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我爺爺說。咱姓束的都是戰國時期一個大官的氏族後人。
因為得罪朝廷後來隱姓埋名 才有的束這個姓氏。
2樓:老王的瓜一一甜
我也姓束,俺老輩有束氏家譜好幾十本呢,上萬人不止。我叫束建華,山東地。
3樓:陽光的我你
我也姓束合肥廬江的。
4樓:植寄波
我也姓束山東曲阜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我來認親系咯,嘻嘻。
6樓:匿名使用者
一、姓氏源流。
束(shù)姓源流純正,源出出有一:
出自媯姓,由疎氏所改。據《晉書·束皙傳》載,古代戰國時,齊國有一個部族姓疎(古「疏」字的異體字)。漢代時候有個叫疎廣的人,宣帝時任太子太傅,東海蘭陵(今山東省棗莊東南)人。
到了疎廣曾孫孟達時,自東海為了避王莽之難,遷居沙鹿山(在今河北省大名縣境內)。遂去疋改為束氏,稱束姓,世代相傳。
得姓始祖:疎廣。從《晉書·束皙傳》記載考證,束姓是西漢高士漢疎廣是後裔。
王莽末年,疎廣的曾孫孟達,對王莽篡政不滿,莽「立新」後,孟達避難逃至東海沙鹿山,遂去疋改姓束,自此出現了束姓。望族居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縣),故束氏後人奉疎廣為束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缺)束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束姓起源於古代戰國時,和頤姓等一起派生出的,當時屬於皇家姓氏。當時齊國有一個疎姓家族,很昌盛,他們是束姓最早的起源。
後來到了西漢時,博士疎廣是當時有名的賢大夫,他就是齊國時候疎族的後代。他的曾孫叫孟達,為了避王莽之難,從東海一帶遷居到陽平(今山東省境內,一說遷居到河北省沙鹿,在今河北省大名縣一帶)。遷居以後,就去疋改疎姓為束姓,世代相傳,是為今天束姓的起源。
束姓主要分佈在江蘇鎮江和射陽一帶,沐陽也有小部分,江陰也有一分支。(餘略)
三、歷史名人。
束 皙:晉代學者,「二十四史」之一《晉書》的《帝紀》就是出自他的手筆。據載,他是當時多聞博識而精於古文的學者,他生性恬淡,不慕名利,曾作《玄據釋》以擬《客難》,從不拿學問作為爭取榮華富貴的工具。
因此,其學術造詣頗深,他撰寫的《七代通志》、《三魏人士傳》、《五經通論》、《發矇記》等韉著作,均被後世學者推崇備至。
此外,束姓名人還有:宋代有樞密都承旨束嘉,元代有畫家束宗庚,明代有清官萬載縣令束清……等。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河南郡:漢置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
南陽郡:設定於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治所在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南陽郡轄境在漢代相當於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大業三年(607年)復置。唐初復廢,天寶至德年間又曾改鄧州為南陽郡。
2、堂號 束姓的主要堂號有:「河南堂」、「南陽堂」、「補經堂」等。
百家姓有姓束的嗎
7樓:恆瑄
百家姓的第255位就是束姓,「祖武符劉,景詹束龍。」
束姓的祖源是上古的媯姓,也就是舜的部族。到了西周初年,為了保續先賢遺脈,周武王從民間尋覓到舜的後裔胡公滿,賜其公爵,封到陳地立為諸侯國。後有陳國公子完因內部鬥爭受到排擠,去陳投齊改為田氏,其後裔田和篡姜姓呂氏政權成為齊國君主。
田齊有公室族裔分為疎(古「疏」字的異體字)氏。傳至漢代疎廣,任漢宣帝太子太傅,東海蘭陵(今山東省棗莊東南)人。疎廣曾孫孟達為了避王莽之難,自東海遷居沙鹿山(在今河北省大名縣境內),去疋改為束氏,世代相傳,即為今之束姓。
安徽境內束姓分佈較廣,合肥、安慶、舒城、廬江、桐城、無為等地皆有此姓。此外,河南省、江蘇省、江西省也有少量分佈。
8樓:匿名使用者
束(shù)姓是一箇中國人的姓氏,源流純正,源出唯一。束姓源於媯姓,出自媯姓,由疎氏所改。在《百家姓》中排名255位。 出自媯姓,由疎氏所改,而疎氏自田氏出。據《晉書。
9樓:匿名使用者
有但是束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百家姓中有「束」這個姓麼?!
