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樂小丹
地球繞地軸的轉動。地軸是通過地心和地球的南極與北極的假想軸,它與地球的赤道面相垂直。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的。
因此,人們在地球上看到太陽東昇西落,這是相對運動的結果。觀察者從天北極俯看地球的自轉,是逆時針方向;從天南極俯看地球自轉,則是順時針方向。按規定:
從天北極去看,凡按逆時針方向自轉的天體,都是自西向東的轉動,稱為順向自轉;凡是按順時針方向自轉的天體,都是自東向西轉動,稱為逆向自轉。地球是順向自轉,金星和天王星是逆向自轉。地球自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為自轉週期。
為了確定地球自轉一週,就需要在地球之外選一參考點,作為計量地球自轉一週的開始和終止標記。如果所選參考點為某一恆星,這一恆星連續兩次通過地球上某一確定子午線的時間間隔,稱為一恆星日,其長度為23小時56分4秒。如果所選參考點為太陽,太陽中心連續兩次通過同一子午線的時間間隔,稱為一太陽日,其平均長度為24小時。
可見一太陽日比一恆星日長3分56秒。其原因是:①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進行著公轉,②參考點太陽與恆星離地球的遠近不同。
如果地球只自轉不公轉,它對任何參考點來說,自轉週期都是相等的,但實際上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自西向東公轉了一個角度。如圖所示,地球在自轉一週的同時,還在其公轉的軌道上向東移動了約1°的太陽和恆星日示意圖角度,即從e1移到e2的位置。對遙遠的參考點恆星來說,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變化可以忽略不計,對恆星f的方向線都可以看作是平行線,即地球上的a點兩次通過恆星f,轉動了360°,完成一個恆星日。
但對參考點太陽s來說,距離近多了,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變化不能忽略,即地球在自轉一週到達a點時還必須再轉動1°到a1點才能對準太陽中心,完成一個太陽日。所以太陽日比恆星日長。因為地球繞太陽公轉約360°為一年,一天公轉的角度約為1°,故太陽日比恆星日多轉的角度約為1°。
所以恆星日才是地球真正自轉一週的時間間隔,而太陽日是地球自轉了一圈多1°的時間間隔。可是為了對人們生活方便起見,常用太陽日而不用恆星日。地球表面上每一個質點繞地軸轉動的速度叫地球的自轉速度。
每一個質點在單位時間內繞地軸所轉過的距離稱為線速度,線速度與轉動半徑有關,半徑越長線速度越大,所以赤道上線速度最大,而極點線速度為零。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vo=2πr/24小時=1670公里/小時=464米/秒。
式中r為赤道半徑。地球表面上任一點的自轉線速度與所在地緯度的餘弦成正比,即在緯度ψ處的自轉線速度vψ=vocosψ式中vo為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依上式可求出任何緯度上的自轉線速度,緯度30°處的線速度為402米/秒,60°處為233米/秒,兩極為零。
地球上每一個質點在單位時間內繞地軸轉過的角度為角速度。角速度與轉動半徑長短無關,除兩極外全球各地自轉角速度都相等,大約一天(24小時)自轉360°,每小時15°,每分鐘15′,每秒鐘15〃,兩極角速度為零地球按一定方向、週期和速度不停地自轉著,使地球上的各種自然現象和人類活動無不受其影響。地球自轉運動直接或間接地制約著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間分佈和時間變化,對地理環境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2樓:武晨曦
自**地球有根軸,地球軸為中心 自西向東轉動。
3樓:
地球轉動一圈叫做自傳
什麼是地球的自轉
4樓:語過添請
1、地球的自轉
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成66.34度夾角,與赤道面垂直。
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465米/秒。地球自轉一週耗時23小時56分,約每隔10年自轉週期會增加或者減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自轉和天體的形成過程有關。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成66.34度夾角,與赤道面垂直。
地球存在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自轉,平均角速度為每小時轉動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轉的線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種天體東昇西落的現象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
地球自轉的週期性變化主要包括週年週期的變化,月週期、半月週期變化以及近週日和半週日週期的變化。
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公轉軌道半長徑為149597870公里,軌道的偏心率為0.0167,公轉的平均軌道速度為每秒29.79公里;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為23°27',稱為黃赤交角。
地球自轉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變化,地球公轉及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2、地球自轉的週期
23小時56分4秒是地球的真正的自轉週期,稱為 <「恆星日」> 經過23小時56分4秒後,地球雖然轉了一週,但由於地球的公轉,公轉的一個小角度抵消了部分自轉的效果,所以地球還要再轉一點,才能再次對準太陽,這時用了24小時,稱為「太陽日」 也就是說24小時「太陽日」是地球上同一地點再次對準太陽的時間,比地球自轉時間「恆星日」要長 或23小時56分47秒
5樓:天蠍有你的日子
地球環bai繞太陽的運動稱為地球公轉。因為同du地球zhi一起環繞太陽的還有太陽系的其他天體dao,太陽是它們共有的中心天體,故被稱為「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週的時間是一年。
地球公轉產生的現象:
1、晝夜長短的變化;
2、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3、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4、五帶(熱帶、南北溫帶、南北寒帶)的劃分。
地球繞著自轉軸(地軸)的轉動稱為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從天球的北極點鳥瞰,地球自轉是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鳥瞰,是順時針旋轉。
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
1、晝夜的更替;
2、地方的時差,不同經度有不同的地方時,經度每隔15度,地方時相差一小時;
3、地球偏轉力,水平運動物體的方向產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4、地球的形狀,地球自轉所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地球由兩極向赤道膨脹,成為略扁的橢球體。
6樓:怪羅科普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呢?
