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數碼產品科普
「捐」譯為花費;耗用。
「北」譯為敗逃的軍隊。
出自戰國佚名《戰國策·燕昭王收破燕》。
節選原文: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獨莒、即墨。
譯文:國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馬,死馬有什麼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
燕軍又單獨痛擊敗軍,一直打到齊都臨淄,掠取了那裡的全部寶物,燒燬齊國宮殿和宗廟。沒有被攻下的齊國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擴充套件資料
燕昭王欲報仇雪恨,故先從招攬人才著手,這一點他還算是明智。賢士郭隗向他說明了如何對待人才就有如何不同的結果,他描述的對待人才的幾種情形頗耐人尋味。
人才對於一個人成就大業來說非常的重要,而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人肯定為自己成就一番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
《戰國策》善於述事明理,大量運用寓言、譬喻,語言生動,富於文采。雖然書中所記史實和說辭不可盡信,但其仍是研究戰國社會的重要史料。
2樓:各種怪
北:潰敗的軍隊。
捐:捨棄,扔掉。
句子詳細:出自西漢末劉向《戰國策·燕昭王求士》
1、捐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
譯文:國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馬,死馬有什麼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
2、北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唯獨莒、即墨。
譯文:燕軍又單獨痛擊敗軍,一直打到齊都臨淄,掠取了那裡的全部寶物,燒燬齊國宮殿和宗廟。沒有被攻下的齊國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3樓:匿名使用者
「北」敗軍;「捐」:耗費。
《戰國策·燕策一》翻譯
文言文《燕昭王招賢》的翻譯
4樓:唐同書是嫻
《戰國策·燕策一》記載:燕國國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年~公元前279年)一心想招攬人才,而更多的人認為燕昭王僅僅是葉公好龍,不是真的求賢若渴。於是,燕昭王始終尋覓不到治國安邦的英才,整天悶悶不樂。
後來有個智者郭隗給燕昭王講述了一個故事,大意是:有一國君願意出一千兩**去購買千里馬,然而時間過去了三年,始終沒有買到,又過去了三個月,好不容易發現了一匹千里馬,當國君派手下帶著大量**去購買千里馬的時候,馬已經死了。可被派出去買馬的人卻用五百兩**買來一匹死了的千里馬。
國君生氣地說:「我要的是活馬,你怎麼花這麼多錢弄一匹死馬來呢?」
國君的手下說:「你捨得花五百兩**買死馬,更何況活馬呢?我們這一舉動必然會引來天下人為你提供活馬。」果然,沒過幾天,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里馬。
郭隗又說:「你要招攬人才,首先要從招納我郭隗開始,像我郭隗這種才疏學淺的人都能被國君採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強的人,必然會聞風千里迢迢趕來。」
燕昭王採納了郭槐的建議,拜郭槐為師,為他建造了宮殿,後來沒多久就引發了「士爭湊燕」的局面。投奔而來的有魏國的軍事家樂毅,有齊國的陰陽家鄒衍,還有趙國的遊說家劇辛等等。落後的燕國一下子便人才濟濟了。
從此以後,一個內亂外禍、滿目瘡痍的弱國,逐漸成為一個富裕興旺的強國。接著,燕昭王又興兵報仇,將齊國打得只剩下兩個小城。
參考資料
不滿意找我哦^^
需《燕昭王求士》的翻譯
5樓:匿名使用者
對不起有什麼用?我看你趁早妥虻檢際有
《戰國策,燕昭王求士7》的全文翻譯。
《戰國策,燕昭王求士7》,全文翻譯,詳,急, 20
<<燕趙王求賢>>譯文
<千里之馬>的翻譯
6樓:大頭科
《馬 說》 韓 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翻譯如下:
《馬 說》 韓 愈
世間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裡,不會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餵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餵養它,又不能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
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7樓:匿名使用者
《馬 說》 韓 愈
世間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裡,不會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餵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餵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餵養它,又不能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
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