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中」落花明節」含有那些寓意?

2025-01-27 07:10:25 字數 5435 閱讀 7178

1樓:網友

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背景材料:

安史之亂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竄辱,積屍滿中原,士族隨車駕也。李龜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詩贈之曰:「岐王宅裡尋常見……」龜年曾於湘中採訪使筵上唱:

紅豆生南國……」又「清風明月苦相思……」此詞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園唱焉。歌闋,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慘然。杜甫初逢李龜年之時,正值唐玄宗開元年間極盛之時。

據記載,樂工龜年、彭年、鶴年兄弟三人才學出眾。彭年善舞,鶴年、龜年善歌。龜年特承顧遇,於東都洛陽大起第宅。

安史之亂(755年-763年)後流落江南,「每遇良辰勝景,為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代宗大曆五年(770年)杜甫漂泊湖南時於潭州(治所在今長沙市)與李龜年相遇, 寫了《江南逢李龜年》一詩: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岐王,即李範。《舊唐書》:

惠文太子範,睿宗第四子也。……範好學工書,雅愛文章之士。士無貴賤,皆盡禮接待。

岐王宅在東都洛陽尚善坊。杜甫年少時常在該處見到李龜年。崔九,即殿中監崔滌,中書令?

之弟。《舊唐書》:「素與玄宗款密,……用為秘書監。

杜甫也常出入其宅第。少年杜甫於開元全盛日行走於文人名士雅集之處「岐王宅裡」、「崔九堂前」,有機會欣賞李龜年的歌藝。孰料經過歷時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後,兩人各自流落江南,不期重逢。

此時已經相隔數十年矣。人生際遇若此,實有無限的滄桑之感。唐皇朝由開元盛世經安史之亂,到亂後形成藩鎮割據局面,是由盛轉衰的過程。

若說李龜年的經歷是此一由盛轉衰過程之小小縮影的話,則杜甫的這首詩應是此一小小縮影在文藝上的反映了。全詩僅僅28字,而且明白如話,然而它所涵蓋的歷史層面卻充滿了許許多多難以言喻的滄桑之感。

2樓:子夜丶無歌

季節【秋季】

唐朝的衰退【杜甫生活在唐朝有盛轉衰的時代】

有誰可以幫忙查一下:杜甫的古詩 [白馬]的全詩的意思,著急!

3樓:yl葉子

白馬東北來,空鞍貫雙箭。

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

近時主將戮,中夜商於戰。

喪亂死多門,嗚呼淚如霰。

詩的大致意思:

東北方向來了一匹白馬,馬上空著沒有人,但卻中了兩支箭。

可憐馬上的主人,估計已經看不到當初的意氣風發。

最近戰爭不斷,白天夜裡都在商量戰事。

戰爭使很多家庭死了人,流淚傷悲。

分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詩中的「落花時節」含有哪些寓意

4樓:i宮i豆

①季節【秋季】

唐朝的衰退【杜甫生活在唐朝有盛轉衰的時代】

杜甫《春望》詩題中「望」的兩層意思是什麼?

5樓:壹方靜守

一、「望」的兩層意思。

1、指看春天的景色。

2、希望家人平安。

二、原詩。春望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三、註釋。國破山河在:言山河依舊,而人事已非,國家殘破。春到京城,而宮苑和民宅卻荒蕪不堪,雜草叢生。國:國都,即京城長安。破:(被)衝開;攻下。

這兩句有兩種解說:一說是詩人因感傷時事,牽掛親人,所以見花開而落淚(或曰淚濺於花),聞鳥鳴也感到心驚。另說是以花鳥擬人,因感時傷亂,花也流淚,鳥也驚心。

二說皆可通。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

恨別:悲恨離別。

烽火:這裡指戰爭。連三月:是說戰爭從去年直到現在,已經兩個春天過去了。抵萬金:家書可值萬兩**,極言家信之難得。抵:值。

搔:用手指輕抓。渾:簡直。欲:將要;就要。

渾欲不勝簪:簡直連簪子也插不上了。渾:簡直。勝:能承受。簪:一種束髮的首飾。

白頭:白髮。

城:指長安城。

渾:簡直。四、譯文。

國都已經破碎不堪,只有山河還在。長安城裡又是春天了,但是經過叛軍的燒殺搶掠,早已滿目荒涼,到處長著又深又密的草木。雖然春花盛開,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讓**淚,覺得花好像也在流淚;雖然到處是春鳥和鳴,但心裡由於和家人離別而憂傷,聽了鳥鳴,不僅不高興,還讓人驚心。

戰亂持續了很長時間了,家裡已久無音訊,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萬兩**那麼寶貴。由於憂傷煩惱,頭上的白髮越來越稀少,簡直連簪子也戴不了了。

6樓:歲月不寒

一是指看春天的景色;二是希望家人平安。

7樓:網友

全詩前四句的「望」 是指詩人翹首望景,看到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花濺淚,鳥驚心;後四句的望則是由景生情,由於戰火不斷,思念親人,急切盼望家中親人的訊息。

作品原文: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詩句譯文: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髮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創作背景: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於靈武(今屬寧夏),世稱肅宗,改元至德。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隻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後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處淪陷區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8樓:網友

