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樂山
皖南古村落
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地域範圍內,以西遞和巨集村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歷史傳統村落,有強烈的徽州文化特色。皖南山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儲存了大量形態相近、特色鮮明的傳統建築及其村落。
皖南古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而且加上明清時期徽商的雄厚經濟實力對家鄉的支援,文化教育日益興旺發達,還鄉後以雅、文、清高、超脫的心態構思和營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環境更為豐富,村落景觀更為突出。皖南古村落與其他村落形態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皖南古村落建設和發展在相當程度脫離了對農業的依賴。古村落居民的意識、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農民思想意識和一般市民階層,而是保留和追求與文人、官宦階層相一致,因此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
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礎上,採用不同的裝飾手法,建小庭院,開鑿水池,安置漏窗、巧設盆景、雕樑畫棟、題蘭名匾額、創造優雅的生活環境,均體現了當地居民極高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皖南古村落選址、建設遵循的是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周易風水理論,強調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對自然環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質和精神是雙重需求,有科學的基礎和很高的審美觀念。皖南古村落——徽派民居的建築特色是隨著明清時期徽商的興盛而發展起來的,能夠在有限地建築空間內最大程度地體現其構思的精巧以及工藝的高超,實為別具匠心的建築形式。
後來徽商逐漸衰敗沒落,而這種徽派民居的建築特色卻依附在古民居村落裡保留下來,因此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建築價值。
西遞、巨集村古民居村落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和巨集村是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態儲存完好,風光秀美。
村中自古尊儒術、重教化,文風昌盛,集中體現了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現象,如程朱理學的封建倫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設中的風水文化、賈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歷史文化內涵深厚。
2樓:foggy金牛
皖南山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儲存了大量形態相近、特色鮮明的傳統建築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而且加上明清時期徽商的雄厚經濟實力對家鄉的支援,文化教育日益興旺發達,還鄉後以雅、文、清高、超脫的心態構思和營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環境更為豐富,村落景觀更為突出。皖南古村落已於2023年登入世界文化遺產,現已成為全人類共享的寶貴財富。
作為皖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黟縣的西遞、巨集村兩個古村落已率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皖南古村落」,具有典型的山區聚居村落特點,又稱作「徽州古村落」。現存的皖南古村落建築以明清時期所建的居多,主要是清朝建築,明以前的比較少見。
建築,其本身來說,所具有的結構佈局上的特點並不能夠使其具有流傳千古的價值,失去了文化的依託,建築就像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因而,對於皖南古村落的研究,便不能不考慮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厚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指發生與存在於歷史上徽州本土以及由此發生輻射、影響於外的典型特色文化。從地理區域範圍來說,包括當年徽州府所轄的六個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績溪縣和婺源縣。
從歷史時期來說,主要指北宋宣和三年(2023年)設立徽州府起至清末,這一時期的文化現象是徽州文化的主體。
皖南自古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因而對於當地百姓來說,相對少且貧瘠的土地,並不能夠養活自己,面對改善生活的強烈願望,當地便形成了一股深遠的重文重商的習俗。
徽州居民自古便十分注重教育,以科舉道路改變人生的觀念在當地根深蒂固。徽州地區一直文風昌盛,居歷史記載,在宋代,徽州即有書院12所,清末時已達70 所,社學更多達562所。「十戶之村,不廢誦讀」乃是當地教育發達的深刻寫照。
明清兩代,徽州舉人多達996名,進士618名,而狀元則僅休寧一縣就有 19名,休寧的「狀元之鄉」、「中國狀元第一縣」可謂名副其實。在徽州,「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一門九進士、兄弟四尚書」、「同胞翰林」、「父子尚書」等故事絕不是信口空談,由此可見當地文化之深厚,文風之昌盛,足可稱道於世間,誇耀於史上。又由於當地山川秀麗,綠水怡人,因而徽州足可稱之為「鍾靈毓秀」「人傑地靈」。
另一方面,與中國一直重農輕商的傳統不同,對依靠出外經商來拼打天下並獲得「徽商」美譽的徽州人來說,商人是受到尊崇的。面對當地土地的貧乏,經商,便成了徽州人科舉之外的另一條出路。自宋代以來,大批徽州人出外經商遊歷,因其注重誠信、方法靈活,因而徽商獲利之重,一時富甲天下者大有人在。
落花終有凋謝日,綠葉也需歸根時。當一批批宦遊經商之人歸家時,帶來的便不僅僅是一個經歷,一批財富,更是一片視野,一種文化。當地的山水結構,使得徽州古村落建築小巧而緊促,而當地的重文重商的文化背景,則使其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氣息和豐富的園林情調。
小巧玲瓏的結構特點加上深厚的徽文化內涵,使得皖南古村落的建築具有了經久不息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其作為徽文化的載體,傳遞的不僅僅是一種輝煌的經歷,更是一種文化的生命力。
皖南古村落為什麼稱為世界遺產
3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四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安徽省黟縣西遞、巨集村兩處古民居以其儲存良好的傳統風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是黃山風景區內的自然與文化景觀第二次登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也是中國繼北京後第二座同時擁有兩處以上世界遺產的城市,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西遞、巨集村古民居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和巨集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儲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
