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金牛咲
意思是:當今雖然法律輕視商人,而商人實際上已經富貴了;法律尊重農民,而農民事實上卻已貧賤了。
出自西漢晁錯《論貴粟疏》,原文選段:
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惡乖迕,而欲國富法立,不可得也。
譯文:當今雖然法律輕視商人,而商人實際上已經富貴了;法律尊重農民,而農民事實上卻已貧賤了。所以一般俗人所看重的,正是君主所輕賤的;一般官吏所鄙視的,正是法律所尊重的。
上下相反,好惡顛倒,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使國家富裕,法令實施,那是不可能的。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西漢建國初期,漢高祖劉邦由於採取了罷兵歸家、抑制商人、輕徭薄賦等一系列措施,使秦朝末年因連年戰爭而遭到嚴重破壞的農業生產逐漸得以恢復。漢文帝即位後繼續重視農桑,促進了農業的繁榮和商業的發展。
但由此也產生了因商業發展而導致穀賤傷農,大地主、大商人對農民兼併侵奪加劇,大批農民流離失所,階級矛盾日趨激化的社會現象。
針對這一問題,晁錯上了這篇奏疏,全面論述了「貴粟」(重視糧食)的重要性,提出重農抑商、入粟於官、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張,這對當時發展生產和鞏固國防,都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
全文通過正反兩方面的連論說了重農貴粟對於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安定生活所具有的決定性意義。作者在說明問題時運用古今對比,農夫與富商大賈的對比,法令與實際情況的對比,使他的主張得到更鮮明的表現,讓統治者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作者簡介:
晁錯(前200年-前154年),漢族,潁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晁錯發展了「重農抑商」政策,主張納粟受爵,增加農業生產,振興經濟。
其著論的出發點雖然都是基於建功立業,但落腳點又往往是漢朝的長治久安,並且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為漢朝的鞏固和長盛不衰提議獻策,字裡行間透露出對大漢氣象的熱情讚頌,體現出歷史上升時期的風貌。代表作有《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論貴粟疏》、《賢良對策》等。
2樓:一千年以後
:「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②這清楚地表明,**的反商政策沒有收到效果,實際上反而使本來打算防止的局勢更加惡化。
這可以從晁錯報告中的其它段落非常明顯地看出:③
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共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代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
四時之間,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弔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覆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
當具有者半價而賣,無者取倍稱之息。於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
操其奇贏,日遊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
衣必文采,食必粱肉。無農夫之苦,有千百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
千里遊遨,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此商人所以兼併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
這個控訴,揭露了前漢初期農民生活和商人生活之間的顯著差別,並說明沉重的賦稅只能使農民窮而商人富。以這種方式利用**剝削農民的商人,常常把他們經商所得的利益投於土地而成為大地主。這就是司馬遷所指出的「以末致財,用本守之」的情況,①於是很多有勢力的大地主家庭也同時經商。
以壓榨被重稅所困的農民而獲得財富這只是積累財產的頭一步,一旦有了基本的資金,就用多種手段來成倍地增值。在《史記·貨殖傳》裡,司馬遷對在一代人的時間中能富比王侯的人的存在感到驚異,並在一定程度上對他們致富的方法表示欽佩。這些行業常是採鐵、販奴、投機、欺詐或高利貸等,但司馬遷還舉出一大批各種各樣的貨物,一個人經營這些貨物,每年可獲利20萬錢,相當於一個千戶侯的歲入。
這些貨物包括:酒、醃菜和醬、皮革、羊和豬、穀物、船材、竹竿、輕便的兩輪車、沉重的牛車、漆器、青銅器皿、木鐵容器、染料、馬牛羊豬、奴隸、腱和角、硃砂、絲織品、粗細布匹、生漆、麴糵、豆製品、乾魚、鮑魚、棗、慄、貉和狐皮衣服、氈、席、果、菜等。②以下貨物來自全中國各地:
竹、木、穀物、寶石來自山西(崤山之西);魚、鹽、漆、絲來自山東(崤山之東);樟腦、梓、姜、桂皮、**、錫、鉛、硃砂、犀角、龜殼、珍珠、象牙、皮革來自江南(長江以南);馬牛羊、毛毯、皮毛來自北方。銅鐵來自全國各地的礦山。
這些商人的**活動,超過了漢帝國的國境,武帝時(約公元前130年)張騫出使西方月氏,**活動更受到很大的推動。張騫的出使開闢了通往中亞的新途徑。**和絲織品為主要商品從中國輸出,而酒、香料、馬、羊毛織品從西方各國輸入。
沿著中亞的**路線引進的新的植物包括葡萄、石榴、芝麻、蠶豆、苜蓿等。雖然這條新路在兩漢交替之際暫時中斷,但後漢時在公元94年後因班超將軍再度在中亞建立中國的形象而復通。公元97年,班超的下屬甘英受命出使大秦(羅馬,更具體地說,是東羅馬),但並沒有越過安息(波斯),他被可能充當絲織品**中間商的波斯商人留住。
那時,羅馬非常需要絲織品,據說,其價值確實重如**;因而羅馬人稱中國人為賽里斯(seres,造絲的人),通往中國的路稱為絲路。①
公元前111年,武帝征服南粵以後,南海的**逐漸擴充套件到東南亞諸國和印度洋,這些國家以珠、玉、天青石、玻璃等物換取中國的**和絲織品。一件佚事說明了沿著南海路線的商業發展,那就是公元166年一個有為的商人到達中國海岸,聲稱是大秦皇帝安敦(即馬庫斯·奧裡流斯·安敦尼努斯)的使者,他獻給桓帝象牙、犀角、龜殼等物。
當絲綢出口**還在漢**的主管之下時,中國內部的商業活動繼續受到**的某種程度的壓制,典型的事例就是實施武帝的平準制度。這基本上是限制商人的活動並把他們的利潤輸歸國庫的企圖,但只取得部分的成功,並引起了更多的反對,情況見於《鹽鐵論》。①反對商人的一些政策,繼續被王莽執行;但不僅無效,反而證明是招致他滅亡的原因之一。
後漢時由於貨幣流通的減少,商人似乎變得相對地失勢。但仲長統(約公元180—220年)在他的《昌言》裡明確指出,商人依然頑強地在全國各地追求利潤,而勢族也照舊以高利貸和其它手段壓榨已經窮困的農民。②
3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這樣理解:因為經商者已很富足了,所以法律就不需要太特別關注了。因為農民還貧窮,所以需要法律的特別保護,使之在法律的規範下迅速發展起來。
4樓:法中天
如今的法律,歧視商人,可是商人卻變得富貴了;
尊重農民,可是農民卻也貧窮了。哈哈。
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的原因??一段話,歷史作業,字數不要太少 10
5樓:匿名使用者
首缺一字 〃今〃,
尾少一段:
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法律要賤商賈尊農耕耩,但實際狀況卻是
商賈早已富可敵國,農夫辛勤勞累卻越加貪苦; …
6樓:控心虛空
①古代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
②商品經濟發展推動了商人的富貴
③封建社會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本質
④重農抑商政策出現上下相背離傾向望採納