10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麻煩採納,謝謝!
11樓:匿名使用者
絕對有束,說沒有的那個,不知道哪聽的。
為什麼「束」這個姓百家姓中沒有
12樓:道不一定知
百家姓是在宋朝的時候統計和編寫的 對於近代的一些。
13樓:網友
是沒有找到吧?好好找找哦。
14樓:網友
呵呵,百家姓並不是代表所有的姓啦,你的姓比較特殊啊,物以稀為貴,也不要太難過了。
姓氏的由來?
15樓:滿儉抗戊
在上古三代,姓和氏不是一碼事。氏是從姓那兒派生出來。從漢代開始,姓氏混而為一。現代我們中國人的姓,大部分是從幾千年前代代相傳下來的。考其來歷,大致可分為12種類別:
1)以姓為氏。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國名為氏。如我們所熟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l85
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
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岔生采邑於蘇(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岔生後代便姓蘇。據統計,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一些複姓由於漫長的歷史演變,至今已不復存在。
4)以鄉、亭之名為氏。這類情況不多,今日常見姓有裴、陸、閻、郝、歐陽等。$9
5)以居住地為姓。這類姓氏中,複姓較多,一般都帶邱、門、鄉、閭、裡、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
6)以先人的字或名為氏。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據統計有五六百個,其中複姓近200個。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以林性傳世。
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孫以祖父字為氏,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
7)以次第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後代相沿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
但也有例外。魯莊公之弟莊父、排行老二,本為仲氏、仲孫氏,因他有弒君之罪,後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孫。-
8)以官職為氏。如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職為姓的姓氏,丹從字義上看,也可以分辨出來,如籍、諫、庫、倉、軍、廚等。a
9)以技藝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0)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
11)以諡號為氏。
12)因賜姓、避諱而改姓。
16樓:松恭載琬
中文中的姓氏一詞,最早時其「姓」與「氏」不同。姓產生在前,氏產生於後。「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上古時代,人類還處於母系社會,「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子女的姓是隨著母親的姓而改的,也可以看出那時姓「姬」、「姒」、「媯」、「姜」和「贏」等字的部首,都是從女字部這一特點,隨時間發展到父系社會後,姓則隨父親。
隨著同一祖先的子孫繁衍增多,這個家族往往會分成若干支散居各處。各個分支的子孫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為自己取一個稱號作為標誌,這就是「氏」。也就是說,姓是一個家族的所有後代的共同稱號,而氏則是從姓中派生出來的分支。
姓產生後,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而氏則隨著封邑、官職的改變而改變,因此會有一個人的後代有幾個氏或者父子兩代不同氏。另外,不同姓之間可能會以同樣的方式命氏,因此會出現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現象。
在周朝以前,貴族除了有姓之外,還往往以國、官位為氏。而一般人沒有姓,也沒有氏。當時只有諸侯國的國君及其家族才有姓,而氏則是賜封了土地以後才有。
貴族獲得氏的方式有:
以國名為氏。
以邑名為氏。
以官名為氏。
以職業名為氏。
以住地之名為氏。
以同周王或侯君主血緣關係遠近之稱為氏。
以貴族的字為氏。
在夏商周三代,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氏用來區別貴賤,貴族有氏,貧民有名無氏。姓用來區別婚姻。
同姓不能通婚,姓同氏不同也不能通婚,而氏同姓不同則可以通婚。後來在中國一直保持了這種傳統,同姓之人通婚被視為禁忌。直到現代,這種傳統才被逐漸打破,但是許多地方民間仍然不贊成同姓通婚。
春秋戰國時,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發生根本變革。這時氏開始轉變為姓。戰國以後,平民也有姓,百姓遂成為民眾的通稱。這反映了貴族的沒落,平民地位的上升。
秦漢以後,姓與氏合一,遂稱「姓氏」。
17樓:兆增嶽田橋
人們推測,姓的由來與祖先的圖騰崇拜有關係。在原始蒙眛時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圖騰崇拜物,比如說麥穗、熊、蛇等都曾經是我們祖先的圖騰,這種圖騰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標誌。後來便成了這個部落全體成員的代號,即「姓」。
由於古代氏族部落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可數的,所以,純正的遠古時代留下來的姓是很少的。相傳人類始祖黃帝軒轅有25個兒子,其中14人功德卓著,黃帝給了他們12個姓,以後世代沿襲,使用至今。後人據《春秋》整理出來的「古姓」有:
媯(今河北涿鹿有媯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風、嬴(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歸、曼、羋(楚姓)、隗(原北方少數民族姓)、漆(瞞)、允等22個姓。這些姓中近半數帶女字旁。所以,人們推測,姓的產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會。
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學者又從《說文》、《山海經》、甲骨文、金文等較古的文獻中整理出幾十個古姓(約59個,章太炎得52個,他人又從金文中得嫘等7個),這樣加上原有的也不過80幾個,可以想見,這只是遠古實際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時候的姓決沒有我們今天講的「姓」多。
百家姓(符)姓排名多少?及它的由來?
