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樓中玉笛暗飛聲
這個問題就和問關公和秦瓊誰更厲害一樣,很難。我們只能對比一下戰績。
速不臺:1216年或1217年,將蔑兒乞部擊滅。
遭遇花剌子模軍隊,被迫應戰,幾乎將花剌子模蘇丹摩訶末俘獲。
西征率軍攻掠亦思法來因、答木罕、西模娘、列夷等城。隨同哲別進軍伊剌克阿只迷、阿哲爾拜佔、谷兒只、阿蘭和欽察,大敗欽察與斡羅思聯軍,攻打不裡阿耳。
出征西夏,攻下撒裡畏兀兒的斤、寺門等部以及德順、戎、蘭、會、洮、河諸州。
攻伐汴京城,逼降金軍。
再度西征,打到今天匈牙利所在,所向披靡。
是歷史上征討範圍最廣的將軍。
源義經:一之谷奇襲,佈置好戰鬥後,以四十餘騎襲攻敵本陣,大破之。
屋島之戰,以七百餘人冒風雨突進,製造大軍攻來的假象,力戰奪取屋島。
壇之浦決戰,施計使源氏軍隊反敗為勝。
這樣對比之下,速不臺更厲害一些。但是考慮到當時日本的總體戰鬥力要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源義經算是不世出之名將了。不過拉出來對比,還是速不臺更強。
2樓:匿名使用者
不用吹噓肯定大汗將軍厲害,義經雖然勇猛。但是也只是日本很小一塊圈子裡而已。蒙古大汗的軍隊身經百戰。加上義經是個智將,不完全靠打打殺殺。
日本國的歷史
3樓:阿沾
日本國的歷史: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西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西曆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日本在西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建立乙個律令制的國家。
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佈投降。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日本進入長期的相對經濟不景氣狀態至今。
日本是乙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發達的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
此外,以動漫、遊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
日本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許多方面堪稱世界典範,其國民普遍擁有良好的教育、極高的生活水平和國民素質。至今儲存著以茶道、花道、書道等為代表的日本傳統文化。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7200多個小島嶼組成,因此也被稱為「千島之國」。日本陸地面積約萬平方公里。日本東部和南部為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南韓、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
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
日本歷史年表
4樓:桑植夜景
這個嘛。。。有一本書很值得看,推薦給你,也有關於日本歷史年表,【你所不知道的日本】
5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知名學者所著 簡明日本通史。
日本歷史的起源
6樓:酸檸檬嘿
從體質結構來看,諸種見解大致可分三類:
1、「人種更替說」,認為在日本列島曾發生一次乃至兩次人種更替。如在19世紀80年代,解削學家小金井良精認為,在繩紋時代生活於日本列島的原住民是阿伊努入,繩紋時代後他們被大陸來的其他人種驅趕往北方。
2、「混血說」,認為「原日本人」(舊石器時代的日本人)在繩紋時代之後,與大陸或南洋諸島移居來的其他人種混血,逐漸形成現代日本人。醫學家清野謙次首先提出「混血說」,直至20世紀30年代,仍為學界主流。
3、「演變說」,認為繩紋時代的日本人由於生活方式的變化,其體質逐漸演變,成為彌生時代人、古墳時代人乃至現代日本人。它更為重視人種的繼承性,既不贊同「人種更替說」。二戰後,東京大學人類學研究室的長谷部言人和鈴木尚教授持此說,至今對學界仍有影響。
7樓:林詠倫
日本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據《漢書》《後漢書》 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
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本國的圖騰。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
日出處天子致日落處天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史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
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此外,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
約西元1世紀,日本各地有100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係)。後來,這些小國逐漸得到統一。
到了西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的範圍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於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國家才得以統一。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實年代作出準確的判定。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西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現在的公曆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8樓:網友
傳說是一位方士不能尋找到秦始皇長生不老的藥舉家前往日本的,並把中原文化傳到了日本。
9樓:單纞草
在19世紀80年代,解削學家小金井良精認為,在繩紋時代生活於日本列島的原住民是阿伊努入,繩紋時代後他們被大陸來的其他人種驅趕往北方。
中國與日本的歷史淵源。
10樓:絲煙抹茶
1、文化方面:
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幫日本,又稱扶桑,早在年以前,兩國人民就有交往。文化發達的漢朝,就將漢文化傳播給「大漢國東二萬餘里的扶桑」。
進入唐朝,日本國派出多位學者、使者、僧人到中國留學,出現過眾多文化交流的使者。像鑑真、阿倍中麻呂等。特別是中國養蠶、織絹、醫學、文學、書法、繪畫、**、舞蹈、傳入日本後,對日本文化的發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2、政治思想方面:
19世紀中葉,中國與日本的封建制度同時受到西方資本主義思想衝擊。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壓在日本頭上,日本受到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的威脅。1868年日本開始改革,破除封建制度,這一明治維新運動使其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一切向歐洲文化、經濟、科學、政治、軍事學習,改變了日本的建國程序與方向。同時也加入了西方列強侵略他國的行列。從此,破壞了自漢、唐以來植根於中日人民之間的友誼。
3、軍事方面:
在14-16世紀時,日本海盜就侵襲中國沿海,中日關係開始蒙上陰影。1894年,日本耍陰謀、設圈套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甲午之戰的結果是日本吞併朝鮮、屠城旅順、割取臺灣、牟獲暴利,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痛苦和災難;
接著黃海戰役,再者,由於清**的腐敗無能,讓其他國家有機可乘,發動了侵華戰爭,以至於讓中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他們燒傷搶奪,中國土地一而再,再而三的割讓。然而,中國人民開始八年的抗日戰爭。
請問明朝開國名將傅友德的年齡,明朝開國大將傅友德為何最終被滅九族?
此問題不知何處能解答,也許是個謎,注意是也許 真的 二十六史 明史 寫了他的死的時間洪武二十七年卒,沒有寫出生,應該在元朝至正元年前出生大概活了65歲,在1295 1300年左右生,明通鑑 更是沒有 明史紀事本末 均未記載,有的只是他攻城略地的語言 我覺得他應該和朱元璋年紀相仿。按照明史上的說法,他...
明朝大將藍玉為什麼敢霸佔蒙古王妃呢
明朝名將藍玉,他是常勝將軍常遇春的小舅子,深得常遇春兵法的真傳。如果說常遇春是一個高傲的人,那藍玉則可以說是一個狂傲的人。藍玉作為一個英明神武的大將軍,卻因為自己狂傲的性格和肆意妄為讓自己丟了性命,確實讓人扼腕嘆息。藍玉到底幹了些什麼荒唐事讓朱元璋痛下殺手呢?一 霸凌北元王妃 藍玉在攻陷北元王朝後,...
吳國大將淩統和甘寧關係如何變壞的
殺父之仇,因為古代孝最重要,所以淩統十分恨甘寧。甘寧之前殺死了淩統的父親凌操,他們是殺父之仇 甘寧做海盜時射殺了淩統之父,甘寧是淩統的殺父仇人。但後來甘寧在戰場上救了淩統,兩人最終冰釋前嫌。甘寧在投靠孫權之前和孫權是對手,淩統的父親是孫權手下的大將,甘寧在投靠孫權之前殺了淩統的父親,所以甘寧和淩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