疊系和中下三疊統碳酸鹽岩層,礦床型別主要為夕卡巖型,如銅錄山和銅官山等;斑岩型少數,如沙溪。成礦與中生代(170~100ma)構造岩漿活動和閃長巖、花崗閃長巖侵位直接有關,在中小型侵入體與碳酸鹽岩層接觸帶形成夕卡巖型鐵銅和銅礦床,個別礦床在成礦中晚期演化成為斑岩型,如城門山銅礦。
在火山岩盆地中小侵入體頂部有時形成斑岩型銅礦床,如沙溪等。在600km長的礦帶中現已發現7個礦化集中區,它們分別為鄂東南地區、瑞昌地區、安慶-貴池地區、銅陵地區、樅陽-廬江地區、南京地區和金山地區等(圖3-2)。該礦帶擁有37個工業礦床,佔全國的銅儲量,列為成礦帶之冠。
圖3-2 長江中下游成礦帶礦床分佈圖。
疊加成礦——中國區域成礦的乙個特色
5樓:中地數媒
疊加成礦是複雜地質過程的一種表現,是乙個地區內不同地質歷史演化階段不同成礦作用在同一空間上疊加複合而形成的。成礦系統疊加一般發生在構造多旋迴地區,常出現在古陸邊緣構造帶或陸內活化帶。中國大陸由多個小陸塊、經多期次拼接而成,同時由於我國地處印澳板塊、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結合部位,這就造成我國大陸內部結構複雜、外部環境多樣的複合大陸構造動力系統。
小陸塊,多旋迴」的大地構造演化特徵決定了中國區域成礦的複雜性和多樣性,疊加成礦系統的發育即是這種複雜性的一種具體體現。我國獨特的大地構造環境使得中國大陸殼-幔作用頻繁,多旋迴的構造、沉積、岩漿活動發育,形成眾多的多期次複合造山帶、疊合盆地、繼承盆地,具備發生多個成礦系統疊加的有利條件。這種疊加不僅表現為金屬成礦系統,也表現為油氣系統,疊加成礦系統發育是中國區域成礦特徵之一,是中國區域地質的乙個特色。
疊加成礦系統雖已引起大家關注,但有關疊加成礦系統形成機制、控制因素、形成過程和主要型別等還需要深入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內容包括:①疊加成礦系統中早期礦化特徵的恢復,可以採用詳細的野外觀測結合同位素示蹤等多種手段;②疊加成礦的深部背景,以大地構造研究為主,綜合區域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資訊來**疊加成礦發生的深部原因;③與國外疊加成礦系統的對比研究,從中發現與我國疊加成礦系統的異同,全面深入認識疊加成礦作用;④新型別疊加成礦系統的發現,根據疊加成礦系統發育的條件和控制因素,有意識地**和發現新的疊加成礦系統型別。
目前疊加成礦系統研究尚處在初步階段,加強疊加成礦系統研究,進一步瞭解其發生的背景、機制及作用過程,對於發展礦床學研究、深入認識中國區域成礦特徵和指導礦產勘查工作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疊加礦床發育是我國區域成礦的乙個特色,隨著深部探礦和新區勘查的開展,和對礦床深入研究,將會有更多發現,包括新型別疊加礦床。在地球的其他地質構造演化複雜地區,具備發生疊加成礦的條件,已有例項。應開展全球疊加型礦床的對比研究。
立足我國,探索和把握全球,著眼地球演化過程,將能作出開創性研究成果。
就目前在長江中下游做什麼生意好!!!
您好!很高興為你服務,如果覺得我的滿意,謝謝!o o 建議你投資diy專案,現在的人90 都喜歡新穎時尚的東西,特別是年輕人和學生,現在做生意,選擇這樣的專案相對好做些,投資較小 風險較低 利潤較高 容易打入市場。投入根據經營範圍 軍品休閒服飾店1到3萬,年收入5萬元 加入戰術生存裝備銷售投入就在3...
鬆嫩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區域差異
1.地理位置 長三角位於北緯30度附近,東部沿海地區中部,長江入海口 鬆嫩平原位於北緯43 48度間,東北地區中部。2.氣候條件 長三角屬 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年溫差較小,降雨量大,七八月份有一個伏旱 鬆嫩平原屬溫帶季風氣候,有點亞寒帶的特徵,年溫差較大,降雨量小而且集中在七八月份 3.土地條件 ...
長江中下游的屈家嶺文化遺址有哪些
長江中下游的屈家嶺文化遺址經過發掘的有京山屈家嶺遺址 荊州陰湘城遺址 石首走馬嶺遺址 鍾祥六合遺址 天門鄧家灣 譚家嶺和肖家屋脊遺址等。屈家嶺文化是分佈於中國長江中游地區的江漢平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最早在湖北京山屈家嶺遺址發堀而得名。該文化影響範圍較廣,東到湖北東部的黃岡 鄂城,西至三峽地區,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