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單車排量越大油耗越高嗎?
1樓:每天晚上喜歡
是的。 電單車排量大是因為缸體大,所以耗油更大。 排量與油耗的關係,在一般情況來說,機動車的排量越大,每公里油耗也越高。
但是受到車型、發動機以及其他內外部因素的影響,排量與油耗之間沒有乙個標準的公式,最簡單的來說,起碼駕駛人的操作這一點就是不可單一而論的。
一般而言,排量越大,百公里油耗也相應越高,但二者之間是不可能存在公式的,起碼駕駛者的操控這一點就不可能使之公式化。
下列因素可以作為比較大的權重作為油耗參考:
排量、整備質量、滿載質量、發動機實際工況**速、輸出扭矩)、路況可以通過發動機的即時引數反映出來。
其它還有很多,像風阻(速度很大時有影響)、輪胎等。但最難以量化的除人為駕駛因素外,還有裝配工藝,這是考驗製造商綜合實力的關鍵所在。
同樣的軸承同樣的配合不一樣的裝配方式其結果是大不相同的,過程式控制制導致最後的結果也大相徑庭。
省油方法。選車不盲目選擇大排量的汽車,汽車排量越大動力越足,同時油耗也會加大,如家庭正常用車可以選擇排量小的車,經濟實用。駕駛的時候不要猛踩油門,儘量避免擁堵路段停車,長時間停車應該熄滅發動機。
不拖檔行駛,在行駛過程中檔位與行駛速度不匹配,拖檔行駛,會導致增加積碳的行成,增大油耗。定期清洗節氣門,如節氣門有積碳會使汽車燃油不充分,動力不足,從而增加油耗。
2樓:丶飛上藍天
是的,排量越大就越費油的,125肯定不如150費油的。
3樓:w無情冷血
在常規行駛狀態下,電單車越慢越好,大排量電單車也不可能發揮自己的優勢,選擇它的意義不大因為這種狀態大排量的電單車只能是「吃油不工作」,快!沒有這個騎行條件,很慢,車的磨損也會加速。
因此,在通常的使用狀態下,如果有中排量和小排量的電單車就足夠了,但是實際的駕駛速度還是以車的經濟時速為基準比較好,根據該級別車型的經濟時速,50km/h是正常使用狀態,是理想的行駛速度,當然這也會受到道路狀況的影響,需要適當調整。
總之,在以前的使用狀態下,大排量的電單車不優先,倒不如說中排量和小排量比較合適。
4樓:網友
應該說其他情況差不多的時候是這樣,其他情況不一定就無法比較了。
5樓:學聲多名
電單車的先天特徵,決定了電單車必須走輕量化的路線,而相較於汽車,一輛電單車的引擎所佔的重量比無疑大很多,所以電單車的引擎,一般都很緊湊。有了輕量化的要求和空間的限制,電單車引擎很少採用現代內燃機廣泛應用的節能科技,例如進排氣可變正時等。
圖為寶馬s1000rr發動機,可以看到進排氣凸輪軸的末端沒有調相器結構,發動機正時不可變化。
俗話說汽車是鐵包肉,電單車是肉包鐵,鐵包肉的設計讓汽車可以做出規整的外形,擁有良好的風阻係數,電單車騎過的都知道,妥妥的大風吹。對於高速執行的車輛來說,最大的阻力,是來自空氣阻力帶來的功效消耗w=cv3(w風阻消耗功率,c風阻係數,v車速)。相對於汽車來說,更大的風阻帶來了更高的油耗。
順帶腦補一句,一般超跑的風阻都很高。
綜上,從先天基因來說,第一是電單車引擎小而緊湊,節油科技用的很少;第二是風阻係數大,發動機相當一部分功都給騎士撞風了。注意,我說的是節油科技不多,電單車引擎的科技含量還是不錯的,看看那麼高的壓縮比就知道。下面來「八一八」引擎設計理念對油耗的影響。
汽車是四輪著地,接觸面積較大,電單車兩個車輪在地上,一般跟地面接觸面積也就乙個雞蛋那麼大,所以從設計角度來說,現代汽車流行的低轉高扭並不適用於電單車。當然也有扭矩很猛的,後輪寬度也同樣很猛。
由於電單車的重量和體積對於操控影響很大,一眾摩托廠家都在追求更小的體積重量與更大的功率,引擎的體積重量與功率本來就是存在一定的對立關係。排量不變的情況下,大幅增加功率的方式無非兩種:高轉速或者渦輪增壓。
由於渦輪增壓帶來的高扭電單車很難hold住,高轉速成了現在電單車普遍採取的方式,隨隨便便就是一萬轉。所以,大排量摩托引擎在設計階段,為了更好的運動效能,百公里油耗是設計時候的次要考慮因素~
電單車的排量明明比汽車小很多,為什麼油耗卻很大?