18樓:小熠衝
符氏得姓是在春秋戰國時期,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251位。
提問爸爸是新,到兒子和孫子要接什麼字上去才好。
回答符姓是中國知名姓氏之一,符(fú)姓源流單純,出自姬姓,周族始祖后稷的後代,以官名為氏。據《元和姓纂》記載:「魯傾公孫公雅,為秦符璽令,因為氏琅琊。
」又據《姓氏急救篇》上說:「符氏,魯傾公之孫雅,為秦符令,因氏焉。」
符,本義信也。古代稱為符信,是出入關門的憑證,也是朝廷傳達命令、調動兵將的憑證。最早的符乃是虎形,戰國時期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兵符就是虎形的。
唐初改為鯉魚形,武則天登基後則改為龜形。符最早為竹製,以後有金制、銅製、玉製多種,但不管用什麼質制,都是一分為二,雙方各執一半,合之以驗真假。因此,引申有符合之義。
進而形成一種有權力的官職。符氏族應是世襲此官職的家族,符人以符為氏族原始圖騰和族徽,最終出現符姓。
提問給了。回答親,爸爸這輩是新這塊,我也不能給到您非常貼切的意見。我認為您可以請教村裡老一輩的人,他們這塊比較清楚一些哦。
提問新字做一個詞語。
建新\x09立新\x09新華\x09新民\x09新宇。
親,以上便是我針對您提出的問題的一個詳細解答哦,希望為您做到最好的服務,謝謝!
百家姓的由來,百家姓的由來及故事
百家姓就是人體的器官各個脈絡,有的 偷懶有的不幹活,有的不發明食物,混吃等死。著重來說一下李姓為什麼壯大,它是總含,所有的都包含其中,也是互治關係。你吃到哪他都有反應。說到底那些小姓就是混日子等死不讓人吃。李姓擺脫朝堂基本上就離改朝換代不遠了。百家姓的來歷 5 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關注生命起源的初始...
百家姓有姓和嗎,百家姓有姓要的嗎
有姓兩個 何,和,百家姓有姓要的嗎 有,拼音y o。要姓最遠追溯到春秋時期要離,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春秋末年,吳國有個刺客叫要離。相傳他由伍子胥推薦給吳國國君,謀刺住在衛國的吳公子慶忌。要離請吳王砍斷他的右手,殺掉他的妻子兒女,假裝和吳王有仇而跑出國境。他到衛國之後,又假意向慶忌說了些如何攻滅吳國...
百家姓中「盧」姓的由來?百家姓裡有沒有人姓盧?
出自姜姓,系承齊太公呂望 盧氏老家山東。關於盧姓的 姓纂 和 通志氏族略 等古籍都有原原本本的記載,是這樣的 姜氏,齊太公之後,至文公子高,高孫奚傒,食採於盧 今盧縣也,因姓盧氏,秦有博士盧敖,漢有燕王盧綰。盧姓源出於姜姓。春秋時齊文公之子名高,高之孫奚任齊國上卿,因迎立齊桓公有功,得到盧 今山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