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港龍新秀
《背影》是一篇描寫親情的文章。我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出色。雖然它的文字不是太多,但是內容十分豐富。
由於大部分的字很淺易,而且句子通順,因此讀者很快能領悟內容。作者把文章描繪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閱讀期間,當父親去買橘子的時候,令我非常感動,我也像作者一樣情不自禁地流下淚來。
文章的主題是父子之間的感情。故事開始的時候,是描寫父子處身於艱難的困境中。作者的祖母去世了,父親也剛剛失業。
辦了喪事後,他們到了南京。父親要在那裡找工作而他度過幾天後就要從那裡回北京唸書。在車站上,當作者看見父親託茶房照應他的時候,作者心裡認為他很婆婆媽媽。
可是,看看父親那麼辛苦地替他買橘子,他的淚很快就流了下來。之後,接到父親的信,令他想起父親當時的背影。
我覺得這篇文章給了讀者一個十分重要的啟示:父母常常再三地告訴我們要小心或努力讀書,他們始終都是為我們著想、希望我們能做一個好人。所以我們要好好對待他們,不要辜負他們對我們殷切的期望。
《背影》真是一篇感人及有教育性的文章。
讀三毛的《背影》有感
2樓:夢馨物語
讀了三毛的文章,心裡有淡淡的苦澀,還有滿滿的溫暖。
三毛。一個那麼孤寂,那麼敏感的女子,在丈夫荷西死去後的那份洶湧的悲傷,相信所有人都理解的吧。所以,三毛的父親母親才會專門跑去照看恍惚的三毛,不是嗎?
但對於一個一心一意沉浸在悲痛之中的人,有怎麼還能顧及到別人的感受呢。知道她去荷西的墳上,天黑時回家見到她母親佝僂的身影——那時,她是感受到了母親的關心了吧?回到家後,面對憔悴的父母,她終於想起來這對年老的夫婦一直對她默默的關心了吧?
正如冰心所說的那樣:「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三毛的母親並不是有多偉大,她只是天下千千萬萬的母親的縮影,盡力為自己的孩子撐起一片「海闊天空」;相信大多數人都看過《父親》這幅油畫,畫上的老父親面容憔悴,眼神憂鬱,滿臉刀刻般滄桑的皺紋,最令人心酸的是他在飽受苦難的時候,眼神中仍透露出隱忍的希望。因為他是父親吧?因為他有孩子吧?
而他們自己,卻默默的接受日曬雨淋。
「守望的天使啊,你們萬里迢迢的飛到我身邊,原來冥冥之中又來保護我,你們那雙老硬的翅膀什麼時候才可以休息?」讀到這裡,我們同三毛一起,溼了眼眶。
在父母眼裡,孩子始終是他們心中嬌弱的花朵。他們會為子女遮風擋雨,提供一個可以溫暖心靈的港灣,當兒女漂泊累了,瘋夠了,心累了,可以找到一個容身之所。
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啊。
吾初二時自己寫的。有些地方如果你覺得不妥也可以修改一下。
《背影》三毛的讀後感250字
3樓:匿名使用者
讀三毛《背影》有感。
愛究竟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那麼辛酸那麼苦痛?這是三毛對愛的定義,愛是痛苦和心酸。
看著三毛對荷西刻骨銘心的愛和依戀,讓我心酸,也令我汗顏。三毛為了愛情,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但是,簡簡單單的死又怎麼能喚回斷了線的愛人?冥冥之中,愛的力量能得到永生?
可是,世俗的人啊,愛到底是什麼?是珍貴的親情和友情,也是讓人動情的愛情。以前,常常苦想著「愛一個人就要為他付出,甚至是生命。
」儘管覺得不太公平,儘管有些委屈,但仍是那麼認真那麼執著地照著去試、去做了。付出了代價,能換回一時的甜蜜,一時間也會覺得自己已經瀟灑過了,偉大過了,即使是生命立即終止,仍是無悔無憾了。可是,從不滿足、從來自私的心又怎會為此而寧靜,不再掀起巨浪?
付出了,總是渴望得到回報,回報了便希望再多一些。天下哪有那麼好的事情?給了回報的已經算是大大的君子,沒有回報的,他會甩給你一句話:
多少的痴男怨女,恰恰不懂得怎樣將付出與感動劃上一個完美的等號。
這愛的魔力也太大了!就像燈火外飛竄的飛蛾一樣,明知道跳入「火坑」便是自取滅亡。但是,總是有太多人跳入了愛中。
三毛有那麼辛酸的愛情,那是她心痛的感受。她的為愛而生為愛而亡,值得我們的尊敬。
臺灣女作家三毛《背影》讀後感
朱自清《背影》感悟
4樓:匿名使用者
《父親》是朱自清寫的其中一部作品,在其中,朱自清一直是以一種十分冷漠的狀態下去面隊父親的,但是在《父親》中最感人的一幕——父親為了他走好翻鐵軌去給朱自清買橘子,時候的朱自清是真正體會到了父親對自己無比的熱愛,也是從這一幕開始,他對父親的愛最濃厚。斑竹如果要選擇的話,讀讀《父親》的中間部分。
5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不捨與思念。
6樓:夢裡三年
主題思想。
通過對父親在車站給兒子送**景的描述,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熱愛和兒子對父親的百般懷念。
文章寫的是2023年作者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事,是在25年寫的。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鬥,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廣大勞動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作者當時雖未站到革命立場,投入反帝反封的鬥爭中,但做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識分子,必然要感到社會的壓抑,產生一種落寞淒涼的情緒。不是嗎,作者的家庭,因著社會的黑暗而日趨窘迫,「光景很是慘淡」「一日不如一日」
作者的父親,先是「賦閒」,後為了找差事而「東奔西走」,乃至老境「頹唐」
這些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奔波勞碌,前途渺茫,謀事艱難,境遇悽慘的現實。在他們心頭籠罩一層不散的愁雲,如同文章所表現的灰暗的基調。
在這一背景上,作者寫出的真摯、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愛,不僅是符合我們民族倫理道德的一種傳統的純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體貼,特別是父親在融匯了辛酸與悲涼情緒的父子之愛中,含有在厄運面前的掙扎和對人情淡薄的舊世道的抗爭。雖然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會引起人們的同情、嘆惋乃至強烈的共鳴。
三毛的背影也朱自清的背影感情表達上的不同 5
7樓:賄賂上帝
都是親人或愛人在離開後的眷戀,不捨,痛苦,多情自古傷離別的離別之情,還有三毛和朱自清都是在愛人死了以後寫的,裡面包含了在活著時沒珍惜懊悔。
三毛讀什麼,三毛本名念什麼
三毛 英語 echo,1943年3月26日 1991年1月4日 原名陳懋平,後來因為學不會寫懋字而自己改名為陳平,女,祖籍浙江定海,生於重慶,成長於臺北市,臺灣作家。曾先後就讀於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哲學系 西班牙馬德里大學文哲學院 德國歌德語文學院,是臺灣1970至1980年代的著名作家。1970年代,...
對三毛的評價三毛對張愛玲的評價
一 家人評價 1.我女兒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的活過。我想這個說法也就是 確實掌握住人生的意義而生活。在這一點上,我雖然心痛她的燃燒,可是同意。三毛父親陳嗣慶評 2.三毛是個純真的人,在她的世界裡,不能忍受虛假,就是這點求真的個性,使她踏踏實實的活著。也許她的生活 她的遭遇不夠完美,但...
作家三毛簡介,臺灣女作家三毛的簡介?
三毛簡介 三毛,原名陳懋 m o 平 後改名為陳平 中國現代作家,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 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 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