皖南山區的黟縣是一個人口僅十來萬的小縣,西遞、巨集村就坐落在這裡。唐朝大詩人李白曾讚美道:「黟縣小桃源,煙霞百里間。
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鄉村的獨特意境:山水風物幽美,古老文化醞釀出淳厚從容的民風人情。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西遞、巨集村這兩個傳統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那些在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改變了的鄉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風格,古建築和裝飾物,以及供水系統完備的民居都是非常獨特的文化遺存。
4樓:匿名使用者
西遞、巨集村這兩個傳統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那些在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改變了的鄉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風格,古建築和裝飾物,以及供水系統完備的民居都是非常獨特的文化遺存。
5樓:匿名使用者
皖南古村落中,只有西遞和巨集村兩個村莊,在2023年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為了世界遺產名錄。
6樓:一夫之
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所以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7樓:東都漫士
西遞、巨集村古民居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和巨集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儲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
西遞距黟縣縣城8公里,始建於北宋皇?年間(公元1049~2023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整個村落呈船形,儲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現有居民300餘戶,人口1000餘人,被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
皖南古村落的歷史發展
8樓:匿名使用者
皖南山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儲存了大量形態相近、特色鮮明的傳統建築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而且加上明清時期徽商的雄厚經濟實力對家鄉的支援,文化教育日益興旺發達,還鄉後以雅、文、清高、超脫的心態構思和營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環境更為豐富,村落景觀更為突出。皖南古村落已於2023年登入世界文化遺產,現已成為全人類共享的寶貴財富。
作為皖南古村落的典型代表,黟縣的西遞、巨集村兩個古村落已率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皖南古村落」,具有典型的山區聚居村落特點,又稱作「徽州古村落」。現存的皖南古村落建築以明清時期所建的居多,主要是清朝建築,明以前的比較少見。
建築,其本身來說,所具有的結構佈局上的特點並不能夠使其具有流傳千古的價值,失去了文化的依託,建築就像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因而,對於皖南古村落的研究,便不能不考慮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厚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指發生與存在於歷史上徽州本土以及由此發生輻射、影響於外的典型特色文化。從地理區域範圍來說,包括當年徽州府所轄的六個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績溪縣和婺源縣。
從歷史時期來說,主要指北宋宣和三年(2023年)設立徽州府起至清末,這一時期的文化現象是徽州文化的主體。
皖南自古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因而對於當地百姓來說,相對少且貧瘠的土地,並不能夠養活自己,面對改善生活的強烈願望,當地便形成了一股深遠的重文重商的習俗。
徽州居民自古便十分注重教育,以科舉道路改變人生的觀念在當地根深蒂固。徽州地區一直文風昌盛,居歷史記載,在宋代,徽州即有書院12所,清末時已達70 所,社學更多達562所。「十戶之村,不廢誦讀」乃是當地教育發達的深刻寫照。
明清兩代,徽州舉人多達996名,進士618名,而狀元則僅休寧一縣就有 19名,休寧的「狀元之鄉」、「中國狀元第一縣」可謂名副其實。在徽州,「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一門九進士、兄弟四尚書」、「同胞翰林」、「父子尚書」等故事絕不是信口空談,由此可見當地文化之深厚,文風之昌盛,足可稱道於世間,誇耀於史上。又由於當地山川秀麗,綠水怡人,因而徽州足可稱之為「鍾靈毓秀」「人傑地靈」。
另一方面,與中國一直重農輕商的傳統不同,對依靠出外經商來拼打天下並獲得「徽商」美譽的徽州人來說,商人是受到尊崇的。面對當地土地的貧乏,經商,便成了徽州人科舉之外的另一條出路。自宋代以來,大批徽州人出外經商遊歷,因其注重誠信、方法靈活,因而徽商獲利之重,一時富甲天下者大有人在。
落花終有凋謝日,綠葉也需歸根時。當一批批宦遊經商之人歸家時,帶來的便不僅僅是一個經歷,一批財富,更是一片視野,一種文化。當地的山水結構,使得徽州古村落建築小巧而緊促,而當地的重文重商的文化背景,則使其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氣息和豐富的園林情調。
小巧玲瓏的結構特點加上深厚的徽文化內涵,使得皖南古村落的建築具有了經久不息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吸引力,其作為徽文化的載體,傳遞的不僅僅是一種輝煌的經歷,更是一種文化的生命力。
鐘乳石是怎么形成的,鐘乳石是怎麼形成的?
常說的鐘乳石是指倒掛在洞頂,由上往下生的碳酸鈣膠結沉積物。地上往上生長的則叫石筍。由於碳酸鈣可溶於水,因此,碳酸鹽巖是一種易溶解的岩石。在岩溶地貌發育的碳酸鹽巖地區,地下水中碳酸鈣的含量很高。接下來要提出一個專業問題 就是1,碳酸鈣的溶解度是隨著水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的降低而降低的。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
地質自然火是怎么形成的,地質自然火是怎麼形成的
應該是火山噴發吧。火山噴發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是岩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從火山口向地表的釋放。由於岩漿中含大量揮發分,加之上覆岩層的圍壓,使這些揮發分溶解在岩漿中無法溢位,當岩漿上升靠近地表時,壓力減小,揮發分急劇被釋放出來,於是形成火山噴發。世界超級火...
漢字是什么時候形成的,漢字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我國古書上有一個倉頡造字的傳說,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他長著四隻靈敏而充滿光澤的眼睛,他從鳥獸的腳印得到啟發,後來就創造了文字。倉頡造字的事驚動了天地鬼神,五穀像雨點一樣從天而落。漢字真是倉頡造的嗎?我們知道,語言是在勞動中產生的,記錄語言的符號 文字也是在勞動中產生的。文字產生之前,人們用來記事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