6樓:網友
傳動比的問題,汽車4500轉,能跑到180,電單車只能跑到50碼,實際上電單車很大能量消耗在空轉上,沒有用到跑路上。
7樓:努力是我最便宜的資本
油耗有很多指標,以常用的百公里油耗而言,城市上班代步車而論,汽車是5~7l,摩托是2~3l。
8樓:撒的謊
因為電單車的動力都非常的快,而且他們的發動機都是強動力的,所以油耗也比較高。
9樓:夏見冬
因為這種電單車的發動機功耗比較大,行駛速度非常的快,所以它的油耗就比較大。
10樓:我是蜜蜂啊
這是因為發動機的排量特別小,導致燃油的效率並不是特別充分,利用率特別低。
電單車排量只有汽車的1/12,為什麼油耗卻有汽車的一半?
11樓:太平洋汽車網
都迅雹說電單車比汽車省油,但你仔細算算,電單車不省油。例如,一輛125cc電單車的日常使用**約為每公里3美分,而一輛公升家用轎車的**約為每公里6美分,甚至更低。要知道電單車的排量不到汽車的前春十畝悔帆分之一,但是油耗卻不到汽車的十分之一。
歸根結底,這還是發動機的問題。1、電單車氣缸太小,熱損失大家用電單車,150cc絕對是大排量。家用代步車,是小排量。
而單缸150電單車發動機只有150毫公升氣缸,而四缸家用車每缸300毫公升。
踏板摩托的排量是汽車的十分之一,但油耗卻是汽車的一半,這是為何?
12樓:黃先生生活社會說
更正一下,油耗沒有一半,頂多三分之一左右,而且還是拿踏板電單車化油器車型來比。
影響因素很多:
1.變速箱落後,類似現在的cvt變速箱,但比汽車落後很多,汽車cvt變速箱使用鋼帶連線,到達某一速度還能硬連線,動力輸出損失小,非常先進;
2.發動機排量小,要想獲得較大扭矩就必須提高發動機高轉速,所以電單車的發動機是高轉速發動機,比較費油;
汽車的可變正時機構處於發動機頂蓋凸輪軸的一側,可變正時機構工作一般是有乙個鏈條或者皮帶,汽車發動機旁邊會看見皮帶或者鏈條,帶動空調壓縮機,發電機,轉向助力,剎車油幫浦,可變正時等機構的運轉。
電單車發動機的缸蓋上可沒有這麼複雜的機構,所以電單車的無法調整吸氣排氣時間,你跑步的時候,如果每次呼吸的深度不能調整,只能提高呼吸頻率會很難受的,這導致電單車的燃燒效率更低。
3.汽車早已淘汰超20年的化油器仍舊在電單車上使用,肯定比汽車的電控噴油嘴差;
4.在勻速運動時,汽車、電單車都只需克服兩種阻力,摩擦力與風阻,但影響最大的是風阻。據我推算,三四部踏板車加騎手並排,所產生的風阻可能就等於汽車的風阻,所以電單車的牽引力很大一部分也是為了克服風阻,而且可能相當於汽車的四分之一;
5.汽車發展這麼多年,技術已經非常先進,是乙個非常完善的系統,機油壓力、溫度,水溫、汽油噴射壓力、爆震檢測,廢氣含氧檢測等各種檢測都是為了達到最佳的工況。什麼可變汽門、閉缸、自動啟停等先進技術也非常多;
由此可見,拿仍在使用化油器這麼落後的踏板車與這麼先進的汽車相比多耗點油也很正常了。
13樓:職場小璇姐姐
