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撲慢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 ),字仲宣。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省微山縣兩城鎮)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龔曾孫、司空王暢之孫。
王粲自少即有才名,為學者蔡邕所賞識。司徒想徵辟他為黃門侍郎,王粲因為長安局勢混亂,沒有赴任,選擇南下依附荊州牧劉表,但未受到劉表重用。建安十三年(208年),丞相曹操南征荊州,劉表之子劉琮舉州投降,王粲也歸於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賴,被賜爵關內侯。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國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216年),隨曹操南征孫權,於北還途中病逝,終年四十一歲。
王粲善屬文,其詩賦為建安七子之冠,又與曹植並稱「曹王」。著《英雄記》,《三國志》記王粲著詩、賦、論、議近60篇 ,《隋書·經籍志》著錄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張溥輯有《王侍中集》。
2樓:在生活中成長
王粲在歷史上也是一員三國時期名將,有比較重要的作用,在三國演義中弱化了他的影響和實力。
王粲簡介
3樓:漢匠文化
王粲 七子之稱,始出曹丕《典論·**》。計為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七人。其中孔融年輩較長,且在建安十三年(208)被殺,實際只有六人參加了鄴下文學活動。
七子效命於鄴下,於其文學創作,實有幸與不幸。曹操羅織文人於鄴下,政治上的考慮大於文學。「諸子在魏,猶孟子在齊,不治事而議論。
魏武看諸子,俱是書生無濟,然不收之,則失人望,故用之以充文學。」(吳淇《六朝選詩定論》卷5)七子依附曹氏於亂世,雖然有了安定的創作環境,但個性不免受到壓抑,無聊的應酬之作亦相應增多。
王粲 七子之中,王粲(177-217)成就最高,劉勰《文心雕龍》稱其為「七子之冠冕。」 王粲,字仲宣,存詩23首。 王粲之詩,四、五言詩兼善,其依荊州劉表時所作四言《贈蔡子篤》、五言《七哀詩》三首等,體兼《詩》、《騷》,頗得《十九首》韻致,是建安詩人的上乘之作。
七哀詩》其一: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枯羨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吵敗緩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
王粲依附曹操後,嘗隨軍出征,作《從軍行》五首,既寫書生抱負,也抒發亂世悲慨,兼有對曹操的頌美之詞。全詩氣象壯闊,格調蒼勁,為杜甫的前後《出塞》開闢了先路。 因侍從文人的地位,王粲後期也有應酬之作,《公宴》。
王粲《登樓賦》抒寫去國懷鄉,壯志未酬公升模的心境,在建安抒情小賦中,與曹植《洛神賦》併為雙美,其《為劉荊州諫袁譚書》、《為劉荊州與袁尚書》、《難鍾荀太平論》、《安身論》等文,或直陳利害,詞義懇切,或義近名法,長於辨難。
三國名將中,為何只有張飛不怕呂布?
因為張飛的性格和其他的猛將不同,雖然張飛和關羽,趙雲他們實力基本相當,都是三國時期一流猛將,但是也都不是呂布的對手,但是張飛不怕死,他從來不會畏懼比自己實力強大的對手,這一點當時的關羽反倒還很低調,覺得自己不是呂布對手,所以對呂布很尊重,張飛則是覺得呂布是三姓家奴,為了利益就背叛自己的恩人,所以討厭...
三國名將趙雲媳婦是誰,三國裡趙雲的妻子是誰?
歷史上並未記載趙雲的妻室,只知道他有兩個兒子 趙統 趙廣。三國趙雲貴為五虎上將之一,以其智勇雙全留名於世,尤其是銀槍白馬殺得曹兵七進七出,堪稱三國第一流的猛將,不過這樣的人物,居然三國裡沒寫到他的夫人,大家都知道自古美女愛英雄,尤其是趙雲這麼優秀的人物,應該有好多女子追求或仰慕才是。看過三國演義,韓...
三國名將及其排名和謀士排名,三國時期十大謀士排名?
你知道三國中十大謀士排名嗎。古有云,定天下者,國士也 定經緯者,謀士也 定乾坤者,將士也。也就是說,能夠平定天下的是最好的,能夠出謀劃策的次之,能夠排兵佈陣的最差。從這個角度看 國士這一層,諸葛亮,司馬懿,郭嘉,周瑜都是能定天下之國士。謀士這一層,荀彧,荀攸,賈詡,陸遜,龐統,呂蒙,魯肅都是定經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