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三味史怪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這場戰役由劉備御駕親征,但是沒有帶上諸葛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劉備這次出征東吳是「以怒興師」,恃強冒進,無論諸葛亮如何勸阻都不行。當時吳國偷襲荊州,俘殺關羽,劉備聞之大怒。無論從戰略上講(二路出兵),還是從道義上講(為弟報仇),劉備都是要奪回荊州的。
只不過,當時荊州已失守,而蜀漢政權也建立未久,更重要的是在內部穩定,需要休養生息。諸葛亮也是考慮及此所以勸阻,但是劉備不聽,於是,劉備在憤怒之餘,也沒有帶反對東征的諸葛亮。
第二,當時的政治形勢和環境變了,這時候的蜀漢是乙個國家,而非當年還是流寇形式的作戰,需要乙個穩定的後方。諸葛亮這時被拜為丞相,需要輔佐太子,以穩定後方,併為前線提供足夠的軍馬和糧草。這種重任,也只有身為丞相的諸葛亮才能夠擔當。
第三,諸葛亮並非將帥之才。陳壽在《三國志》裡,對諸葛亮有這樣一番評價:「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可以看出,諸葛亮長於治國,而非行軍打仗。《三國演義》過於神話諸葛亮在軍事上的才能。所以,劉備沒有帶諸葛亮出征,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第四,劉備對自己過於自負。要知道,劉備在當時是一等一的英雄,連曹操都稱:「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他和關羽犯了同樣的毛病,對東吳過於輕視,此時周郎已死,在他眼裡,東吳不足為懼。他一生戎馬倥傯,得知東吳大將是陸遜,更是藐視其為一書生。這種自負,讓其也沒有帶諸葛亮隨徵。
2樓:白羊夢天下
夷陵之戰劉備御駕親征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諸葛亮需要坐鎮後方,而有能力指揮如此多的軍隊只能劉備自己親自出馬,這樣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3樓:提貓隊長
因為他兄弟關羽和張飛的死都和東吳有關係。劉備這一次去是為了報仇。不帶諸葛亮的原因是因為大本營還是要有人鎮守。
4樓:小鄧同學
雖然夷陵之戰對劉備很重要,但是蜀漢關中地區也需要鎮守,所以諸葛亮有著鎮守後方的責任,不能夠跟隨劉備親征。
5樓:網友
因為劉備要親自為關羽報仇。而諸葛亮當時是反對伐吳,希望能聯吳抗曹。而且諸葛亮需要留守大本營,防備著曹魏的偷襲。
夷陵之戰劉備沒有帶諸葛亮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
6樓:職場導師陳元芳
應該是諸葛亮根本不同意劉備去攻打東吳,因為知道這個時候還是不能和東吳作戰的,只會兩敗俱傷,但是劉備復仇心切。
7樓:網友
首先不帶諸葛亮是為了讓諸葛亮留守大本營,防備曹魏偷襲。然後諸葛亮主張聯吳抗曹,反對這次出兵攻打東吳。
為什麼劉備御駕親征的時候,卻不見諸葛亮陪在身邊
劉備御駕親征的時候不見諸葛亮陪在他的身邊主要是因為諸葛亮當時並不支援劉備的這個舉動。從史書 三國志 的角度來看諸葛亮的地位的話,其實諸葛亮是負責後勤保障的,他負責保證軍中糧草的方便,並且諸葛亮只是謀劃的才能,實際上他的軍事才能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突出,所以劉備親征的時候,沒有諸葛亮陪在身邊。最重要...
夷陵之戰時,為什麼劉備不讓趙雲擔任先鋒大將呢?
當時的趙雲已經年邁,因此能上戰場的只有張苞,關興這些年輕將領。所以劉備不讓趙雲做先鋒。因為趙雲始終是劉備的護衛,乙個護衛是不可能擔任先鋒大將。所以說最終沒有讓趙雲去。因為趙雲本身就是反對這場戰爭的,自然不會傾盡全力去打拼,並且劉備此時對他已經產生了疑心,覺得趙雲為了利益已經背叛了他。夷陵之戰中,劉備...
夷陵之戰後,為何劉備一直留在白帝城呢?
為了聚攏潰散的士兵,為了益州的局面,結果證明他這樣做是對的。首先劉備是為了聚攏在夷陵之戰中因戰亂潰散的軍隊,其次是在聚攏了軍隊的基礎上,才可以守住白帝城,因為白帝城丟掉的話,蜀國將面臨危險。夷陵之戰,蜀國大敗,元氣大傷,本來是為二弟報仇的,但卻未能成功,反倒損兵折將,又急又氣之下,在白帝城病倒,並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