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鄭老師愛知識
1990年。
1990年8月,東德人民議院決議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併入西德(聯邦德國),並於不久後簽署了厚達1100頁的統一合約。同年10月3日,全德人民一同歡慶德國重新統一。
當時的聯邦**裡夏德·馮·魏茨澤克發表了感性講話:我們能在沒有**合約協定,沒有憲法約束及議會決議的情況下,溫馨完成統一大業,這是多麼美好的事。它如實體現了良好的國民素質。
歷史影響。兩德統一為德國的經濟帶來沉重負擔,確實很悲痛也很歡樂,值得慶祝。並使其增長在統一後數年持續放緩。
根據柏林洪堡大學所發出的文章,兩德統一的經濟代價約為一萬五千億歐元,比全國的國債還多。
當時東德的弱勢經濟狀況及不切實際的兩德貨幣兌換率,令東德工業競爭力大幅下挫並使不少工廠倒閉,導致經濟重大損失。時至今日,東德仍需倚仗每年一千億歐元的特殊補助來重建其經濟,而從西德提供的商品資助亦使西德資源緊缺,最後導致不少最初受東德**支援的虧本工業需要私有化。
東西德合併是哪一年?
2樓:社會暖暖風
東西德合併是在1990年
1990年夏季,在專家們的激烈爭論下,東德引進西德馬克,從而導致雙方的經濟及貨幣大聯盟。
1990年8月,東德人民議院決議東德併入西德(聯邦德國),並於不久後簽署厚達1100頁的統一合約。同年10月3日,全德人民一同歡慶德國重新統一。
德國簡史。西元962年建立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1871年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9年建立魏瑪共 和國。
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被美、英、法、蘇四國佔領。1949年5月23日西部頒佈《基本法》,建立德意志聯邦共 和國。
同年10月7日東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 和國。1990年10月3日,德國實現統一。
以上內容參考 中國領事服務網-德國國家概況。
東西德合併是哪一年?
3樓:民生無小事
東西德合併是1990年10月3日。隨著柏林圍牆的拆除,東西德在1990年10月3日正式統一,這道柏林圍牆全長166公里,平均高度4公尺,根據統計,為了爭取自由,超過5000名東德民眾跨越這道圍牆,成功投奔自由。
影響。兩德統一一度為德國的經濟帶來沉重負擔,確實很悲痛也很歡樂,值得慶祝。並使其增長在統一後數年持續放緩。
根據柏林大學所發出的文章,兩德統一的經濟代價約為一萬五千億歐元,比全國的國債還多。
當時東德的弱勢經濟狀況及不切實際的兩德貨幣兌換率(當中滲透著政治動機),令東德工業競爭力大幅下挫並使不少工廠倒閉,導致經濟重大損失。
東西德合併是哪一年?
4樓:小鵬帶你學人文哦
東西德合併是1990年10月3號。
1990年九月柏林圍牆倒塌然後合併,德國10月3日成為統一日也就是國慶日。東德是華約對抗北約的前沿陣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都明顯落落後一牆(柏林圍牆)之隔的西德。在合併之前就有很多人冒著生命危險逃到西德去,加之德國人民的統一意志。
東西德合併是大勢所趨。還有就是八十年代末期,華約國勢已經衰落,已經無法阻止這一浪潮。東西德合併,採用的是原來東德的五個州加入聯邦德國的形式完成的統一。
所以,當然從聯邦德國建立的1949年時算起。但是兩德統一的日子10月3日被當成了新的國慶日。
東西德合併的原因
東西德是二戰時根據盟軍和蘇聯各自的佔領區分的,而柏林雖然因為先行佔領的,但因為那時反法西斯聯盟並未破裂所以後來定為美、法、英、蘇四方各佔乙份。因為二戰結束是英法元氣大傷而美國實力大增,所以實際上等於是美蘇雙方佔領德國的。
到了七,八十年代,因為國際局勢的變化和德國國內的局勢變化,美蘇均放棄了繼續佔領德國。因為蘇聯與美國的國家經濟總體實力,和之前美蘇在東西德國的對峙,結束佔領後西德的經濟明顯比東德強而即便是現在,東德也比西德差。
乙未年是哪一年,乙未年是指哪一年
乙未年有 1835 1895 1955 2015等。乙未年是中國傳統曆法六十干支紀年中的一個,乙未年的地支為未,對應十二生肖中的羊,所以這又可稱為羊年。中國古代採取天干地支作為計算年,月,日,時的方法,就是把每一個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順序而不重複地搭配起來,用來作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代號。把 ...
辛已年是哪一年辛已年是指哪一年?
上一個辛已年是2001年,平均60年一迴圈。下一個辛已年2061年。公元2061年 農曆辛巳年 生肖 蛇。此說法是 干支紀元法 即把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和十二地支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分別組合起來,共配成六十組,用來表示年 月 日的次序,周而復...
上山下鄉是哪一年開始 哪一年結束
從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真正意義上的上山下鄉始於1955年,為縮小城鄉差距 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楊華 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團北京市委提出到邊疆區墾荒,11月份獲得北京團市委的批准與鼓勵,隨後引起城市知識青年到農村和邊疆墾荒的熱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與世界經濟的發展背道而馳,是中國政治 經濟非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