因為油耗不等於排放量,雖然排放量很小,但不代表油耗也那麼小,有的踏板電單車油耗很大的。
14樓:666和氣生財
拋開汽車電單車不談,本身排量就和油耗不完全成比率,比如的汽車油耗並不是的一半,同時功率和扭矩也不一定是一半。
15樓:愛情來了擋不住
這樣的電單車的耗油量還是非常高的,雖然看起來非常的爽,但是它的油耗也是非常的高。
16樓:春季的風啊
是因為這種電單車裡面的零件是非常耗油的,而且它的動力很足,並且也是跟人們使用它有關係。
17樓:網友
你把汽車排量減少到十分之一,油耗比電單車還高,這種演算法就沒依據。
18樓:網友
小車排量是大車的十分之一,但油耗卻是大車的一半,這是為何。
19樓:北斗暗星
踏板是無級變速 關鍵是它沒檔位 速度快慢全靠發動機來控制。
20樓:類彰
有很多時候一大半。
21樓:在路上
為什麼汽車排量是踏板摩托的十倍,速度卻只能是摩托的兩倍?
22樓:宇哥的觀影報告
1、電單車氣缸太小,熱損失大。氣缸太小能量轉化效率就低,虧悉因為氣缸是燃料燃燒轉化成機械能的地方,卜神你把混合氣放進去燃燒,它給你轉化成動力,但是轉化的同時必然有能量損耗,所以怎樣組織起效率最高的轉化條件就很銷弊乎重要了,而轉化空間(氣缸容積)太大或者太小都會影響轉化效率。
23樓:乾煸新鮮事
因為電單車的發動機和汽車是完全不同的,限制了發動機的使用。
24樓:惠華小知識
因為電單車的熱值比較低,而且發動機效率低,所以油耗比較高。
摩托車國際檔到底怎麼踩啊? 詳述 怎麼有的人說踩一下是一檔,挑一下有2檔咋又有空檔的呢?沒騎過但也要搞
目前摩托車的檔位設計只有2種 一種是常見的迴圈檔 往前踩是進檔 踩到5檔在踩就回到空擋,往後踩是退檔,1檔在退就是空擋。前後可以往復迴圈 故稱為迴圈檔。第二種 樓主說的國際檔 俗稱為踩1鉤2檔 踩1鉤2 顧名思義就是踩是進1檔 鉤是進2檔 檔位是固定的 前面為1檔 然後是空擋 後再是2.3.4.5檔...
為什麼有的人總喜歡說別人裝逼,為什麼有的人總喜歡說別人裝逼
自己缺少什麼,別人有,便覺得別人裝逼,實則是自卑 你自己之心度他人之腹 為什麼有些人總愛說別人裝逼 每年的情人節我,都能在地鐵看到無數被擠得變形,還高舉一束紅得發黑的玫瑰花赴約的男生,我就有點心酸地想著,還是有著那麼多男男 和當初的我們一樣,總是喜歡一種標準化的可複製的愛情。為什麼有的人那麼喜歡裝逼...
為什麼有的人說我長得帥有的人說我長得醜
我和你一樣啊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是這bai 樣的啦!個人有個人的眼光啊du!我有很zhi多兄弟姐dao妹 包括表兄弟表姐妹回 我媽總是誇我是兄弟答姐妹中長得最好看的,很多親人親戚朋友們也說我長得很好看,我個人不自戀,也不覺得自己多好看!同學們也不覺得我有多好看,反而有些人說我長得醜!所以,每個人有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