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孟叔季伯排順,仲孟叔季伯按順序排列

2022-09-30 10:05:09 字數 6624 閱讀 5834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

老大:伯或孟,通常庶出長子稱孟。但也有嫡長子稱孟。

第二:仲

第三:叔

第四:季

老五還是伯,老六仍然是仲。伯仲叔季迴圈。

如果是三兄弟,則分為孟、仲、季

《論語》:「稱號所以有四何?法四時用事先後長幼兄弟之象也。

故以時長幼號曰伯、仲、叔、季也。伯者,長也。伯者子最長,迫近父也。

仲者,中也。叔者,少也。季者,少也。

適長稱伯,伯禽是也。庶長稱孟,以魯大夫孟氏。」

例如:司馬懿為司馬防次子,字仲達。

此外,還有其他排行法,如馬謖的4個哥哥排伯仲叔季,馬謖自己排「幼」。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人,兄弟在"字"裡添'伯,仲,叔,季'以示同輩的大小

如果一個人有4個以上的兄弟,那麼除了「伯」之外,其他的幾個可以重複,

也就是說,老二老三都可以叫「仲」,下面依次類推。孟就是伯的意思.一般嫡長為伯,庶長為孟,但伯和孟是同輩的,所以排列還是伯(孟),仲,叔,季,我在一個**上看到的一段話:

「兄弟排行的次序,長兄為伯,次為仲,又次為叔,最幼為季。若兄弟三人,則稱孟、仲、季.」不過一般也不用那麼嚴格.

3樓:匿名使用者

伯是嫡長,孟是庶長,下面的仲、叔、季

仲孟叔季伯按順序排列

4樓:沁晗宮主

伯(孟)仲叔季

在先秦,姓不但是女子能否與男方婚配的重要標誌,而且還具有區別女子結婚與否的重要作用呢。因為那時的女子雖有名字,但限於周禮「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的規定,女子的姓於是擔負社會通用的名的作用。未婚姑娘為了加以區別,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表示老大、老

二、老三、老麼這種排行。如古書所記孟姜、仲子、叔姬、季某,意即姜家的大女兒,子家的二女兒,姬家的三姑娘,某家的麼姑(哭倒長城的孟姜女並不姓孟,而是姜家的大女兒)。女子嫁出去以後,一般用丈夫的姓和孃家的並列稱某某氏,如一位姬姓女子嫁給被孔子讚譽為「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衛國大夫孔圉做妻子後,就叫孔姬,若是李姓女子嫁給張姓男子,婚後只能稱為「張李氏」或「李氏」,這種稱叫方式在當今某些農村還能找到。

根據《國語辭典》:孔穎達.正義:「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

伯仲叔季,兄弟長幼的次序。我手邊的一本辭典解釋:「兄弟排行的次序,長兄為伯,次為仲,又次為叔,最幼為季。若兄弟三人,則稱孟、仲、季。」

5樓:匿名使用者

伯仲叔季孟

沒什麼可以解釋的,就是老大到老五就這麼叫

伯仲叔季孟的含義

6樓:蘇嘉愛娛樂

是伯(孟)、仲、叔、季。伯(孟)表示一樣的意思。伯仲叔季是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1、「伯,把也,把持家政也」。——按宗法社會裡常以長子繼承父位當家,當國者則一樣把持國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國奉為把持朝政的長兄,「伯」、「霸」通用。

不管那一說,總之是其字義是最初的,是老大。

2、「仲,中也,位在中也。」——這個叫法還留在雲南白語(漢語最親的兄弟語)裡,讀 zv 陽去(第6調),在白語裡,「仲子」是二兒子,「仲女」是二女兒。

3、「叔,少也。」——這個字也跟「俶」字同根。《爾雅"釋詁》「俶,始也」,「俶,作也」,就是才起來的,新生的。

4、「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季亦然也。」——這個字《說文》認為上面的禾是「稚省」,比於幼禾,總之是最幼少的。

不管多於或少於四個,「季」都是最末的,如果只有三個,它就是老三。

「春夏秋冬」就因各都分「孟、仲、季」三個月(如孟春、仲春、季春),因而稱為「四季」。文王之父季歷是老三,上有「太伯、仲雍」,所以末子為老三也可稱季。晉代著名道家葛洪字稚川,他也是老三,「稚」即是季的代換字。

擴充套件資料

一家有兄弟數人,在給他們起名字的時候,有意用上「伯(孟)、仲、叔、季」等字,以示長幼有序;這種習慣作法,如果從西周初年算起,在我國至少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

「伯」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說文·人部》:「伯,長也。

」「仲,中也。」叔是老三,季為老四。如三國時孫堅的四個兒子:

長子孫策字伯符,次子孫權字仲謀,三子孫翊字叔弼,四子孫匡字季佐。這正是按照伯仲叔季取名比較有代表性的。

「伯仲」兩字連用,表示相差不多,難分高下,成語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間」。

排行老大也有不用「伯」字而用「孟」字的。有人解釋說「嫡長為伯,庶長為孟」,意思是說,古代貴族一夫多妻,如果長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則用「孟」字,不過事實上似乎並不完全如此。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