前四句的「望」 詩人翹首望景,看到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花濺淚,鳥驚心。

後四句的望 由景生情。由於戰火不斷,思念親人,急切盼望家中親人的訊息。

分析杜甫 江南逢李龜年 詩中的花落時節含有哪些寓意

9樓:我就是天才

落花時節: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老飄零,社會的凋弊喪亂都在其中。

詩是感傷世態炎涼的。李龜年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於岐王李範和秘書監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

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後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鉅變。

夢一樣的回憶,畢竟改變不了眼前的現實。「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風景秀麗的江南,在承平時代,原是詩人們所向往的作快意之遊的所在。

如今自己真正置身其間,所面對的竟是滿眼凋零的「落花時節」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藝人。「落花時節」,象是即景書事,又象是別有寓託,寄興在有意無意之間。熟悉時代和杜甫身世的讀者會從這四個字上頭聯想起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詩人的衰病漂泊,卻又絲毫不覺得詩人在刻意設喻,這種寫法顯得特別渾成無跡。

加上兩句當中「正是」和「又」這兩個虛詞一轉一跌,更在字裡行間寓藏著無限感慨。江南好風景,恰恰成了亂離時世和沉淪身世的有力反襯。一位老歌唱家與一位老詩人在飄流顛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風光,點綴著兩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時代滄桑的一幅典型畫圖。

它無情地證實「開元全盛日」已經成為歷史陳跡,一場翻天覆地的大動亂,使杜甫和李龜年這些經歷過盛世的人,淪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無疑是很深的,但詩人寫到「落花時節又逢君」,卻黯然而收,在無言中包孕著深沉的慨嘆,痛定思痛的悲哀。這樣「剛開頭卻又煞了尾」,連一句也不願多說,真是顯得蘊藉之極。

沈德潛評此詩:「含意未申,有案未斷」。這「未申」之意對於有著類似經歷的當事者李龜年,自不難領會;對於後世善於知人論世的讀者,也不難把握。

象《長生殿·彈詞》中李龜年所唱的:「當時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盡興亡夢幻,彈不盡悲傷感嘆,淒涼滿眼對江山」等等,儘管反覆唱嘆,意思並不比杜詩更多,倒很象是劇作家從杜詩中抽繹出來似的。

10樓:網友

一指落花的時間到了二指詩人心情悲傷。

11樓:手機使用者

當年在岐王宅裡,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沒有想到,在這風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熟。

12樓:

.①具體的時令,在晚春與李龜年相逢。

象徵二人飄泊無依、由榮而衰的身世命運。

象徵著大唐在安史之亂後,由極盛而衰的社會真實,表達家國之痛。

杜甫詩中的三史是什麼意思 急!!!!

13樓:網友

是三吏吧!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關吏》

14樓:網友

是三吏吧??《石壕吏》 《潼關吏》 《新安吏》

杜甫古詩絕句的意思

15樓:我是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渣遊。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嚴武入朝,蜀中發生動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亂平定,再過一年,嚴武還鎮成都。杜甫得知這位故人的訊息,也跟著回到成都 草堂。這時他的心情特別好,面對這生氣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寫下了這一組即景小詩。

興到筆隨,事先既未擬題,詩成後也不打算擬題,乾脆以「絕句」為題。

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剛仔橡抽嫩芽。

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 成行。

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 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

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見。用一「含」字,此景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

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 在江岸邊的船隻。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

當人們想到這些船隻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 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隻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隻,詩人也可「青春念梁旁作伴好還鄉」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

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生平第一首快詩意思是什麼

16樓:火大

杜甫其他的詩作大多是憂國憂民的主題,而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表達了詩人聽說官軍收復了部分失地之後的狂喜心情,是詩人生平第一首表達心中快意的詩篇。

唐詩《落花》斜發音,古詩中描寫落花的詩句,急,非常急

讀xi 這裡,斜陽,不是放在句尾押韻,不應該讀xi 落花作者 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譯文高閣上的遊客們已經競相離去 小園的春花隨風凋零紛紛亂飛。花影參差迷離接連著彎彎小徑 遠望落花回舞映著斜陽的餘暉。我的肝腸欲斷不忍把...

杜甫寫的詩中第一,二句描繪怎樣的圖景

杜甫寫的 日暮 詩中第 一 二句描繪怎樣的圖景?在全詩中詩人表達了怎樣的複雜感情?日暮 杜甫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頭白燈明裡,何須花燼繁。大曆二年 767 秋,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東屯期間,寫下了這首詩。瀼西一帶,地勢平坦,清溪縈繞,山壁峭立,林寒澗...

秋雨嘆(其一)杜甫詩中寄託了作者怎樣複雜的思想感情

你好,靈壁張氏園亭記作品生動形象地描摹了張氏園亭的天然奇景,引而申之,藉此表達了作者或 仕 或 隱 的獨到見解,抒發了作者追求散淡空靈 隨緣自適的思想情愫。秋雨嘆 其一 杜甫詩中寄託了作者怎樣複雜的思想感情?5 這組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 754 秋天,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莊稼歉收,糧食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