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手不釋卷譯文,顧炎武手不釋卷 原文及翻譯

2022-12-11 19:45:09 字數 4148 閱讀 1312

1樓:永遠的小二班

手不釋卷」文言文的意思是:顧炎武外出遊歷,用許多馬和騾子跟著自己。到了險要的關口,就叫來身邊的老兵詢問這裡的詳細情況;有的與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就在店鋪中的客店開啟書核對校正。

有時自己走在平原曠野時,不值得留心,就在馬背上默讀各種經典著作及註釋註解與闡發。偶爾有忘記的,就立即前往小鎮店鋪反覆複習。

《手不釋卷》原文:

凡先生之遊,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

顧炎武手不釋卷 原文及翻譯

2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凡先生之遊,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

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

翻譯: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隨身用二馬三騾裝書。到了險要的關口,就叫來身邊退役的老兵詢問這裡的詳細情況;有的與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就走向街市中的客店開啟書核對校正。

(他)有時自己走在平原曠野時,不值得留心,就在馬背上默讀各種經典著作及註釋註解與闡發。偶爾有忘記的,就立即前往小鎮店鋪反覆複習。

厄塞:險要的地方。曲折:詳細情況。或:有的。即:靠近,引申為走向。

出自:清 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

主題思想:

文章主要表現了顧炎武勤奮、刻苦、嚴謹、專注,認真好學的特點,並寫了顧炎武讀書,考察的內容。

人物成就:

顧炎武被稱作是清朝「開國儒師」、「清學開山」始祖,是著名經學家、史地學家、音韻學家。他學識淵博,在經學、史學、音韻、小學、金石考古、方誌輿地以及詩文諸學上,都有較深造詣,建樹了承前啟後之功,成為開啟一代學術先路的傑出大師。

他繼承明季學者的反理學思潮,不僅對陸王心學作了清算,而且在性與天道、理氣、道器、知行、天理人慾諸多範疇上,都顯示了與程朱理學迥異的為學旨趣。

顧炎武為學以經世致用的鮮明旨趣,樸實歸納的考據方法,創闢路徑的探索精神,以及他在眾多學術領域的成就,終結了晚明空疏的學風,開啟了一代樸實學風的先路,給予清代學者以極為有益的影響。

3樓:俺是樓粉包括李飛

1、《手不釋卷》原文

凡先生之遊,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

2、註解

(1)凡先生之遊:凡是先生外出遊歷。先生,對比自己年長的人的尊稱,指顧炎武。凡,凡是。

(2)以:用 。自隨,賓語前置,隨自。

(3)厄塞:險要關門。

(4)詢:詢問。

(5)曲折:詳細情況。

(6)或:有的(時候)。

(7)即:就在

(8)坊肆:街市中的客店。

(9)發:開啟。

(10)對勘:核對校正。

(11)徑行:任意而行。

(12)無足:不值得。

(13)諸經註疏:各種經典著作的註解疏證。

(14)熟:認真仔細。

(15)復:再次。

(17)諸:眾,各。

(18)自隨:跟隨自己。

(19) 即 呼老兵退卒:即,就

3、全文翻譯

顧炎武外出遊歷,用許多馬和騾子跟著自己。到了險要的關口,就叫來身邊的老兵詢問這裡的詳細情況;有的與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就在店鋪中的客店開啟書核對校正。(他)有時自己走在平原曠野時,不值得留心,就在馬背上默讀各種經典著作及註釋註解與闡發。

偶爾有忘記的,就立即前往小鎮店鋪反覆複習。

4樓:互利雙贏

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隨身用二馬三騾裝書。到了險要的關口,就叫來身邊退役的老兵詢問這裡的詳細情況;有的與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就走向街市中的客店開啟書核對校正。(他)有時自己走在平原曠野時,不值得留心,就在馬背上默讀各種經典著作及註釋註解與闡發。

偶爾有忘記的,就立即前往小鎮店鋪反覆複習。

厄塞:險要的地方。曲折:詳細情況。或:有的。即:靠近,引申為走向。

5樓:渴侯晴霞

呃旅遊dsvlvlslvlzhsvha;egubccqalyuia;biuccliblsiyaihf/lycausibzuxlulzh,c,zuuc7o642678o876t66276t7bcuwbelsl fjlcblzvhhzljchdiana點開看跟多

古文《顧炎武手不釋卷》的原文和翻譯?

6樓:時代

原文: 凡先生之遊,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

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疏1;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 譯文: 凡是先生外出旅行,總是用兩三騾馬載著書本跟隨著。

走到險要的地方,就叫他的隨從人員(退役的老兵)去打聽詳細的情況;有時(打聽來的情況)與自己以前所知道的不 一致,就到住宿的客店裡開啟書核對矯正。有時,行走在平原地區開闊的野外,沒有值得可以留意的事情,就在馬鞍上默默地背誦各種經典著作的註解疏證;偶爾發現有遺忘的(文句),就到客店中開啟書本仔細認真地複習。

誰知道「顧炎武手不釋卷」的翻譯?