老大:伯或孟,通常庶出長子稱孟。但也有嫡長子稱孟。

第二:仲

第三:叔

第四:季

老五還是伯,老六仍然是仲。伯仲叔季迴圈。

如果是三兄弟,則分為孟、仲、季

8樓:匿名使用者

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孟和伯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妾媵生的長子稱「孟」,正妻生的長子稱「伯」,,不過後來統稱長子。

孟、仲、季是怎麼排行的

9樓:顏小二述哲文

孟為長子

仲為次子

季為最小的孩子。兄弟三人就被稱為孟仲季。

孟有時候也稱伯為「兄」也就是最年長的,而季則為最年幼的。「仲」在「孟」之後,「伯」之前,而在「仲」之後還有一個「叔」。而伯仲叔季則是家裡四個孩子的年齡由年長到年幼的排列順序。

10樓:等候在左邊

你這是錯的,孟仲叔季跟伯仲叔季是同義,用來定兄弟排行,當老大是正妻所生就是伯,比如孫策字伯符,老大不是正妻所生就用孟,比如曹操字孟德,兄弟中不可能孟伯同在,季節就是用的孟仲叔季,孟為長,仲理解為中,季可理解為小或者末尾,所以三字取孟仲季,

11樓:美女樊

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表示老大、老

二、老三、老麼這種排行。伯仲叔季,兄弟長幼的次序。:「兄弟排行的次序,長兄為伯,次為仲,又次為叔,最幼為季。若兄弟三人,則稱孟、仲、季。」

12樓:扶貧六年

孟仲叔季 mènɡ zhònɡ shū jì

兄弟姊妹的長幼順序,"孟"為最長,"季"為最幼

請問古代的語法 孟仲暮 叔伯仲季 冠亞季?

13樓:文以立仁

它們的起源都很早,起碼春秋時期就都有了。

但在使用上有很大差別,這才使得它們同時存在。

孟仲季:主要用來指時序。一個季度都是三個月,孟仲季分別代表其中的月份。如「孟春」、「仲春」、「季春」,分別代表一至三月,指夏天的,就是四至六了。

叔伯仲季:應該是伯仲叔季,它們大多有單人旁,主要用來給兄弟排行的。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春秋命歷序》有:「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駕龍,號曰五龍」。

冠亞季:主要用於考試、比武等排名。由於古代很多字有平仄兩種讀音,讀平聲時多為名詞,仄聲多為動詞。

冠,作為帽子,讀平聲,作為「戴帽子」讀仄聲。某人的勇氣給三軍「蓋了帽」,就叫「勇冠三軍」,那麼,亞於他的就叫「亞軍」了。

叔伯季仲按照順序怎麼排列

14樓:默默的話

成語 伯仲叔季

發音 bó zhòng shū jì

解釋 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圖之。」 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圖之。」

示例 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圖之。」

15樓:門斯斐文君

按照兄弟的次序排列,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所以排列為伯仲叔季 。

伯仲叔季也是一個成語。

釋義: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圖之。」

伯,仲,叔,季,分別是什麼意思?

16樓:學院派魚多多

伯、仲、叔、季是古代用以表示老大、老

二、老三、老么這種排行。古人為兄弟姐妹排行,從大到小的順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1、伯,老大也,是家裡把持家政的,如果是王室子弟,那就是主持國政的。因此,周文王的長子,傳說中那位被蘇妲己害死的王子,名字就是伯邑考。

春秋時代諸侯國的老大就稱伯,例如春秋五伯,伯又稱為霸,所以又稱春秋五霸。其實在《左傳》這些先秦典籍裡,都是記錄為「伯」。「孟」也是老大的名稱,不過多指庶出的老大,是小老婆生的。

2、仲,是老二。古人在「字」前常加排行的次序,例如孔子排行第二,因此稱「仲尼」;孫權是孫堅的第二個兒子,因此字為「仲謀」。

3、叔,是老三。如果兄弟姐妹不止四個,那麼從第三個到倒數第二個,很可能都稱「叔」。周文王有十個兒子,周公排行第四,也稱為「叔旦」。

4、季,是最小的。但也有例外,例如漢高祖劉邦,有四兄弟,他排行第三,大哥二哥是劉伯和劉仲,似乎應該稱「叔」,但劉邦則被稱為劉季,其實他下面還有個弟弟,名字劉交,劉交應該稱為季才對。不過劉邦家不是周文王那樣的貴族家世,隨便亂喊也不會追究法律責任。

5、稱呼長輩,父親的哥哥,叫伯父;父親的大弟弟稱為仲父;仲父下面的一個弟弟稱為叔父,最小的叔叔稱為季父。

17樓:愛地獄

你好「伯」,本義是長子。許慎《說文解字》:「伯,長也。

」引申為排行第一,指兄弟中最年長的,就是「老大」。《豆棚閒話》第七則:「伯曰曹丕,字子桓;仲曰曹彰,字子莊;季曰曹植,字子建。

」曹丕、曹彰、曹植都是曹操的兒子,曹丕是老大,所以稱「伯」。「伯」也可以用於女子的排行,指姊妹中最年長的。《詩經·邶風·泉水》:

「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伯姊」就是大姐。

「仲」,本義是「中」。許慎《說文解字》:「仲:

中也。」《淮南子·天文訓》:「太陰在四仲,則歲星行三宿。

」高誘注:「仲,中也。四中,謂太陰在卯、酉、子、午四面之中也。

」引申為排行第二,就是「老二」。《詩經·大雅·烝民》:「保茲天子,生仲山甫。

」「仲山甫」是魯獻公的第二個兒子。「仲」也用於女子的排行。《詩經·邶風·燕燕》: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先君之思,以勖(xù)寡人。」高亨今注:

「仲氏,古代長子長女稱伯稱孟,中子中女稱仲。」(任:姓。

只:語氣詞。勖:

助,這裡是「匹配」的意思。寡人:我,國君的自稱。

)「伯」和「仲」經常連用,表示兄弟的排行。《太平廣記》卷一九三引杜光庭《虯髯傳》: 「問其姓。

曰:『張。』問伯仲之次。

曰:『最長。」「伯仲之次」就是兄弟排行的序次。

引申為對年長男子的敬稱。班固《白虎通·姓名》:「五十乃稱伯仲者,五十知天命,思慮定也,能順四時長幼之序,故以伯仲號之。

」還可以引申為兄弟的代稱。尤袤《全唐詩話·盧渥》: 「軒冕之盛,近代無比,伯仲四人,鹹居顯列。

」「伯仲四人」就是兄弟四人。再引申為指關係密切的人。孔尚任《桃花扇·罵筵》:

「東林伯仲,俺青樓皆知敬重。」王季思等注:「伯仲,本指兄弟,這裡意指朋黨。

」(東林:指明末東林黨。)再引申為指關係密切的事物。

曹寅《秋飲》詩:「且看大小《雅》,伯仲本同系。」由「兄弟」還可以引申為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難分優劣高低。

曹丕《典論·**》:「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叔」,本義是「拾取」。《詩經·豳風·七月》「九月叔苴(qū),採荼薪樗(chū)。」毛亨傳:

「叔,拾也。」(苴:蔴子。

荼:苦菜。薪:

砍柴。樗:木名。

)「叔」,表示比父親年少的父輩,即「叔父」,是它的假借義。後來假借義成了常用義,本義反而消亡不用了。「叔」由表示比父親年少的父輩「叔父」引申為在兄弟排行中表示第三。

《史記·項羽本紀》司馬貞索隱:「崔浩雲:『伯、仲、叔、季,兄弟之次。

』」「叔」在「伯」、「仲」之後,是第三位。

「季」,本義是「少子」,即最小的兒子。許慎《說文解字》:「季,少稱也。

」段玉裁注: 「叔、季皆謂少者,而季又小於叔。」所以班固《白虎通·姓名》說:

「季者,幼也。」引申為表示排行第四或最後的、最小的。《儀禮·士冠禮》:

「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當。」鄭玄注:「伯、仲、叔、季,長幼之稱。

」「伯仲叔季」,「季」在第四。「季」也可用於女子的排行。韓愈《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

「生三子,一男二女。男三歲夭死。長女嫁亳州永城尉姚挺,其季妹十歲。

」「季」,指最小的女兒。「季妹」就是最小的妹妹。

「孟」,本義是「列為首位」的意思。許慎《說文解字》:「孟,長也。

」引申為兄弟姊妹中排行居長的。孔子是老二,字仲尼,他的哥哥叫「孟皮」。「孟女」就是長女。

春秋時,齊為大國,齊姓姜,故稱齊君的長女為「孟姜」。引申為泛稱各國的長女。《詩經·鄘風·桑中》:

「雲誰之思,美孟姜矣。」鄭玄箋:「孟姜,列國之長女。

」「孟姜」,因常與「美」連在—起(如上例),因而後代又引申為泛稱美貌女子。徐復祚《投梭記·姿劫》:「如雲女,如雲女,顏如孟姜;秦淮裡,秦淮裡,宛如濮上。」

孟 仲 季又稱為什麼,孟仲季是什麼意思

孟 仲 季的不同稱謂,隨季節 月份不同,稱謂也隨之不同。有 正月 初春 早春 上春 端春 中春 甜春 正春 如月 杏月 暮春 晚春 末春 嘉月 蠶月 花月 桃月 桃浪 初夏 首夏 維夏 槐夏 仲月 梅月 中夏 榴月 蒲月 午月 皋月 天中 端陽等等。隨月份不同,孟 仲 季的不同稱謂列舉如下 1 一月...

春秋戰國的人怎麼都姓叔孫仲孫公孫季孫孟孫的?伯仲叔季我們很熟悉,孫字在裡面夾著有什麼用呢

其實不是 孫 字夾在了裡面,孫 是姓氏,前面的反而是排專行就像我們現在叫老李 屬小王一樣,你可以試試倒過來念,就跟孫大 孫二 孫三 孫小一樣 那個孟 仲 叔 季的排行我就不多說了,前面的都解釋得非常清楚了 不過樓上的幾位舉的例子都不是很好,其實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我們都知道 就是 孟姜女!孟姜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