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甘草湯和真武湯都有哪些成分?

2023-02-26 15:40:06 字數 2000 閱讀 1298

1樓:無涯星空

桂枝甘草湯: 桂枝12克 甘草6克 真武湯:茯苓[9g] 芍藥[9g] 白朮 [6g] 生薑 [9g] 附子炮去皮[9g]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和真武湯的區別在哪?

2樓:v白兔白

真武湯與苓桂術甘湯症皆屬陽虛有水,但二者又有區別。真武湯病變在於下焦,在於腎,病勢較重,伴有少陰腎陽虛衰;而苓桂術甘湯病變在於中焦,在於心脾,脾虛不運,心陽不足,水飲停聚,病勢較輕。

3樓:匿名使用者

傷寒論裡講得很清楚。再看看。

真武湯和苓桂術甘湯的區別

4樓:成都跳跳虎

真武湯和苓桂術甘湯的區別是材料的不同。

真武湯的組成:茯苓、芍藥、生薑、附子、白朮。

苓桂術甘湯的組成:茯苓、桂枝、白朮、甘草。

5樓:紫葉吧

苓桂術甘湯,中醫方劑名。為祛溼劑,具有溫陽化飲,健脾利溼之功效。主治中陽不足之痰飲。

胸脅支滿,目眩心悸,短氣而咳,舌苔白滑,脈弦滑或沉緊。臨床常用於**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心源性水腫、慢性腎小球腎炎水腫、梅尼埃病、神經官能症等屬水飲停於中焦者。

茯苓桂枝甘草白朮效果

6樓:匿名使用者

健脾祛溼的藥方:桂枝6克、茯苓12克、白朮10克、木香6克、炙甘草6克。其桂枝性辛溫,是點火的藥,使用時要注意:如身體溼熱(表現為小便黃、舌胎黃)則不能用,如身體寒涼則要用。

7樓:邶丹析培

茯苓、甘草、白朮的藥效?答:茯苓味甘,性平。藥效有利水滲溼,健脾補中,寧心安神。

甘草生用甘,平;蜜灸用甘,微溫。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調和藥性,緩急止痛的功效。

白朮甘,苦,溫。有補脾益氣,固表止汗,健脾燥溼的功效。

辨證論治學術思想都包含哪些內容

8樓:俞根強

太多了,找中醫經典著作。

真武湯合五苓散的成分是什麼?

9樓:匿名使用者

真武湯的成分是:制附子,白芍,茯苓,白朮,生薑功效是溫腎利水。

五苓散的成分是:豬苓,澤瀉,白朮,茯苓,桂枝功效是利水滲溼,通陽化氣。

溼阻心陽、脾胃吃了苓桂術甘湯症狀未減,為什麼?

10樓:細聽花開_輝

你這個是陰盛陽虛的證,主要是心脾陽虛。不過脾陽虛應該是多年受損的結果,目前最主要的症狀是你描述的症狀2心悸心慌,胸悶氣短;3頭暈4胃氣上逆,氣上衝胸,胃脘部脹,脹痛難忍,下午和晚間加重。我覺得先針對2用藥比較好。

如樓上說的,你沒有用白朮。你說的脹痛難忍,喜按還是不喜按啊?另外脈象如何?

喜飲還是不喜飲?水停胃脘,水阻中陽,可以出現手足厥冷,該症狀可用苓桂姜甘湯(茯苓甘草湯),如果沒有口渴喜飲的話。要多用生薑,生薑應該是茯苓、桂枝的1.

5倍。我建議先服用茯苓甘草湯試試,再對證增減藥物。

一般說補心陽,用桂枝甘草;補脾陽,用甘草乾薑;補腎陽,用附子乾薑。

僅供參考哈。

11樓:匿名使用者

證不是溼阻心陽,而且苓桂術甘湯液不是用這個證的。苓桂術甘湯是很好的一個補氣藥方,人老以後,腎氣漸虛,肺乃腎之母,母強才能子壯,所以老人保養常用這個方子,用白朮就不能用大棗,因為還有個方叫苓桂棗甘湯,大棗會把白朮提氣能力變弱,所以不要用大棗。你是單純的脾陽虛,所以用理中丸就可以了,水邪有點犯心那就用附子理中丸。

12樓:來冬菱

剛才看了你的問題 因為你沒用白朮啊!不知道白朮祛溼嗎?茯苓有6克有毛用? 30克以上才行。

樓上說的我就不同意 現在還有中醫嗎?中醫學院4年 估計3年辦都學西醫 英語 有毛用?神農本草經都看不完 估計傷寒都沒看過幾次 怎麼能算中醫?

麻黃12克桂枝12克白芍6克炙甘草6克生薑6克大棗7枚是治啥

感冒早期bai,用於營du衛不和。它主要zhi的表現有兩個。第一個dao後背冒風,內覺得有冷風吹著後背容,後背發涼啊 第二個是汗出,出汗的比較多,叫營衛不和。用的方子就桂枝湯 注意 麻黃有升高血壓的作用,高血壓病人使用本方用時最好去掉麻黃,樓下不懂不要亂說。桂枝12 生白芍12 生薑12克 炙甘草6...

當歸9克桂枝9克 去皮 芍藥9克細辛3克甘草6克 炙 通草6克大棗5枚

是傷寒論的桂枝湯去生薑加細辛,當歸,通草。還是治血虛風寒表證,有汗,惡寒,小便不通之病症吧。你的中藥學要熟讀,方劑也要熟讀,學醫嘛得和同學們常談下。願你能勤奮好學能成為一名大醫。畢業了,不要去當醫生,使我們的福了 當歸 白芍 桂枝 細辛各10克 通草炙甘草 各6克 大棗5枚 掰開 3付 怎麼吃 您好...

桂枝12生白芍12生薑12克炙甘草6克大棗6枚生龍

用於營衛不和。它主要的表現有兩個。第一個後背冒風,覺得有冷風吹著後背,後背發涼啊 第二個是汗出,出汗的比較多,叫營衛不和。用的方子就桂枝湯。方子組成 桂枝 芍藥 生薑 大棗 甘草。方子出自 傷寒論 桂枝湯裡面一共5個藥。取它的桂枝 白芍,姜 棗 草不用,沒用。但是要加葛根和生黃芪,傷寒論 講,後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