顧炎武手不釋書文言文翻譯

7樓:追風尋跡

原文:亭林先生①自少至老手不釋②書,出門則以一羸二馬捆書自隨。遇邊塞亭障③,呼老兵詣④道邊酒壚,對坐痛飲。

諮⑤其風土,考其區域。若與平生所聞不合,發書詳正,必無所疑乃⑥已。馬上無事,輒據鞍默諸經註疏。

遇故友,若不相識。或顛墜崖後,亦無悔也。精勤至此,宜所旨淵涵博大,莫與抗衡與!

譯文:亭林先生從小到老手上都沒放下過書,出門就牽著一匹瘦弱的馬,帶著幾捆書籍隨身。有時候走到了邊塞崗亭,就招呼亭邊的老兵一道去路邊的小酒店,面對面坐著,開懷痛飲。

詢問他當地的風土人情和地形地貌。如果和自己知道的有所不同,就開啟紙張詳細記錄、更正,一定要到沒有任何疑惑時才停下。坐在馬背上空閒的時候,他就跨著馬鞍默誦四書五經等經典和它們的註釋文(對經典的解釋叫「注」或「疏」 )。

即使有時候遇到親朋好友也好像不認識。有的時候會因此(太專心的輒據鞍默)跌落到谷之中,他卻也不覺得後悔。讀書認真仔細到這個地步,他的學問自然就博大精深到沒有人能與他相比的程度了。

詞語解釋:亭林先生:顧炎武,號亭林;釋:

放下;邊塞亭障:邊塞崗亭、堡壘;詣:去;諮:

詢問;乃:才。顧炎武(1613—1682)本名繼坤,改名絳,字忠清;南都敗後,改炎武,字寧人,號亭林,自署蔣山俑,學者尊稱為亭林先生。

漢族,南直隸蘇州府崑山(今屬江蘇)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

明末諸生,青年時發憤為經世致用之學,並參加崑山抗清義軍,敗,幸而得脫。後漫遊南北,屢謁明陵,卒於曲沃。康熙間被舉鴻博,堅拒不就。

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為一。著作繁多,以畢生心力所著為《日知錄》,另有《音學五書》、《亭林詩文集》等。

8樓:匿名使用者

《顧炎武手不釋書》,又稱為《顧炎武手不釋卷》,選自清代文學家全祖望的《亭林先生神道表》。

原文是:凡先生之遊,以二馬二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

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育諸經註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

譯文是: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隨身用二馬三騾裝書。到了險要的關口,就叫來身邊退役的老兵詢問這裡的詳細情況;有的與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就走向街市中的客店開啟書核對校正。

他有時自己走在平原曠野時,不值得留心,就在馬背上默讀各種經典著作及註釋註解與闡發。偶爾有忘記的,就立即前往小鎮店鋪反覆複習。

顧炎武手不釋卷中文全文翻譯

求《顧炎武手不釋卷》的譯文和作者、出處

《顧炎武手不釋卷》翻譯

9樓:匿名使用者

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隨身用二馬三騾裝書。到了險要的地方,立即叫老士兵詢問其詳細情況;有的與平時聽說的不一樣,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發書核對校正。有的直接走過平原大野,沒有值得留意的,就在馬背上默讀各種經典著作的註解疏證;偶然有忘記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發書仔細認真複習。

顧炎武認為郡縣制存在哪些弊端,顧炎武認為郡縣制是政治最大的弊端的理由何在?

顧炎武在 郡縣論 提出了自己對地方機構的一些改革方案,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可以看到改革背後體現出來的明代地方機構建制 尤其是縣級機構 的弊端,或者說這種地方機制在執行中出現的問題.地方治理的好壞,關係到王朝的長治久安.明代實行高度的 集權,對地方的控制不遺餘力,但 權利向地方的伸展並不是沒有限度的,更不...

推行郡縣制時顧炎武的主要觀點

知封建 bai 指封建 之以變而為郡du 縣,則知郡縣之弊zhi而將復變。然則將 dao復變專而為封建乎?曰 不能。封屬建之失,其專在下 郡縣之失,其專在上。天下郡國利病書 顧炎武認為分封制的弊端是因為地方權利過大,郡縣制的弊端是因為權力過於集中。顧炎武肯定了郡縣制,雖然有弊端,不可倒退實行分封制 ...

開卷有益 鑿壁偷光 手不釋卷 映雪讀書 程門立雪 隔離偷學的人物分別是誰

開卷有益 宋太宗趙光義 鑿壁偷光 匡衡 手不釋卷 呂蒙 映雪讀書 孫康 程門立雪 楊時 隔籬偷學 賈逵 程門立雪 北宋程頤 鑿壁偷光 西漢匡衡 開卷有益 宋太宗 映雪讀書 晉代孫康 宋太宗 趙光義 西漢 匡衡 三國時期吳國大將 呂蒙 晉代 孫康 宋 楊時和遊酢 東漢經學家 天文學家 賈逵 鑿壁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