7樓:中華鬥魚攝影
地球的自轉就是地球繞著一個南北方向的軸心轉動,這導致地球上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什麼叫地球自轉?
8樓:桐天元勇
地球的轉分為自傳和公轉,自傳是以地軸為轉軸的自西向東的轉動,週期為24小時,公轉是以太陽為中心的自西向東的轉動,週期為1年!!
什麼是地球自轉?
9樓:易書科技
地球有公轉,有沒有自轉?這個問題只要參觀一下北京天文
館立刻就能明白了。北京天文館的大廳裡有一隻巨擺,它每天都邁著穩健的步子有節奏地、一下一下地擺動著。乍看,它活像一隻擺鐘,滴答滴答地走動著。
可是,仔細看來,它擺動的平面相對於地面在不斷地變更著。
這種變更是地球自轉的反映。
這種擺叫做傅科擺,是2023年由法國物理學家傅科發明的。當時傅科在巴黎大教堂穹頂上安了一根長線,線的下端懸掛著一個大金屬球,地板上畫了一條白線,讓金屬球沿著白線擺動。開始的時候,金屬球沿著白線一下一下地擺動著。
慢慢地,擺動的方向漸漸離開了白線,由東向西旋轉著。幾小時以後,金屬球擺動的方向相對於白線轉了一個很大的角度。在場的人都看呆了。
傅科擺傅科對大家說:「看,誰也沒碰金屬球,它擺動的方向為什麼會改變呢?不,這不是金屬球擺動的方向有了改變,而是我們腳下的地球向東邊轉過去了。」
傅科的精彩表演和精闢的解釋,使在場的觀眾活躍起來:「啊,我們見到地球自轉了。」
現在看來,傅科的話只說對了一半。實際上,擺動方向的改變是地球自轉產生的附加力作用的結果。在地球兩極,這個力最大,只要24小時就能使擺動方向改變360度。
到了北京,約要40個小時才行。如果在赤道上,你怎麼也不會看到擺動方向有改變。如果傅科在赤道上做他的實驗,則將以失敗告終。
地球自轉速度同地理緯度有關係,緯度越低,轉動速度越快。在赤道上自轉速度是28千米/分,在30度緯度地區是24.1千米/分,在緯度60度地區是14千米/分,在兩極是0。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現象是地球自轉造成的。我們稍微留心看一看,就會發現,太陽、月亮和一切星星都是從東方升起來,越過天空,從西方落下去的。這就是地球自轉的反映。
除此以外,在阿拉斯加有一條自北向南流淌的育空河,它的西岸總顯得比東岸險峻,而在西伯利亞由南向北流淌的鄂畢河,卻總是東岸比西岸險峻。這兩條北半球的河流,流動的方向雖然相反,但如果順著河水流動的方向望去,它們都是右岸比左岸險峻,好像北半球的河水喜歡沖刷右岸似的。而在南半球,情況正好相反,好像南半球的河水喜歡沖刷左岸。
不僅河水是這樣,炮彈也是這樣。北半球打出去的炮彈往右偏,河水喜歡沖刷右岸;南半球打出去的炮彈往左偏,河水喜歡沖刷左岸。這些都是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作用的結果。
這個力是法國科學家科里奧利發現的,所以又叫科里奧利力。
地球的自轉不但對地面的河流和炮彈有影響,也拖著天上的風一起跑。海員們都知道信風這個名詞。它在赤道以南是東南風,在赤道以北是東北風。
它相當穩定,按時而來,從不輕易失信,因此人們稱它信風。古代商人利用信風推動風帆,漂洋過海,從事**活動,因此它又叫做**風。
信風是這樣形成的:在赤道地區,由於烈日當頭,終年高溫,空氣受熱上升,形成一個永久的低氣壓帶。而在南、北迴歸線附近,則是高氣壓帶。高氣壓帶空氣往低氣壓帶流動,便形成風。
若沒有地球自轉的影響,赤道以南不遠的地區應該刮南風,赤道以北不遠的地區應該刮北風。實際上地球有自西向東的自轉,而這種自轉還帶著它周圍的空氣一道轉動,因此,當風向赤道吹的過程中,也受到一個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因而在赤道以南形成東南風,在赤道以北形成了東北風。由於地面上受熱多少由太陽光直射點位置確定,而陽光直射點在一年當中定時在赤道南北來回移動,所以這種風按時而至,並在赤道南北來回移動。
氣象學家指出,地球上有幾個高低相間的氣壓帶:在赤道附近是低氣壓帶;在南北迴歸線附近是迴歸高氣壓帶;兩極是極地高氣壓帶;在迴歸高壓帶和極地高壓帶之間是副極地低壓帶。各氣壓帶間的風向,都受地轉偏向力指揮,因此地球上形成了一系列南北相間的風帶。
除了前面講述的偏東信風以外,在迴歸高壓帶和副極地低壓帶之間是著名的西風帶。尤其在南半球,洋麵廣闊,受陸地地形影響少,常刮強勁的西風,因此,人們叫它咆哮的西風帶。在副極地低壓帶和極地高壓區之間,是偏東的極地東風帶。
