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星雲畫江湖
《長信秋詞·其二》原文
高殿秋砧響夜闌,
霜深猶憶御衣寒。
銀燈青瑣裁縫歇,
還向金城明主看。
《長信秋詞·其二》鑑賞
第二首詩描寫在夜深霜重的淒涼環境中,宮中女子孤獨寂寞的悲慘情景。她徹夜難眠,想起進宮以來的日子實在不堪回首。她渴望得到君王的眷顧,在銀燈下守到夜深,最後還是失望而終。
這首詩情感抒發較為直接,心理刻畫較為生動,充分地表現了宮中失寵女子的幽怨之情。
《長信秋詞·其二》作者簡介
王昌齡,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屬陝西)人。
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晚年貶龍標(今湖南黔陽)尉。因安史亂後還鄉,道出亳州,為刺史閭丘曉所殺。
其詩擅長七絕,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也有憤慨時政及刻畫宮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2樓:薄心之心
高殿秋砧響夜闌,霜深猶憶御衣寒
——王昌齡的作品《長信秋詞五首其二》
「泠然落枕寒」出自哪一首詩詞
3樓:匿名使用者
《醉臥至夜半半醒中若有所愧者聞空庭石渠流水虢虢清亮不覺心體頓舒》
吾生少懽娛,遇酒增慨慷。
殷床惟一眠,萬慮幾消亡。
半夜還有覺,惕然喟中腸。
世故何足道,誠恐此志荒。
人生苦為樂,我豈醒而狂。
孰為見在心,勿正能勿忘。
涓涓石渠溜,起予者卜商。
泠然落枕寒,解渴不待嘗。
坐令肝肺間,一一流天漿。
須臾四體喻,髮膚了無癢。
夢覺與醉醒,忽落俱亡羊。
流水去不捨,此心湛如常。
恍疑奏簫韶,儀鳳碧雲翔。
眷此聽愈淡,杳誰見其鄉。
乃知天宇中,一氣同蒼涼。
平明視渠水,非笙亦非簧。
矢詩以自歌,濁清付滄浪。
4樓:肖靈霞
《醉臥至夜半半醒中若有所愧者聞空庭石渠流水》
宋 史堯弼
吾生少懽娛,遇酒增慨慷。
殷床惟一眠,萬慮幾消亡。
半夜還有覺,惕然喟中腸。
世故何足道,誠恐此志荒。
人生苦為樂,我豈醒而狂。
孰為見在心,勿正能勿忘。
涓涓石渠溜,起予者卜商。
泠然落枕寒,解渴不待嘗。
坐令肝肺間,一一流天漿。
須臾四體喻,髮膚了無癢。
夢覺與醉醒,忽落俱亡羊。
流水去不捨,此心湛如常。
恍疑奏簫韶,儀鳳碧雲翔。
眷此聽愈淡,杳誰見其鄉。
乃知天宇中,一氣同蒼涼。
平明視渠水,非笙亦非簧。
矢詩以自歌,濁清付滄浪。
5樓:王者榮耀羋月教學
《醉臥至夜半半醒中若有所愧者聞空庭石渠流水》
宋 史堯弼
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出自哪首詩?
6樓:匿名使用者
「夜半鐘聲到客船」出自,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夜泊》
原文: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創作背景:
根據《唐才子傳》卷三記載,張繼於「天寶十二年(753)禮部侍郎楊浚下及第」,也就是說考取了進士。而就在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六月,玄宗倉皇奔蜀。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
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賞析: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後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
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後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遊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鐘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的襯托,使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一縷淡淡的客愁被點染得朦朧雋永,在姑蘇城的夜空中搖曳飄忽,為那裡的一橋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風情,吸引著古往今來的尋夢者。
全詩採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後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參考資料
俞平伯.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
「高處不勝寒」出自哪首詩,作者是誰?
7樓:
水調歌頭
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8樓:墓政參考
水調歌頭
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抵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9樓:
蘇軾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全文如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0樓:
《水調歌頭》蘇軾。(在中學的語文課本上由這篇課文,應該是初二語文的下半冊)
11樓:貫世墨雨
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詞不是詩,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水調歌頭》
13樓:苡苡蟲
出自蘇軾的《水調歌頭》
14樓:匿名使用者
蘇軾的《水調歌頭》
人也是如此:高處不勝寒
15樓:匿名使用者
《水調歌頭》
蘇軾別忘了有引號的.這是專有名詞.
16樓:匿名使用者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宋.蘇軾(蘇東坡)
17樓:匿名使用者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18樓:匿名使用者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這首詩出自**
19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是一首詩吧 ?它像是糅合了很多名句自己組的。漠漠輕寒上小樓這句出自秦觀的《浣溪沙》,是宋詞,略有改動 ,見http:
無情不似多情苦,這句出自晏殊的《木蘭花》,見
其他也不算是詩句,算是古人的流行語吧,被人引用過很多次。前部分是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
亡戟得矛出自於哪,束蘊請火出自於哪?
此典出自 侶氏春秋 離俗覽 離俗 齊 晉兩國交戰,平阿邑的一名預備役士兵在作戰時丟失了戟卻揀到了一支矛,撤退時他很不痛快,對路邊的人說 我丟了支戟,揀到支矛,可以回去嗎 那人說 戟也是兵器,矛也是兵器,丟了兵器又揀到兵器,為什麼不能回去 士兵繼續往回走,心裡還是不痛快,路上,又碰到高唐邑的一個孤兒叔...
這是出自於哪本書的啊,這句話出自於哪本書?
和下一樓一樣 同問 知道了可以告訴我嗎?同問,知道答案能順便告訴我嗎 這句話出自於哪本書?這段話出自汪曾祺的散文集,書名叫 人間草木 裡面有一篇叫做 夏天 的散文,此段就出自這篇散文。人間草木 從汪曾褀創作的大量散文中精選而成,最早的寫於四十年代,大部分寫於後半生,風格從華麗歸於樸實,技巧臻於至境,...
雕蟲小技是何意出自於哪
釋義 雕 雕刻。蟲 鳥蟲書,古漢字的一種字型。比喻技巧很差,微不足道。出處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 韓朝宗是唐玄宗的荊州刺吏,他非常愛護青年文士,樂於提拔後進的人才,有不少青年經過他的推薦,得到了重用,施展了才華。所以,當時社會上的人們都非常敬慕他。一天,李白給韓朝宗寫了一封信,即 與韓荊州書 信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