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黃庭堅的詩歌主張,古代文學黃庭堅的詩歌理論

2025-01-13 03:50:18 字數 4370 閱讀 8607

1樓:一粒紅塵

黃庭堅的詩以杜甫為宗,講究修辭造句,強調「無一字無來處」,多寫個人日常生活,風格奇崛,為江西詩派開創者。

古代文學黃庭堅的詩歌理論

2樓:網友

黃庭堅的詩歌理論,最著名的是「奪胎換骨」、「點鐵成金」。即或師承前人之辭、或師承前人之意的一種方法,目的是要在詩歌創作中「以故為新」。黃庭堅在創作實踐中比較有效地運用了這種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績。

但是,這種方法忽略了文學創作的唯一源泉即社會生活,所以也產生了較大的流弊。後來有一些缺乏創新精神的詩人奉此為圭臬,片面追求「無一字無來處」,而又不能「求新」,於是拾人牙慧,典故連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詩派中的末流。這是江西詩派長期以來受人譏評的主要原因。

黃庭堅的詩歌理論還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詩人以「自成一家」為努力目標,在下苦功掌握藝術技巧的基礎上擺脫技巧的束縛而達到「無斧鑿痕」的最高藝術境界。江西詩派中的幾位重要詩人受此影響很大,陳師道論詩以「學仙」為喻,韓駒論詩以「參禪」為喻,呂本中論詩重「活法」,其中都包含著「學然後悟」和「求新」的意義。正因為如此,江西詩派的成員之間雖然師友傳授,關係密切,但他們的藝術風格並非一成不變。

黃庭堅的詩以生新瘦硬見長,其他詩人也各具特色:陳師道的詩比較樸拙,呂本中的詩比較明暢,曾□的詩趨向活潑,陳與義的詩又趨向雄渾,沒有「千人一面」的缺點。即使才力較薄的徐俯、韓駒等人也頗有自立的氣概。

所以,江西詩派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過程中的乙個重要環節。其作品是宋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藝術風格是構成宋詩獨特風貌的乙個重要因素,它的詩歌理論也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在黃庭堅詩歌理論和詩歌實踐的影響下,北宋後期逐漸形成了所謂「江西詩派」。兩宋之際的呂本中,在他的《江西詩社宗派圖》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詩社宗派」的名稱,指出了江西詩派存在的事實。他把黃庭堅尊為詩的創始人,又列舉陳師道等二十五名詩人作為其中成員。

詩派成員大多受到黃庭堅直接或間接的指點,他們的詩歌創作也或深或淺地受到黃詩的影響,所以在題材取向和風格傾向上都比較相近,確實是乙個聲同氣應的詩歌流派。

黃庭堅的詩歌被稱為( )。

3樓:愛創文化

黃庭堅的詩歌被稱為( )肆盯。

a.山谷體。

b.後山體。

c.簡齋體。

d.誠裂沖和齋體。

檢視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黃庭堅自號山谷道判燃人,其作詩喜歡多用拗句,成為山谷體的特色之一。參見教材p71。

本題知識點:黃庭堅的詩與詞,

簡述黃庭堅詩歌的藝術風格

4樓:專屬暱稱

黃庭堅:詩歌的主要風格是生新瘦硬。

淡化社會背景,採用線型結構沿題賦詩,強調內容的切題。他在處理詩歌基本要素時,使景物皆著主觀色彩,個人情感隱於意象與情趣之間,以敘事為主而穿插情景。

他往往借虛擬的方式創造藝術中的景觀、事物,並抒發詩人隱微雅緻的情感,嚮往自由閒適的精神境界,以生新的形象啟示某種價值觀念,實現對"詩之美"的追求。這是黃區別於其他詩人的藝術特徵。

黃庭堅論詩以「不俗」為高標,而要達到這種境界,他強調須多讀書,只有「胸中有萬卷書」,才能「筆下無一點塵俗氣」。

黃庭堅對多讀書的強調,並非是為學問而學問,而主要有三層意思:其一在於認真學習、廣泛吸取前人一切好的東簡納西,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加以創造和發展。