地球在飛快地自轉,並且在地面上造成了許多嚴重後果,為什麼我們長期以來沒有覺察出來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國東漢時期的《尚書緯·考靈曜》一書中解釋得很清楚。它指出:
「地恆動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閉窗而坐,舟行而不覺也。」
哥白尼也說過類似的比喻:「如果船隻平穩地行駛,船外的一切東西,從船上看來,都好像是以船行的速度向後移動,以致船上的人誤以為船和船上的一切東西都是靜止的。這個理由,對於地球無疑也是適用的。
」伽利略的比喻更巧妙,他說:「試把自己和友人關在一隻大船甲板底下的大房間裡,如果船用均勻的速度運動著,那麼你們就不可能一下子判斷出船是在運動呢,還是靜止著。你們在那裡跳遠的話,在地板上跳出來的距離就和在靜止不動的船上跳出來的距離一樣。
你們不會因為船在高速度行進而向船尾跳得遠些,向船頭跳得近些……如果你丟擲一些東西給你的同伴,你從船尾丟向船頭所花的力氣,並不比從船頭丟向船尾所花的力氣更大……蒼蠅也會四處飛行,而不會在靠近船的一邊停留……」
哥白尼還說過:「地球同附在它上面的東西,包括水和空氣在內,一起運動,因此,空氣和其中的一切輕飄之物,如果沒有其他力量的驅遣,看起來都應該是靜止的。」
在這些話裡,科學家們給我們指出,應該根據什麼來判斷我們地球在運動。根據和我們地球一起運動的樹木、田野和房屋嗎?不行,這好像「關在甲板底下的大房間裡」的人看到床和桌子是靜止不動的一樣,是察覺不了地球在自轉的。
他必須走到甲板上遙望兩岸的樹木、田野和房屋,才能判斷船在運動。而根據樹木、田野和房屋向後退去,才能判斷出船在前進。
我們生活在地球這隻巨大的宇宙飛船上,要察覺地球在運動,也只能依靠地球外面的參照物,這就是星星。太陽早上從東邊升起來,晚上從西邊落下去;月亮從東邊升起來,從西邊落下去;一切星星都是從東邊升起來,從西邊落下去。步伐是那樣協調,行動是那樣一致,這絕不是協商好了的,而是我們地球自轉的結果。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這概括了地球的兩種運動:自轉和公轉。
知識點磁偏角
磁偏角是地球表面任一點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夾角。因指南針、磁羅盤是測定磁偏角最簡單的裝置,所以磁偏角的發現和測定的歷史也很早。2023年,英國e·哈雷發表了第一幅大西洋磁偏角等值線圖。
根據規定,磁針指北極n向東偏則磁偏角為正,向西偏則磁偏角為負。磁偏角是指磁針靜止時,所指的北方與真正北方的夾角。
地球的中心是什么,地球的中心是什麼?
目前沒有一個人能準確的知道,你說的沒錯,一切都還是推理。應該是超呼我們想像高密度的存在.沒有真正瞭解之前一切都只是未知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從下地幔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地球核心部位,距離約為3473千米。據科學觀測分析,地核分為外地核 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個層次。外地核的厚度為1742千米,平均密度約10....
為什么地球是圓的,為什麼地球是圓的?
地球是個球體,但是由於地心引力的作用,它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圓球,赤道周圍也因此向外隆起,形成一個 備用輪胎 結構。事實上,地球的極半徑是6356.89公里,而赤道半徑是6378.38公里。1 物體在宇宙中的移動始終會受到各種引力的影響,所以他們既公轉又自轉,而自轉的離心力將他們塑造成球形 2 似乎和物...
地球為什么是圓的,地球為什麼是圓的
地球是很早以前在太陽系中的岩石相互碰撞 形成各個行星時誕生的。地球從形成之初直至現在,主要是由液態岩石構成的。在引力極小的太空,液態物質將自動形成球形。宇航員在太空環境中用水 果汁和液態金屬等物質做的實驗已證明了這一點。地球是與太陽有相當遙遠距離的巨大的液態球體,它在太空執行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圓形。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