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青年灬**
縱觀整個三國曆史。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
和 夷陵之戰之所以被稱為最為著名的三大戰役, 主要源於兩個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這三個戰役都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另乙個方面,這三次戰爭無一例外的左右或改變了三國亂世的格局和歷史走向。
其中 官渡之戰的完勝,使得曹操。
擊敗了最強大的競爭對手,一舉奠定了北方大部地區的統一基礎; 赤壁之戰的結局,為孫劉兩家的快速壯大贏得了難得的空間和時間,客觀上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割據局面;而 夷陵之戰的完敗,則是蜀漢由盛轉衰的標誌性分水嶺,此後三國進入了乙個相對穩定的僵持對峙格局。
那麼,為何在這三大戰役中,勝利一方都無一例外的選擇「火攻」戰術呢?為何「火攻」的運用能夠帶來那麼大戰場局勢的改變呢?在古代戰場上,除了這三大戰役之外,還有哪些是運用「火攻」戰術取勝的典型戰例?
另外,「火攻」戰術的運用都需要哪些條件的配合呢?也或說,在何種條件下,才能將「火攻」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呢?
制勝關鍵:建安五年(西元200年)十月,隨著前方戰事膠著,為了一舉殲滅曹操勢力,袁紹。
從後方調集了大量糧草並派大將淳于瓊率萬人護送至烏巢糧倉。恰逢袁紹謀士許攸。
叛變通敵,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搗毀糧草輜重。曹操當機立斷立即付諸行動,親率五千步騎,冒用袁軍旗號,人銜枚馬縛口,各帶柴草一束,趁著暗夜從小路奔襲 烏巢。在曹操的鼓動下,將士死戰,最終打破袁軍守兵和增援部隊,斬殺淳于瓊,並將烏巢囤積的糧草輜重燒的乾乾淨淨。
戰爭走向:在遮天蔽日的濃煙烈火之下,曹操主力受到重創。火燒赤壁。
之後,曹操率殘兵向北敗逃而去,向南的統一戰略終於偃旗息鼓。而反觀孫劉,雙方各自奪取了荊州的一部分,劉備。
更是藉著荊州的根據地迅速發展實力,進而謀取了益州全境。此戰形成了天下三分的雛形,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火燒赤壁和陸遜。
火燒連營。 弱勢一方的主帥都用到了「火攻」這一非常規戰術,並且都讓原本看似鐵定要輸的一方瞬間扭轉了局勢,最終取得全域性性的完勝。那麼,為什麼曹操、周瑜和陸遜,最終都將勝利的砝碼全部壓在了一把火上呢?
難道他們真的是穩操勝券的實施火攻戰術嗎?
2樓:網友
1.官渡之戰,曹操以弱勝強,擊敗了袁紹,奠定了曹操霸主的地位。
2.赤壁之戰,孫劉聯軍擊敗瞭如日中天的曹操,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3.夷陵之戰,劉備大敗於夷陵,使得蜀國國力衰弱,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實力。三國格局逐漸被打破。
3樓:吳鑫學姐
官渡之戰的結果就是曹操獲勝。赤壁之戰的結果就是孫劉聯軍獲勝,夷陵之戰的結果就是吳國獲得了勝利。
4樓:小長學姐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三場戰役影響了三國的格局,而且也對三國造成了破壞。
三國的三大戰役夷陵之戰是什麼,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分別是什麼?
章武二年 222年 劉備打孫吳時的一場戰役。誠心為您解答每一個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最佳!如有疑問請繼續追問!您的好評是我們前進的動力,相互學習,一起進步!夷陵之戰編輯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 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
三大戰役的勝利,最主要的戰略意義是
b三大戰役的勝利基本消滅國民黨主力,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三大戰役勝利的最重要的歷史意義是什麼?三大戰役勝利的歷史意義 1 遼瀋戰役 解放了東北全境,使全國的軍事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此,人民解放軍不僅在質上佔了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佔了優勢,遼瀋戰役的勝利,使得人民解放軍擁有了一個穩定的...
三大戰役(遼瀋 淮海 平津)的指揮員分別是
列舉解放戰爭時期,和平解放的城市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革命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瀋戰役 淮海戰役 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1948年,解放軍攻克擁有10萬重兵 工事堅固的山東省會城市濟南。斃傷國民黨軍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濟南戰役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