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坊背後的故事是什麼,清河坊的特色

2025-02-10 10:45:31 字數 1106 閱讀 7030

1樓:木子東尼

這個我也不知道哦!你問老師吧1

清河坊的特色

2樓:明明

走進清河坊,漫步在青磚路面,兩邊是明清風格的建築、飛翹的屋簷、鏤空的窗格、身著古老服裝的店員……走在這條街上,你會覺得忽然融入了過去的歲月。 清河坊街應該是杭州目前唯一儲存完整的舊街區,是杭州悠久歷史的縮影。據說,清河坊的得名還有一段歷史故事。

早年太師張俊在明州擊退金兵,取得高橋大捷,晚年封為清河郡王,倍受寵遇。他在今河坊街太平巷建有清河郡王府,故這一帶就被稱為「清河坊」。 當時清河坊一帶商鋪林立、買賣繁華,曾是杭州最繁華的商業區。

百年老店是清河坊人最多的地方。狀元館、榮寶齋、雅風堂、回春堂、胡慶餘堂等,還有很多老字型大小保持著傳統的風格:杭州的傳統小吃、精緻的雕刻、絲綢、手工製品等。

我們在這條街上買了當場製作的茶葉,刻了幾枚有朋友名字的圖章禮物,買了京劇臉譜,買了杭菊花茶等許許多多禮品。幾次逛清河坊後發現,其實這條老街現在已經成了時尚男女流連的地方,衣著光鮮的年輕人也和沉穩的中老年人一樣,熱衷於這裡的茶樓小館,迷戀這裡的清茶、藕粉、綠豆湯、麥芽糖、糖桂花,還有特色的各類點心。我們每次去也一樣,總是吃一大堆小吃,每次走出清河坊時,肚子總是鼓圓狀,呵呵。

清河坊離西湖風景區不遠,步行十分鐘就能到,整條街也不長。假如去杭州旅遊,這兒真的值得一去。

清河坊的傳說故事

3樓:阿顏

相傳,有一次胡雪巖的小妾生病,胡雪巖派傭人去葉種德堂抓藥,取回後,發現有幾味藥已發黴變質,胡雪巖又派人前去調換,誰知藥沒換到,反被仗著財大氣粗的葉種德堂夥記嘲諷:「本店只有這種藥,要好藥,請你們胡先生自已去開一家藥號。數行」胡雪巖聽後大怒:

怎能拿人命當兒戲,莫非真的看我胡雪巖開不起藥店?這一怒,使胡雪巖立志開一家比葉種德堂更大的藥店。清同治十三年(1874),胡雪巖開始籌建慶餘堂藥號,光緒四年,大井巷店屋落成並正式營業,但胡雪巖並沒有忘了受欺之恨,親自撰寫了「戒欺」,並製成匾額掛在內部,時刻提醒店內夥記。

當時藥號廣請浙並畢江名醫,選用歷代驗方加以研究,採辦道地藥材精心配製成藥,使之在大江南北聲譽鵲起,於是就有了「南有慶餘堂,北有同仁堂」,的說法,而胡雪巖本人也被譽絕畢芹為「江南藥王」。

三坊一照壁的坊讀音,三坊一照壁是什麼

1 坊 fang 音方 邑里之名。三坊一照壁音 方 2 坊 fan9 放 姓。地名。fang第一聲 陰平 這個應該是陰平,第一聲 三坊一照壁 是什麼 每坊皆三間二層,正房一坊朝南,面對大門內的遮蔽物。所以叫三坊一照壁。三坊一照壁是大理白族民居的建築格局,統一而靈活。住房以三間兩層,底層帶 廈廊 的建...

唐朝時市坊有無分開,唐朝的市 坊各是什麼?

唐代城市實bai行嚴格的坊市制度,將商業區du和居住zhi區分開,居住區內禁止經商。宋dao 代逐漸回打破了坊市格局,允許商人經商答,街道上隨處可以開設店鋪。尤其是北宋都城開封和南宋都城臨安,城市人口都超過百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 最繁華的大都市 坊市制至遲在西周時便開始萌芽,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

白族的三坊照壁有什麼作用三坊一照壁是什麼

瓊瑤在自己的 中對大理有一個這樣籠統的描述 家家有水,戶戶有花 居住在大理的白族人家,背靠著蒼山,面對著洱海,人傑地靈。注重居住條件就是白族最傳統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雜居的地方,過去曾有這樣的俗語流行 說白族人是 大瓦房,空腔腔 客籍人則是 茅草房,油香香 意思 是白族人節衣縮食到了傾其所有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