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青兒童啟蒙
耶魯大學屬於美國常青藤聯盟的高校,更是資歷最老的美國名牌大學,我們熟知的詹天佑、林徽因、楊遵義都曾就讀過這所大學。
如今的耶魯大學中,中國留學生越來越多。
但耶魯大學校長髮表過個人看法「雖然中國學生很聰明,但我更喜歡印度學生,因為他們能很好融入群體」。
這個觀點充滿了個人主義,但也指出了我們的學生乙個重大弊端:情商教育。
中印情商教育的對比。
耶魯校長的話中有一處很關鍵,那就是「融入群體」。
雖然耶魯校長彼得·沙洛維肯定了中國留學生的優秀成績,但卻輸在了缺乏「軟實力」——情商上,和印度留學生相比,他們顯得更「偏科」。
中國留學生更多是表現出內向、臉皮薄、少言沉默,給人一種孤僻的感覺。而印度留學生則是表現出廣泛的熱情,他們不怕丟臉,也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這讓他們能很快融入群體之中。
對於這一種現象,耶魯大學終身金融學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陳志武毫不客氣地批評道:
思維方式那麼僵化、偏執,社會交往能力又那麼差,除了自己狹窄的專業就不知道怎麼跟人打交道、怎麼表達自己,讓我非常痛心。」
中國的孩子在培養過程中,父母注重成績,但忽視了孩子的人際交往和情商教育等。這也就導致了孩子在學習上優秀,但其他方面不盡人意,等到家長後悔時,孩子的情商也很難提高了。
被忽視的情商教育,該怎麼做?
一、提公升自我認知。
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
自我認知是我們身為人最基本的能力,能讓我們頭腦冷靜、客觀理性地看待自己。這一部分由自我意識和外界因素共同影響,父母的評價、訓斥、誇獎、鼓勵都會是對孩子自我認知的衝擊。
馬雲曾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永遠相信身邊的人比你更聰明」,這是保持一顆自謙的心態,既不多度自大也不過於自卑。這也是最基本的自我認知能力。
二、學會情緒管理。
情商培養的關鍵期是3-6歲,偏偏這也是孩子情緒最容易失控的時期。
家長們要儘早教孩子認知情緒,比如孩子發脾氣時,讓他描述一下自己此時是什麼感受,告訴他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
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處理情緒的方法,而不是孩子發脾氣,家長髮更大的脾氣。
三、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也就是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這種能力家長在和孩子一起看動畫片、電影時就能培養,看完可以問孩子「你覺得**角色為什麼會那麼做?」「如果你是大反派你會思考什麼?」,通過類似的問題引導孩子思索角色的想法,這其實就是換位思考、感同身受的做法。
2樓:瑪卡貝卡嘟嘟俠
因為中國學生非常聰明,但是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較弱,耶魯的校長對中國有歧視。
3樓:渾悠厹
耶魯大學擁有很多中印兩國的留學生,耶魯大學校長彼得·沙洛維肯通過對兩國學術多年的觀察發現:中國學生很內向、臉皮薄、少言沉默,給人一種孤僻的感覺;反觀印度學生表現很熱情,不怕丟臉,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他直言不諱地說,「中國學生是很聰明,但我更喜歡印度學生,因為他們能很好融入群體。」
中國學生為什麼SAT分數不達標,中國學生為什麼要考雅思
你好,為什麼中國學抄生襲sat分數不達標?sat考查的是學生 bai的學術英語能du力,重點是批判性思維的zhi能力。在1800分以上,sat考的 dao是真刀真槍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跟基礎語言能力沒有太大關係。在這個時候,只專注於語言提升的同學就會發現,分數怎麼也提高不上來。sat如何備考 培養自己...
中國學生為什麼要學習美國曆史
歷史是過去已經發生了的事,學習歷史有很多好處,比如說歷史上好的一些事情,好做法什麼的我們都可以借鑑,不好的我們可以避免,還有那什麼中國歷史與美國曆史可以查歷史書呀,能博古通今,方能以弱勝強 所謂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學習美國曆史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一些發展經驗等等。對於學生而言也可以拓寬知識面。博古通...
為什麼日本學生最愛校服裝 VS中國學生校服
其實不光是學生要穿校服 上班族 司機 保安 開電梯的 都有自己的 看到 就可以很明確的區分你的社會職責 而學生的校服自然就代表了學生的青春 活力等等啦 以一個普通女生的心態,我跟你慢慢講。每個女生都是愛美的,包括男生,男生喜歡耍酷。那麼佛要金裝人要衣裝是不?那麼日本校服和中國校服那個好看啊?雖然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