其二是作為一種學養的積累,以增加詩歌的內涵與意蘊,力去淺俗。其三肢盯在於主觀修養和性情的陶冶,培養一種以儒家基本精神為底蘊而又超脫流俗、獨具個性的氣質,為人「不俗」,才能寫出「出塵拔俗」之詩。

黃庭堅最為著名的詩歌主張之一「點鐵成金」實際上也與他所強調的主觀修養有關。他在《答洪駒父書》中說:「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

這段話往往被認為是指翻用攔飢沒古人陳言,因此是提倡蹈襲剽竊。

事實上,黃庭堅借用了道家術語,用鐵比喻被陶冶的萬物即詩歌的素材,用金比喻點化後的成品即詩歌,靈丹則比喻詩人的主觀思想和精神修養,所以他的意思是說出色的詩人善於將外界的事物拿來為己所用。

黃庭堅詩詞代表作

5樓:讓夢浮於心上

黃庭堅詩詞代表作分享:

黃庭堅,大家第一印象就是著名的書法家,其實,黃庭堅也是乙個出色的詩人,他是江西詩派的開派宗師和領袖。他的詩作有三個特點:注重用字、重視句法、講究章法。

《登快閣》宋·黃庭堅。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澂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此詩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時黃庭堅在吉州泰和縣(今屬江西)任知縣,公事之餘,詩人常到快閣覽勝。此時作者三十八歲,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個年頭。

這首詩集中體現了詩人的審美趣味和藝術主張,被評論家們認定為黃庭堅的代表作。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難展,於是產生孤獨寂寞之感。因此詩寫在開朗空闊的背景下的忘懷得失的「快」意,終因知音難覓而產生歸歟之思。

寄黃幾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這首詩作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此時黃庭堅監德州(今屬山東)德平鎮。黃幾復是南昌人,與黃庭堅少年交遊,交情很深,此時黃幾復知四會縣(今廣東四會縣)。

當時兩人分處天南海北,黃庭堅遙想友人,寫下了這首詩。抒發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寄寓了對友人懷才不遇的不平與憤慨。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快意與失望,暫聚與久別,往日的交情與當前的思念,都從時、地、景、事、情的強烈對照中表現出來,令人尋味無窮。張耒評為「奇語」,並非偶然。

黃庭堅詩歌**現得最多的意象是什麼意象

6樓:陌染韶涵

自《詩經》開始描寫牛,經由歷代詩人的吟詠豐富,在宋代黃庭堅筆下的牛意象顯現出知毀前所未有的姿態與生命力。黃庭堅寫了數量眾多的與牛相關的詩作,這些詩作中的牛意象寄託了黃庭堅深厚的情感內蘊,具備銀猛野多層審美闡發意蘊。根據黃庭堅投注在詩作中的情感,其筆下的牛意象可以大致分為:

體現重農愛民思想的耕牛意象,體現其田園隱逸思想的牛意象,還有闡述其自身佛禪修心思想的牛意象,以及被吟詠雅化的牛意象四類。耕牛在宋代農事生活中佔據基礎性地位,當時的土牛勸耕習俗反映出人們對於耕牛及耕作的重視。黃庭堅重視耕牛狀況,彰顯愛民情懷;深化愛民思想,寫牛追賢思己,塑造出重農愛民之牛意象。

富含脫俗隱逸意蘊的牛意象是在宋代隱逸思想的盛行下與詩人高潔不凡的品格影響下產生的,詩人對宋前田園隱逸之牛意象的繼承主要**於《詩經》田園風光之牛意象和唐詩脫俗隱逸之牛意象,並在此基礎上進鋒喊行了開拓。黃庭堅詩作中的佛禪修心牛意象有「牧牛」「白牛」等,首先對典故進行溯源探析,找尋佛學經典中的原始記載,其次探尋典故在宋代「以牛說法」公案中的流行,再則對宋代禪師牧牛組詩創作盛況進行分析,進而解讀黃庭堅的佛禪修心思想與對佛禪「以牛說法」的化用。對畫中牛進行題詠或在詩作中運用與牛相關的典故,使得其詩作中的牛意象具備書齋雅化的特徵,這是宋代士大夫書齋雅化生活的生動反映,也是黃庭堅對富含典故意蘊的牛意象的挖掘與再創造。

簡述黃庭堅的詩歌理論及創作特點

7樓:驢驢愛

「江西詩派」領袖黃庭堅,他的詩歌創作未能像他的書法那樣得到學界較公允的評價。自南宋嚴羽著《滄浪詩話》對宋詩大加貶抑之後,長期以來,黃庭堅的詩歌一直被斥為形式主義而遭冷落,直到本世紀80年代初,這種局面才有所扭轉。但是,學界或針對黃庭堅「奪胎換骨」、「以俗為雅,以故為新」等主張爭論不休;或對黃庭堅的哲學思想等褒貶不一;或就其創作得失加以評價,發表了不少**,到目前為止卻未見到一部專著問世。

本書首次將黃詩作為乙個系統工程,從文藝觀、感受、構思、傳達、風格、趣味、文化七個環節,比較系統、全面地加以研討。它運用美學、心理學、文藝學、社會學、歷史學、哲學、宗教學以及某些現代批評方法,立足具體作品,特別是對黃詩藝術上的特點,進行了細緻深入的分析;堅持「知人論世」的科學態度,對黃詩的美學價值和思想藝術上的得失,作出了實事求是的評價。這對我們準確把握宋詩的美學特徵,確立它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對我們深入**、正確評價「江西詩派」特別是黃庭堅詩歌創作在當時及後世為什麼會產生那麼重大的影響,或許會有一定的啟發和幫助。

至於黃庭堅的高尚人格、所示範詩法的可操作性等,無疑地,即使在今天,對我們的為人處世、文學創作,都不無借鑑意義。

8樓:shine剛剛好

創作特點有嚴密的謀篇結構的法度。

論述黃庭堅的詩歌藝術特點

9樓:春秋戰國百家爭

結構嚴密,修辭造句講究,重視律詩中對偶句的錘鍊,具有一種特殊的**美。

10樓:網友

非得給憋傻了。」接著我順手就把鑰匙裝了起來。

古代文學作品的體裁有哪些,古代文學體裁有哪些?

一 駢文 又叫 四六文 這種文體,四字 六字句相間,起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盛行於隋唐。句式遷就,文中堆砌詞藻,常影響內容表達。唐朝韓愈 柳宗元提倡古文遠動後,駢文逐漸衰落。其中也不泛名篇佳作。著名的有南朝吳均寫的 與朱元思書 唐王勃寫的 滕王閣序 劉禹錫寫的 陋室銘 二 說 古代議論說明一類文章...

古代文學的導師有哪些,古代文學哪一位導師好

你可以上所報考學校的 查詢報考專業的導師,招考簡章上一般會列出有當年招考專業的導師。古代文學哪一位導師好 建議先選好學校,再根據導師名單選擇,有的老師未必年年招學生,有的學校考上後才選導師。民大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導師都有哪些 民族大學碩士專業介紹 中國古代文學 著名學者裴斐教授曾在本專業工作。裴斐先...

中國古代文學中「雁」代表什麼,古代文學中雁的形象

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古人常託鴻雁抒發離愁別緒 相思情愛 傷時感懷等情感,表達作者思鄉念歸 憂國愛民的思想。說文解字 中說 雁,鳥也。從隹從人,廠聲。雁,也就是所說的大雁。從隹好理解,隹是個象形字,是鳥的象形。1 代表思鄉之情 羈旅中的詩人,仰頭見雁,懷想的是故鄉,聽到空中雁鳴,牽動的也是思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